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酒客只需一首解酒神方?如何做個智慧「酒客」

酒客只需一首解酒神方?如何做個智慧「酒客」

酒客只需一首解酒神方?如何做個智慧「酒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新春佳節剛過,親朋好友相聚,舉杯相祝,所以酒當是一種文化,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種介質。但這種美好一旦過了,便是貪杯,日進百兩,日久生病,給身體帶來傷害。中醫而言,好飲之人為酒客,過飲而病者為酒客病。飲酒有方,做個有智慧的酒客。筆者在此簡單陳述酒客的體質,酒客病的治療。


酒為何物

在中醫認識里,酒的氣味濃郁,性質較熱,但酒之體是屬於陰的。李時珍對酒性及功用作了詳細的論述:「苦、甘、辛、大熱、有毒」。能「行葯勢,通血脈,潤皮膚,散濕氣,除風下氣」。長沙馬王堆漢墓竹簡《十問》中說:「酒者,五穀之精氣也,其入中散流,其入理也徹而周……故以為百葯由。」可見酒一般是五穀之精氣所化,可調營養,促血運,所以很多葯里喜用酒來炮製,甚至有些方劑里酒是不可缺少的一味葯如:炙甘草湯、瓜蔞薤白白酒湯等。但它可以養人,亦可害人。李時珍指出:「酒,……少飲則和血行氣,多飲則殺人頃刻。」一點點量的時候,它是調和陰陽的,但量多的時候會達到一個相反效果的質變。《諸病源候論》也認為:「酒精有毒,有復大熱,飲之過多,故毒熱氣滲溢經絡,浸溢臟腑,而生諸病也。」

酒客只需一首解酒神方?如何做個智慧「酒客」


酒客病

酒大多是由大米、高粱、玉米、蕎麥等經過發酵釀製而成,所以可見它是水谷化生而成,發酵的過程又體現了它有水濕瀰漫的性質,所以可導致濕濁。《黃帝內經》中言: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氣慓悍,其入於胃中,則胃脹,氣上逆,滿於胸中,肝浮膽橫。可見酒之濕邪醇厚,彪悍可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並阻礙氣機。加之酒氣辛熱,濕與熱互結而成濕熱,故葉天士在談論酒客病治療時有講,濕熱壅盛者,當治以苦辛寒,佐以淡滲,顧護中焦。濕熱阻礙氣機,辛可行氣祛濕,常用厚朴、瓜蔞、枳實等,苦寒清熱祛濕常用滑石、黃連石斛等,甘寒淡滲利水常予茯苓、白朮、澤瀉等。根據濕熱在三焦不同部位,肌表和里不同位置,臨床採取的藥物使用不同。

酒客只需一首解酒神方?如何做個智慧「酒客」

但酒客病發展至今也有寒濕證,而且是大部分酒客病的最終結局。由於今日,酒的原材料日益充足,種類多樣,交際的需要,促使酒更容易為人所得,從而有更多的酒客出現。而且這些酒客因長期酗酒,濕邪困脾,脾胃運化失司,脾陽受損,易使寒濕內生,內有寒濕困脾,外有寒濕襲表。另外古人喝酒多伴雅緻,煮酒一碗溫服,但現人多大口大口喝酒,幾乎都是不問寒熱,馬上酒入肚腸。酒經過溫煮後,酒體陰邪會減弱,故酒的喝法也影響著酒客的體質變化。酒性熱,當飲後汗出,排濕熱之毒,但觀今日之酒客,大量飲酒後,面不改色,滴汗不出,可見脾陽功能受損。

酒客只需一首解酒神方?如何做個智慧「酒客」

在元代李東垣之《脾胃論》一書中記載有一首解酒神方,葛花解醒湯。方中葛花甘涼,解酒醒脾,使濕邪從肌表而出。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濕,使濕邪從小便而去。砂仁、豆蔻、青皮、橘皮、木香、乾薑理氣溫中,疏滯消痞。且砂仁、豆蔻皆能芳香醒脾、開胃和中,可以止嘔吐、助運化,與神曲配伍能消宿食之積,解酒化滯。上藥共用,達內外分消之效。飲多傷脾,故用人蔘、白朮健脾益氣。服此方得微汗,酒病去矣。但書中有言:此蓋不得已而用之,豈可恃賴日日飲酒,此方氣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則不損元氣。這個方雖然是神方,但文中也講了,不得已時才服用,想著有神方加持而天天飲酒那也是行不通的,所以還是建議戒酒為好。

據前些年的研究發現中國飲酒人數一直呈上升趨勢,當時已超過5億人,現在估計基數更大。中醫認識里,酒客無論是濕熱還是寒濕,終究都會傷了正氣,所以就有酒精相關癌症的出現。琳達·鮑爾德教授把口腔咽喉癌、食管癌、肝癌、腸癌、乳腺癌稱為「酒精相關癌症」。所以莫貪杯,少少飲之,修身養心。

酒客只需一首解酒神方?如何做個智慧「酒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華佗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金華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