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正史揭曉:三國時期各國後勤部長,蜀國有他,糧草無憂!

正史揭曉:三國時期各國後勤部長,蜀國有他,糧草無憂!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無論什麼時候打仗,物資都是第一位!

現代戰爭物資是「彈藥、糧食、藥品等等」,古代戰爭的物資大多為「糧草、藥品、攻城器械」。說是藥品,但實際上是隨軍大夫團隊。糧草主要是人的糧食與馬要吃的草料,而輜重也包括糧草與攻城器械。既然糧草這麼重要,那三國時期的後勤部長也就相當的重要了,依筆者之見,其地位堪比軍師!那我們來看看蜀、魏、吳三國的後勤部長是誰吧!

文/溫酒述史


魏國後勤部長——先有荀彧,後有鍾繇

在曹操早期,魏國還沒有正式成立的時候(其實曹操打下北方四州就已經名副其實了)。荀彧是曹操心腹中的心腹,為曹操治理國家、招兵買馬、舉賢薦才、開疆拓土!儘管荀彧心中是為了大漢天下,但是他早就知道曹操有稱帝之心。在曹操稱帝的時候,荀彧過不了心中這一關,反對曹操,被曹操賜死。但是後來曹操去祭奠荀彧的時候也說了:「你就是我的張良張子房,你是我的知音好友!」。其實可以毫不猶豫的說:荀彧一生是傳奇,是曹操背後最大的推力。在曹操征戰的時候,荀彧默默為曹操守城、提供糧草,可以說為曹操付出了一生!

魏國建立之後,曹操重用鍾繇(那個75歲還生了兒子的人)。我們都知道鍾繇是有名的書法家,但很少人知道其政治成就更加出眾。鍾繇官至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戰事時,他是治國能臣,有戰爭時,他是糧草的總調度官,督戰、供應人力、糧餉。


蜀國後勤部長——我有孔明,糧草無憂

孔明最厲害的地方不是領兵交戰,也不是奇謀計策,而是治理國家、安撫民心。安撫民心這一招估計是向劉備學習的,劉備的仁義作風有時候是孔明心中的痛,有時候又是讓孔明覺得沒跟錯人,因為劉備始終如一地仁義,能做到始終如一那就不算假仁義吧?

孔明在境內實習「依法治國、減輕農民賦稅、剝削原有貴族。」這些政策是結合「商鞅、管仲等治理思想」,可以穩定民心,長治久安,國庫也可以快速充實。所以劉備才說「我有孔明,糧草無憂!」。著名的「夷陵之戰」,為何孔明沒有參加,一是因為其要堅守後方,二是因為國力發展到關鍵時期,需要一個能穩住民心的人來治理蜀國!


吳國後勤部長——張昭治國,陸遜保國

張昭這個人大家都聽過,是三朝老臣了,歷經孫堅、孫策、孫權三位主公。在孫權為主時,還有一句孫策留下地遺訓:「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張昭此人雖然迂腐(曹操打過來,張昭主張投降),但是其治理國家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在赤壁之戰時,孫權不計前嫌,為整合文武兩派的人心,任命張昭為「總提調官」,掌管人事、糧草調度。赤壁之戰也是張昭在後面推著,周瑜在前線英勇作戰換來的結果。

在三國中後期,因為一個人,因為一場以弱勝強的戰役,吳國才得以保存實力。那個人就是「陸遜」,那場戰役就是三大戰役之一的「夷陵之戰」。孫劉聯盟火燒鐵索連舟,一把火燒了曹操一半實力。孫劉之戰火燒連營,同樣是一把火燒的劉備一病不起,蜀國從此走下坡路。而陸遜做為這場戰役的「大都督」兼任「丞相」,文武兩派他的地位都是最高。他既是前線總指揮,也是後勤總部長。換一句話說:「他自己就是後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酒述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戰爭器械排行榜:木牛流馬跨越山河、霹靂戰車攻城拔寨!

TAG:溫酒述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