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滅秦後,為何不乘勝追擊,還分封十八路諸侯自取滅亡?

項羽滅秦後,為何不乘勝追擊,還分封十八路諸侯自取滅亡?

古語有云:「楚霸英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柔弱,竟有萬里江山。」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本名項籍,出身於將門世家,他作為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是那個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家。項羽憑藉巨鹿之戰一舉擊破了秦軍四十萬主力,也正是在他的壯舉下建立不足二十年的大秦帝國在農民起義軍的攻勢下轟然崩塌。按理說,項羽憑藉自己的威名與實力絕對能統一天下,可他為何在滅了暴秦之後不乘勝追擊,反而要分封十八路諸侯,最終在漢王劉邦和各路諸侯王的聯合進攻下『自取滅亡』。

難道真如後人所評說的那樣,『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嗎?

事實上,項羽之所以在滅秦後大分各路諸侯,根本就是被逼無奈下的一種選擇。早在起義之初,以楚為盟主的反秦軍就定下『懷王之約』:率先入關中者以秦王的身份統御關中,而關外之地則由戰國時期的六國宗室繼承,而對於這樣的約定各路諸侯均沒有異議。不過這約定雖得到眾人的認可,卻也存在很大的漏洞。

按照約定,率先入關的劉邦本應享有統治故秦之地的權力,可是項羽為了更加公平起見,就擅自做主更改約定,將自己封為西楚霸王、劉邦為漢中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殷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齊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等一共十八路諸侯王。

其實,項羽也有過統一全國的想法,可是『懷王之約』就在那擺著,如果自己強力違背恐將成為眾矢之的,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適當的曲解約定,讓局勢向有利自己的一面發展。事實上,項羽的分封也確實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十八個諸侯王將本應屬於六國宗室的土地弄的是四分五裂,這其中楚國一分為四、趙國一分為二、齊國一分為三、秦國一分為三,這樣的分封的結果就是各路諸侯內鬥不斷,而佔據最有利位置的項羽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可是,想法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讓項羽意想不到的是漢中王劉邦竟然率先趁諸侯混戰之際起兵討伐了他。不過劉邦雖佔了先機卻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反而被其打的不能自理,但剛愎自用的項羽根本不懂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反而猜疑亞父范增、放走了姦猾劉邦,最終滿盤皆輸,直到臨死之前還大呼:「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聽來實在是悲嘆啊!

彩書坊 智力開發大百科

¥39.6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老照片 的精彩文章:

王佳芝的歷史原型,比湯唯更加美艷,非一般的傳奇人物

TAG:天下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