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減肥 > 哈佛教授BMJ:某可樂公司暗中操作中國飲食政策,讓中國人發胖

哈佛教授BMJ:某可樂公司暗中操作中國飲食政策,讓中國人發胖

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本文編輯字數6124,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

你去過美國嗎?你見過滿大街的美國胖子嗎?你知道這些胖子怎麼來的嗎?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這麼多的美國胖子,都是某些大型食品公司的傑作,這些真相,很多美國人都知道,美國營養學界,對這些食品公司恨之入骨。

如果我告訴你,這些食品公司,已經把魔爪伸向了中國,你會不會覺得驚訝?

看到越來越胖的中國年輕人,你肯定不會驚訝,實際上,這些公司已經控制了我們幾十年,只是最近才被爆出來。

在民間有一個常見的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套用在任何領域都適用,比如,傳統營養學,也被人控制,已經淪為了利益的工具

近日,在國外最知名的同行評審醫學期刊:《公共衛生政策》(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和《英國醫學雜誌》(BMJ)上,有一篇關於我國飲食政策的文章,解開了很多真相,驚掉了很多人的下巴。

確切的說,這篇論文,解開了某大型食品公司操控我國營養政策的秘密,作者是哈佛大學教授蘇珊·格林哈爾希(Susan Greenhalgh) ,洋洋洒洒好幾頁,核心只有一點:

可樂公司及其操縱的國際組織,成功影響了我國的營養政策,提倡「運動是最佳的減肥方式,而不提減少垃圾食品和飲料,保證中國不受西方興起的『食品監管』和『碳酸飲料徵稅運動』的影響」!

The company has cleverly manoeuvered itself into a position of behind-the-scenes power that ensures that government policy to fight the growing obesity epidemic does not undermine its interests.

Susan Greenhalgh本尊

(Susan Greenhalgh,研究了中國1999至2015年期間所有相關公共政策)

這個研究報告,在國外引起不小的轟動,很多國外專家開始擔心中國,美國北卡羅納大學營養學教授巴里·波普金說:

「它將導致中國在健康飲食方面,落後數十年,中國將會重走美國的老路」

(中國所有的商店、便利店都在銷售某可樂)

也就是說,在未來幾十年,中國的胖子可能會越來越多,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全部活在某些食品公司的魔爪下。

這個幕後黑手(某可樂公司),在全世界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據說創下了每秒鐘約20000瓶的銷售記錄,按理說,在美國老實待著,就能賺得「盆滿缽滿」了...

但是,它現在也好景不再,隨著全球「減糖」運動的發展,其銷量、利潤逐年下降,美國市場嚴重萎縮。

不過,他們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布局,把魔爪伸向了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也就成了它的救命稻草!


美國市場萎縮,它將目光投向中國

某可樂公司,受到美國政府和公民的雙重夾擊

自2001年,美國衛生局局長呼籲全美抗擊肥胖以來,某可樂的形勢幾乎能用「過街老鼠,圍追堵截,人人喊打」來形容。

出台「含糖飲料稅」,將其從學校移除,在過去的二十年里,美國人對全卡路里汽水的平均消耗量下降了25%

2017年,某可樂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48億美元,同比下滑高達81%

雖然某可樂也曾試圖反擊,從阻止紐約對大杯可樂實施禁令,到遊說反對對碳酸飲料的限制,再到資助專家推廣體育鍛煉,樹立「運動減肥」的理念,仍然不能阻止它在美國市場的萎縮。

馬上決定加速開闢中、印市場

屆時,它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

某可樂前首席執行官穆泰康曾經說過:「由於其龐大的人口規模,中國和印度市場存在巨大的潛力,這對我們未來的業務增長至關重要」。

(某可樂的廣告遍布中國大街小巷)

中印兒童肥胖率飛速上升

而隨著某可樂的進軍,中國和印度,印證了波普金教授的預言,又一次走上美國的老路。

2017年,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雜誌》上的一篇報告顯示,在全世界195個國家中,中國和印度的肥胖兒童數量最多,分別達到1530萬人和1440萬人

(中國兒童偏愛某可樂 /Peter Morgan AP)

可以說,將中國作為目標國家,這個決策無比「正確」,因為按銷量計算,中國已成為某可樂的第三大市場

某可樂銷量最大的國家,兒童遭殃

銷量第一、第二的國家,是可憐的墨西哥和巴西。

曾看到一篇報道,墨西哥和巴西的兒童都不喝水,只喝飲料

墨西哥的研究發現,4歲至6歲的拉丁美洲兒童中,71%沒有攝入足夠的水分,青少年的比例甚至能夠達到83%87%

(圖片作者:Alamy)

(某可樂控制著墨西哥碳酸飲料市場的73%,而美國只有42%,)

