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擔心手機輻射傷身?離開地球去流浪才能杜絕

擔心手機輻射傷身?離開地球去流浪才能杜絕

最近這幾天,一個根據手機輻射測試榜單刷爆網路,而這份由知名數據統計網站Statista編撰的榜單被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輻射最高的手機榜單,以及輻射最低的手機榜單。由於大量國內手機品牌產品上榜高輻射榜單,因此也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

這份手機輻射排行榜可不單純

先來看看Statista公布的榜單,小米A1也就是小米5X的國際版,以1.75W/kg的SAR值成為了輻射值最高的機型,一加5T以1.68W/kg的成績排名第二,而三星Galaxy Note 8則以0.17W/kg成為輻射值最低的產品,這也就意味著小米A1的輻射水平是三星Note 8的10倍左右。但是在這一榜單中,Bfs所統計的僅為目前正在德國市場銷售的機型。

根據Statista的介紹,其數據來源分為主要有三塊,25%是內部自有統計數據,以及佔45%的合作夥伴二手數據源,還有30%的數據則來自公開數據。並且這份有關手機輻射的榜單,出自德國聯邦輻射防護辦公室(BundesamtfürStrahlenschutz,Bfs)的測試結果,因此數據本身的真實性是有保障的。

根據Bfs官網上的統計結果,他們測試了手機在一英寸的距離上,在耳邊和手機在身體上兩種不同的情況,分別模擬通話和正常攜帶狀態下的手機輻射表現,而其中Statista所採用的,則是手機通話時的輻射數據。

不過,這張由Bfs官方數據得出來的榜單其實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其中儘管1.75W/kg、1.68W/kg、1.39W/kg、0.17W/kg的數字看起來確實很「硬」,但是Statista在製作這張表格的時候,並沒有告訴一般消費者「W/kg」這個單位到底是什麼意思?而且還玩了個「花活」,在輻射高的榜單中還特別使用了帶有警示意味的黃色。

電磁輻射的熱效應是燙不著你的

事實上,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值這個基準單位的含義是電磁波能量比吸收率的意思,在手機行業中SAR代表終端輻射的熱效應水平。具體上來說,指生物體(包括人體)每公斤在單位時間內所吸收的功率,以W/kg為單位,SAR值越低,輻射被吸收的量越少。

注意看時間哦

需要注意的是,在Statista網站的頁面上有「While there is no universal guideline for a "safe" level of phone radiation(雖然沒有關於「安全」的電話輻射水平的通用準則)」的描述,但實際上目前國際通用的安全標準是存在的,甚至還有兩個。其一是歐洲標準的2W/kg,另一個則是美國標準的1.6W/kg,其具體含義是指以6分鐘為計時單位,每公斤人體組織吸收的電磁輻射能量不得超過2W或1.6W。

根據《行動電話電磁輻射局部曝露限值》顯示,我國是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指導意見採用的是歐標,且不同於日韓的非強制標準,國內銷售的手機產品是必須通過SAR測試,才能夠獲得入網許可證的。

這樣來看,這張榜單上所有的手機都是符合歐標,也就是說榜單上所有的機型都沒有違法相關的法規,也僅有小米A1和一加5T是不符合美標的。不過,不論是小米A1還是一加5T,都沒有在美國市場銷售,因此自然也無需遵守美國標準,所以換句話說,也就是榜單上所有機型在理論上都是安全的。

那麼,在這些不超標的手機中分個高下是不是有意義呢?答案是,基本上沒有意義。手機輻射對人體產生傷害的原因,是人體會吸收電磁波發熱產生的熱效應,但要知道目前按照歐標來看最大發射功率就是2W/kg,而且為了維持電池續航通常也不會時刻都達到這一的極值。而2W的功率對於人體組織熱量的改變還不如太陽光,只有在專業儀器的測量下才能做出的區分,因此用戶也基本感受不到區別。所以與其擔心會不會被手機輻射的熱效應傷害,還不如小心滿載情況下被手機件散發的熱量給燙到。

需要注意的是,Statista和Bfs都或明或暗的提到了「藍天使(Der Blaue Engel)」環保認證,也就是SAR值小於0.6 W/Kg。所以說,Statista的舊事重提的主旨要麼是讓大家放心玩手機,要麼就是為了向外界推銷有「德味」的自家標準(這經費是不是多給點)。

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危害依然是個謎

當然, 手機信號越差輻射就越強的說法是正確的,這是因為SAR值高低通常與手機的天線設計有關,手機信號的發射功率也通常與SAR值成正比。根據蜂窩式行動電話通信系統的工作原理,手機電磁波大小與手機與基地台的距離有正相關,當手機距離基站越遠時,發射功率就會變大來維持通信功能,此時的電磁波也就會越強。因此在基站足夠的情況下,手機所發射出的實際SAR值還是很低的。

回到大家最關心的手機輻射到底對健康有沒有影響的問題上,目前的答案則是暫未可知,醫學上還沒有獲得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性。眾所周知,電磁波可分為電離輻射(Ionizing)和非電離輻射(Non-Ionizing),前者是比光能量更高的輻射,已知對人體有害的(可誘發癌症),而手機輻射、電腦輻射、WiFi則屬於後者。

非電離輻射的波形長,因此頻率和能量都較低,並不能讓物質的分子電離,也就不能殺死細胞和破壞DNA,僅僅產生熱效應而已。目前,僅有世衛組織下屬的IARC的研究表明,手機輻射屬於2B類即有可能對人類有致癌作用,但同屬於2B類致癌物的還有咖啡酸,也就是說如果你相信手機能夠致癌,那麼喝咖啡可能也與你無緣了。

稍微提一句,根據IARC的標準,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則屬於「對人類致癌」的1類標準,換句話說如果你擔心手機輻射影響健康,那不曬太陽的作用顯然將更加明顯,而這種情況,可能就真的要「離開地球」才行了。

但說一千道一萬,對於任何一家正規廠商來說,能夠上市銷售,自然在輻射問題上就基本不會出現問題,而對於用戶來說,與其擔心輻射問題,還不如別玩手機早點睡才更加靠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易生活 的精彩文章:

帶魚屏智能手機歸來!這一次你會選擇它么
抖音公布春節大數據,與父母合拍成交流新方式

TAG:三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