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缺少任何一人,都無法稱帝

劉備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缺少任何一人,都無法稱帝

《三國演義》里有一個故事:曹操在官渡擊敗袁紹之後,劉備又去投靠荊州牧劉表。建安十二年冬天,劉表和劉備兩個人在討論荊州繼承問題,結果被劉表的蔡夫人竊聽。劉備起身上廁所緩解尷尬,結果脫下褲子之後,看到自己大腿兩側的肌肉已經鬆弛,不禁潸然流涕,劉表問他哭什麼,劉備說:日月蹉跎,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爾。這一年,劉備四十八歲。

劉備的悲傷絕對是有道理的,莫說是公元200年的時候人均壽命只有不到40歲,就算是公元2000多年的今天人均壽命已經超過70歲。一個人到了四十八歲,在一路敗北的情況下,想要翻身,難度也是相當之大的,事實上很多人選擇在晚年破產之後自殺,比如金融大亨利弗莫爾。縱觀整個世界歷史,劉備這樣的成功也是少之又少的。

當然,曹操對劉備的評價還是非常客觀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三國志·武帝紀》)。當劉備脫離曹操佔據下邳時,曹操不顧群臣阻攔,冒著被袁紹兩面夾擊的危險,果斷髮兵攻打劉備,並且告誡群臣「夫劉備,英雄也!今不擊,必為後患。」曹操在口頭和行動上,都認為疲於奔命的劉備威脅比坐擁河北的天下第一諸侯袁紹威脅更大。

但是劉備前半生始終在失敗中渡過,曹操對劉備的重視原因很多,除了劉備實力強悍之外,也是因為劉備對自己的仇恨值高,先打劉備別人不一定趁機打自己,先打別人劉備則一定會從背後攻打自己。所以曹操的格外重視,也不見得代表劉備的能力就是逆天。而且就算再厲害的英雄,也是普通人。關羽、張飛等人雖然名氣很大,但是顯然對於劉備來說沒有什麼質的幫助,否則也不會蹉跎到48歲。

劉備之所以四十八歲的時候還在哭泣自己大腿肥肉,到了六十歲的時候能夠稱帝,與他生命中三個最重要的人息息相關:

首先當屬諸葛亮。諸葛亮是劉備能夠佔據荊州的最重要因素,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劉表始終在排斥劉備,劉備也幾乎沒有什麼可乘之機。劉表將劉備頂在前線,幫自己抵擋曹操,儘管劉備火燒博望坡,表現很好,卻只是在徒勞的冒著風險,損失兵力,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但是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之後,首先一席《隆中對》讓劉備明白了天下大勢,有了對未來的基本規劃,其次諸葛亮利用自身在荊州的影響力以及與劉表長子劉琦的關係,為劉備日後佔據荊州奠定了基礎。。隨後曹操攻破荊州,又是諸葛亮親赴東吳,說服吳主孫權共同抗曹。

如果沒有諸葛亮,孫權即使抗曹也未必與劉備聯合;赤壁之後,如果不是諸葛亮提前布局劉琦在外,荊州恐怕已經被孫權佔據。

第二個劉備的貴人,當屬張松。《三國演義》中張松先是被劉璋看不起,又被曹操看不起,於是懷恨在心,挑撥劉璋趁曹操赤壁之敗落井下石與之斷交,還向劉備進獻了益州地圖。歷史上與演義中沒有大的出入,正是張松不斷的忽悠劉璋,暗中勾結劉備,劉備才得以一步一步的逼近成都。

《三國演義》中稱,劉備原本還在猶豫自己的名聲,是否應該討伐同宗的劉璋,但是龐統死於落鳳坡,給了劉備開戰的借口。但事實上,《三國志》中,正是因為張松被兄弟出賣,遭到劉璋所殺,才給了劉備開戰的借口,派出黃忠等人進攻成都。劉備隨後得到益州,有了三分天下的大後方,這一切都是張松放棄名聲甚至性命的功勞。

第三個改變劉備命運的人是法正。法正在張松出賣劉璋的時候,就幫了不少忙,因為法正認為劉璋這個人不可靠。法正可以算是正史上認可的曹操手下謀士中,真正具備軍事天才的人。劉備剛剛拿下益州,曹操就接受了張魯的投降。隨後曹操和夏侯淵分兩路兵準備進攻劉備,劉備疲於防守。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居然建議劉備舉兵進攻漢中,理由是曹操突然撤軍,一定是後方發生了叛亂。結果果然不出發證所料,太醫吉本等人在許都謀反,曹操感到威脅巨大,會首都平叛。而劉備也趁曹操陣營內部混亂,在法正的軍事部署下,斬殺了曹操手下最重要的大將夏侯淵,佔據了漢中。漢中之敗,可以說是曹操生平僅次於赤壁之戰的敗仗。《三國志·發正傳》記載,曹操聽說漢中丟失,評價道: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教也。即曹操認為,僅憑劉備根本不會有這樣的見識,一定是有人教他的。

諸葛亮、張松、法正三人,幾乎主導了劉備得到荊州、益州和漢中三塊地盤的成功。劉備一個織席販履的普通人,僅靠自己的才華,上限始終是為袁紹守門,或者為劉表守門,但是得到了這三個人之後,終於一飛衝天,登上了帝王的寶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天就是歷史 的精彩文章:

趙構的母親韋氏被金人俘虜,受盡屈辱,趙構為何遲遲不救
結局最好的亡國之君:三國大贏家,並非劉禪

TAG:今天就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