巴西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在過去40年,巴西的男女兒童肥胖率直線上升,男性兒童的肥胖比例由0.93%上升到12.7%

如你所見,某可樂將目光投向哪,哪個國家就開始發胖,發胖的結果不只是體型變大,與之相關的糖尿病率也持續走高。

中國現在的孩子,年輕人,都被這些食品公司控制,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孩子從小就牙齒掉光,嚴重肥胖,對含糖飲料上癮,不吃就鬧,焦慮,這些食品公司,毀了孩子一輩子。

糖尿病人數飆升

拿中國和印度來說,中國和印度的糖尿病人數已經位居全世界前列,分別是第一和第二名

數據來源:國際糖尿病聯合會

(2013年,全世界糖尿病人數前十二的國家。)

可能你會好奇,某可公司樂作為一個國外企業,為什麼能在別的國家一路高歌猛進,為所欲為?

這其中的關係複雜,但你知道,肯定不是因為好喝,那還有什麼?

格林哈爾希說:政治,才是它成功的真正秘訣。

1948年,它就率先讓法國見識到了它的政治影響力。


某可樂利用政治影響力開闢市場

某可樂強勢開闢法國市場

1948年,某可樂在法國的投資計劃受到了阻礙,原因是:

法國人認為,可樂不僅危害公眾健康,還會使釀酒業面臨崩潰危險

但是,法國禁止某可樂銷售,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滿,甚至還一度危及到了馬歇爾計劃的援助

(為了能得到馬歇爾計劃的援助,法國同意某可樂進入法國)

最後,法國終於讓步,允許某可樂限量銷售,某可樂的政治威力可見一斑。

雖然目前的某可樂大不如前,美國的政府和公眾都在極力反對,但它的政治影響力仍然非常強大。

某可樂操縱國際組織,影響中國飲食政策

格林哈爾希教授坦言,某可樂的實際影響有多大,沒人知道。

中國迄今未能實施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於飲食政策的有關建議,比如對糖徵稅或者限制針對兒童的含糖飲料廣告中,可以看出,它的影響力非凡。

而這還多虧了一個由某可樂資助的「非營利性」組織——國際生命科學研究所(ILSI)

除了某可樂,雀巢、麥當勞和百事可樂,也共同資助了ILSI。

(ILSI創始人陳**做客某《養生堂》欄目,討論《「鹽」多必失》,背後是垃圾食品公司雀巢的巨幅廣告)

據知情人士透露,某可樂為該組織的成立捐贈了150萬美元,自2008年以來,又提供了近400萬美元

雖然有錢任性,但是錢要花到刀刃上,那麼,它為什麼要砸這麼多錢,建立一個國際組織呢?

格林哈爾希給出了答案,包裝ILSI,使其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增加在各國政府間的話語權,代表某可樂操縱各國的公共政策。

(ILSI的分支機構多位於墨西哥、印度、南非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

格林哈爾希說,這個非營利組織的中國分支機構,在中國的正式名稱是ILSI Focal Point,直到1993年才成立,但由於中國有利的政策,它在中國的影響力最大。

而且,ILSI的中國辦事處的辦公地點,竟然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部!

巴里·波普金教授說,他在中國工作了幾十年,幫助中國制定營養指南和食品政策——但這些努力,經常遭到ILSI高官阻撓。

鑒於他的經歷,他說格林哈爾希教授的研究結果,並不意外。

格林哈爾希指出:「幾十年間,某可樂和ILSI努力防止任何會使公共健康受益的食品政策推行一再過分強調體育活動而非飲食的重要性,他們的所作所為可謂陰險至極!」


混淆視聽,過度宣傳運動

『快樂十分鐘』是國家發起的一項活動,鼓勵小學生每天鍛煉10分鐘。

我們知道,中國的兒童肥胖率已經高到驚人,從表面上,這個政策是積極的一步。

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倡議及其他中國官方強調:鍛煉是最佳的減肥方式。

卻沒有提及一點:減少攝入高熱量垃圾食品,和含糖飲料,更加重要!這個原理,稍微有些常識的人都知道。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些垃圾食品已經無處不在。

(北京一家超市貨架上的某可樂/Getty Images)

據格林哈爾希的研究報告:這些類型的活動,很大程度上,是某可樂以及其操縱的國際組織的手筆

它成功影響了幾十年來,中國在肥胖、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等飲食相關疾病方面的科學和公共政策。

此外,該組織還推動舉辦了六次關於肥胖症的國際科學會議,將體育活動推向中國應對肥胖政策的優先位置,使中國政府的大部分活動,集中在運動而非飲食上。

(2012年6月17—19 日,中國疾控中心、美國疾控中心、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和國際生命科學學會(ILSI)中國辦事處在北京新北緯飯店共同主辦了」身體活動與公眾健康研討會暨培訓班」,本次會議由ILSI中國辦事處承辦。)

