村民魚塘挖出大量金塊,每塊印有2個神秘文字,專家:打破紀錄!
小學生魚塘發現金塊,村民接連挖出20多塊,專家研究後:不可思議
2007年4月,江蘇省一個叫友誼村的小村子發生了一件大事,在該村的一個小魚塘里,村民們挖出了20多塊金塊,黃燦燦的,上面還刻著字。消息不脛而走,很快文物販子、考古專家和派出所的民警相繼趕來……
又小又淺的魚塘,怎麼會藏著如此多的金塊? 這些刻著字的金塊,專家看了驚得張大了嘴巴,連呼是國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此事還需從一個下午說起。
20日下午,小學生朱叢淦和三個鄰居家的女孩在一個魚塘撐船玩,因為才起過塘,水不夠深,所以小木船擱淺撐不動了,於是他們就在塘邊撿河蚌玩。4個人走到魚塘的東北角時,朱叢淦無意間發現水裡有東西,閃閃發亮,他撈上來一看是4個「金塊塊」,看起來黃燦燦的,上面還刻著字。4個小夥伴一人一塊剛剛好,只是女孩朱從娟嫌太臟,又扔給朱叢淦,讓他洗乾淨再給她,結果朱叢淦沒接住,金塊又掉進了水裡不見了。
4人回家的路上,金塊被大人看到,說是金子。朱從娟回家後,將此事告訴了父親朱友生,朱友生在女兒的帶領下,又來到了小魚塘邊,經過一陣打撈,果真又撈上來一塊金子,是不是之前丟的那塊就不得而知了。
很快魚塘發現金子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在小村子炸開了鍋,第二天,村民朱江宣在朱友生的指引下,又在魚塘里摸到了6塊金子,這下村民們沸騰了,紛紛下水摸金子,只見小小的魚塘里,百十多號人在忙活。到了第三天,村民們直接將水抽干,開始用篩子篩土尋金,經過不懈地努力,村民們總共找出21塊金子。
發現21塊金子的消息在十里八鄉迅速傳開,不少文物販子悄悄進村試圖收購,據傳言一塊金子售價可達10萬元,不少村民紛紛將手裡的金子出手。很快這件事驚動了當地的派出所,聯防隊員王根榮的叔叔也撿到一塊,在王根榮的勸說下,他的叔叔將金子交給了派出所。
第二天,這塊金子被送到了文化局的專家面前,經過一番鑒別後,專家驚訝地張大了嘴巴,發現每塊上面都戳蓋方篆體陰文「郢爰」(ying yuan)」,「郢」為楚國的都城名,「爰」是貨幣稱量單位。原來這些金塊是楚國的金幣,是我國目前發現並已著錄的最早的黃金貨幣,又一紀錄被打破了!這是國寶!專家表示這些文物務必要全部找回,已經賣出的要全力追繳。
為此公安局同文化局組成了工作小組,深入鄉村群眾中,花了一周的時間,做文物法的宣講工作,最終11戶群眾交出了21塊金幣。
之後考古專家對魚塘及周邊區域進行了勘察,發現原來這裡曾經是唐代的一處製鹽遺址,面積大約有一萬平方米,曾出土過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根據魚塘的地層關係和出土的地質層,專家斷定這些「郢爰」應該是2500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製品。附近既無墓葬,又無窖藏,又聯繫到江蘇鹽城地區在西漢時期就有製鹽的記載,因此專家斷定這很可能是楚人祭祀鹽神所撒落的祭品,這也能被發現,簡直是天意。
這21塊金幣之後被定位國家一級文物,屬於無價之寶,成為鹽城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市場價值上億。正是因為村民們的主動獻寶,才阻止了文物的流失,為了表彰村民們的精神,當地文化局為他們頒發了證書,並給予了一定的獎勵。


※史上最「文藝」的一道聖旨:區區35字,卻比電影台詞還感人
※首個靠中國暴富的國家,不滿邊界條約,卻170年內愣是不敢碰中國
TAG:歷史煙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