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諾貝爾獎得主作品改編的科幻片,克隆人的悲慘命運,震撼心靈!

諾貝爾獎得主作品改編的科幻片,克隆人的悲慘命運,震撼心靈!

最近,點點被一部科幻電影吸引了。

名字特別文藝,像少男少女們最愛的青春片。海報上,男孩和女孩的頭髮隨著風揚起,肆意奔跑在遼闊的橋面上。

卻未曾想到,這樣一個溫柔的畫面之外,是充滿了罪惡人性、殘酷殺戮的驚悚故事。

片名:《別讓我走》。

電影改編自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說,該小說在2005年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十佳小說之一。

《別讓我走》於2010年上映 ,在豆瓣拿下7.7的小高分。曾被某些影評協會評價年度十佳電影之一。

故事背景是在一個封閉式學校黑爾社姆學校。

生活在這裡的孩子很幸福,不用擔心交不上學費,也不用憂愁成年後的就業問題。

每一天,孩子們都會在美好的氛圍中醒來,唱悠揚的聖歌,吃最優質的食物。

一旦有學生出現健康上的問題,老師們就會把他帶到醫院,第一時間處理好身上的傷口。

所有畫面都在告訴觀眾:這是一個最理想化的學校,在這裡生活的孩子宛如被上帝選中的寵兒,不存在任何煩惱。

但,事出反常必有妖。身為學校,黑爾社姆根本就不用做到無微不至。除非,它不僅只是學校,而是隱藏著其他驚天動地的大秘密。

果不其然,意外發生了。

——學校里有三個非常好的朋友,分別叫凱茜、露絲、湯米。

鏡頭下,他們暢聊正在經歷的生活,委婉說出了「我想晚幾年捐贈」的話語。

從他們謹慎不安的生活狀態中,觀眾得知知曉:這是一個專職養育克隆人的學校。

從身體到大腦,從言行到舉止。

只要是正常人擁有的東西,都可以被科技完美複製。

——黑爾社姆學校中,全部都是科研成果下的克隆人類。

擁有正常的思想、正常的身體。唯一和正常人類不同的,是他們出生時就注已定的命運:一旦成年,就要把自己的器官捐獻給病危中的人。

從有意識開始,孩子們就被灌輸著:「我們不能越界」的思想。

不渴望自由、不渴望生命、按部就班,完全按照科研人員設定的軌跡生活。

他們沒體會過友情,也不知道什麼是愛情。生活的地方只有學校這一塊,甚至於直至死亡,都沒有好好看一眼外面的世界…

從主題上來看,《別讓我走》有一種深刻的反諷意識。

合法克隆、意願器官移植。看似是一件造福人類的大好事,實則卻折射出卑劣任性下的倫理道德問題。

——孩子們從來都不是自願被圈養。是人類打著「造福全體」的旗號,用惡意的謊言欺騙了他們。

因而,我們可以在影片中看見這樣畫面:孩子們自願簽下「捐贈同意書」、捐贈一次後又開始養傷準備下一次。

甚至於他們願意:在捐贈之前去醫院當義工,貼身照顧那些需要被拯救的人。

明明擁有生命,卻無法擁抱自由。最殘忍的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拒絕,也從未抱怨過…

可能是為了沖淡這份悲傷吧。

導演有在影片中安排三人幫,也就是凱茜、露絲、湯米在學校外快樂生活的鏡頭。

他們非常幸運,被安排在同一個地方等待捐贈。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他們第一次接觸到外面世界的人,感知外面世界的陪生活方式,明白什麼是友情、什麼是愛情。

我們知道:故事最後,他們不會逃脫早已既定好的命運。

但至少,在死亡之前,他們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得到了一些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利。這也許,就是最好的結局。

影片色調很冷,看起來非常高級。

對「克隆孩子」這一類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單一:永遠都是不諳世事,不知道世界上會存在醜惡。

導演並沒有在「科研人員為人類生命犧牲克隆人」的情節上花費很多時間,而是大幅度描述孩子們捐贈前簡單快樂的生活。在不經意間進行反諷。

影片結尾,有孩子對自身的命運產生懷疑,她說。

「我們的生命,同我們所救的人,真的有天壤之別嗎。」

「生命終會終結,也許沒有人真正明白自己的遭遇,或覺得自己活得足夠。」

寥寥數語,就刻畫出一個迷茫的人類生存現狀。

克隆而來的生命就不是生命嗎?

如果是這樣,我們的生存價值和社會理想究竟算什麼?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難回答了。

導演把思考拋給觀眾,只留下一個孩子們相續走向「被犧牲」命運的結局。

在悲劇中尋找希望,於死亡中尋求救贖。這部電影的意義,早就已經超越故事本身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生活 的精彩文章:

近15年的精心打磨製作,《阿麗塔》到底有多值得被期待?
《流浪地球》口碑大爆,春節檔票房黑馬誕生了!

TAG:電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