作者指出,在過去十年中,ILSI中國辦事處資助的,以體育活動為重點的運動,從2004年至2009年的1/3,增加到了2010年至2015年的2/3

(2016年11月20-21日,在中國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的指導下,ILSI承辦「運動是良醫」活動,絲毫未提及飲食)

相比之下,2010年至2015年間,該組織對以營養為重點的活動的贊助,降至1/5左右。

同樣的轉變也反映在ILSI的發表的文章、評論上,2003年之前,該組織沒有發表過「鍛煉能減肥」的文章。

然而,從2010年到2015年,60%的文章支持鍛煉減肥,只有不到1/4的文章關注飲食。

而這些做法的背後,實際上危害巨大

(一位肥胖的中國青少年/Getty Images)

要知道,其他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對食品和飲料行業進行監管,而中國一直沒有相關政策。

這將使中國反肥胖和糖尿病的努力大打折扣讓更多人飽受垃圾食品和糖的危害

它是一個被耽誤的廣告公司

說實話,我喝的可樂不多,但是看的可樂的廣告不少,看他們的廣告,比喝他們的飲料還爽。

由此我更堅信,某可樂是一家被耽誤的廣告公司,它的洗腦能力堪稱世界第一。

(某可樂贊助中國奧運會,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一個小女孩模仿廣告中中國運動員的姿勢)

明明所到之處,竭力誘發肥胖,疾病,但卻被營銷成了一個「健康、積極、重視身體活動」的勵志形象。

它主張一邊喝可樂,一邊運動,可是這根本不可能減肥和保持健康!

無數研究證明,要減肥,抵抗慢性病,飲食才是關鍵,要一個吃垃圾食品的胖子瘋狂運動,簡直難於上青天,一般堅持不了多久,因為這是違背人性的。

我從來不否認運動的重要性,但是,對於減肥,抵抗慢性病,飲食健康更加重要。

曾經美國風靡一時的減肥節目《超級減肥王》,最後,為什麼全部人反彈?

正是因為太過強調鍛煉,忽略了飲食。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在曼哈頓下東城鍛煉的人,鍛煉有很多好處,但卻不是減肥的最好方法,)

如果一個超重的人,攝入的能量比他燃燒的多1000卡路里,他可以通過鍛煉,保持能量平衡。

但是運動消耗的熱量,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少得多,慢跑或游泳30分鐘能消耗350卡路里,許多人都無法做到,每天30分鐘的高強度鍛煉。

(一瓶經典可樂的卡路里為225千卡,幾乎是一碗米飯的熱量)

其實你只要每天少喝兩瓶含糖飲料就行了,某可樂500毫升裝,每瓶225千卡,兩瓶450卡路里,比每天30分鐘的鍛煉來得更有效,而且更簡單。

可能你會說,它不也在朝健康的方向走嗎?

創造了零度可樂、纖維 雪碧、Coca-cola Plus,都是零糖,零卡路里,不是很健康嗎?其實,這還是它的營銷套路。

人工甜味劑雖然不升糖,但是也有一些風險,不能多吃。


關鍵的瘦龍說

我之前以為某可樂只生產經典可樂、零度可樂,原來它旗下還有雪碧、芬達、醒目、怡泉、美汁源、酷兒、升級的零度可樂...

這些含糖碳酸飲料,果汁,無糖可樂,無一例外,都是糖水。

而為了增加銷量,這些萬惡的食品公司,一直在給消費者輸出「能量平衡理論」和「減肥要靠運動」這樣的價值觀,來混淆視聽。

他們的潛在意思是,你長胖了,得慢性病,主要是你運動量少了,和吃什麼沒有關係。

他們傳輸的一些經典語句,曾經欺騙了很多人,比如說:

減肥就是卡路里進,卡路里出,你變胖了,是因為你運動量少了。

只要你運動多,消耗更多的熱量,就能瘦。

沒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

現在,非常多的專業人士,還在信仰這套熱量平衡理論,實際上,這樣的理論是食品公司最喜歡的,也是他們一直在推崇的。

他們一直在想辦法,弱化含糖飲料對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影響,把發胖、糖尿病歸咎於:吃得太多,動的太少。

在科學界,已經有一個公開的秘密:錢可以左右研究結果。相關閱讀我們相信的營養學,到底有多不靠譜?

如果你經常看到:糖和體重沒有關係的研究,那並不意外。

據統計:由某可樂、百事可樂、美國飲料協會和糖業資助,發現糖和體重沒有關係的研究數量,是沒有金錢往來的研究的五倍。

利令智昏,科學家也是人,有了利,良心可以不要,他們說的話,連自己都不相信,還要欺騙公眾,遲早會喪失威信力,鬧出更多笑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瘦龍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瘦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