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強大的魔球理論!火箭正在用源源不斷的三分球摧毀聯盟

強大的魔球理論!火箭正在用源源不斷的三分球摧毀聯盟

這幾年來,全聯盟都越來越喜歡三分球,不過休斯頓火箭對三分球的痴迷程度依然很驚人。火箭已經連續兩個賽季三分球出手佔比將近50%,而且這個數值領先第二名密爾沃基雄鹿大約10個百分點,領先聯盟平均水平也有15個百分點。這其實不只是數量上的問題,大家往往忽略了火箭在不同的「進攻環境」之中對三分球的矢志不渝。

強大的魔球理論!火箭正在用源源不斷的三分球摧毀聯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進攻環境」聽起來有些玄乎,但是它其實非常微妙。不同的進攻環境會產生不同類型的得分機會,球隊也會相應地調整策略。舉個簡單的例子:陣地進攻和轉換進攻——通常情況下,陣地進攻中防守隊員一般已經落好位了,所以一般在轉換進攻中更容易出現籃下得分的好機會。你想想看,是不是有很多快攻扣籃?所以在不同的進攻環境下各區域的投籃佔比肯定會是有所不同的。可是,傳統的投籃統計只會把不同進攻環境下的數據粗暴地混合在一起。不同的進攻環境有不同的進攻方式;就算同樣是上籃機會,但是出機會的方式必然有所不同。

當然,對於籃球這種瞬息萬變的運動來說,很難準確定義「進攻環境」這種抽象的概念。理想情況下,追蹤數據可以識別相應的進攻環境(比如快速守轉攻),並生成這種情況下的投籃統計數據。可是這些追蹤數據並不公開。Synergy利用視頻能夠分析定義一些常見的進攻手段,比如擋拆持球人、擋拆掩護人、手遞手、定點投射等。可是現在已經不像以往那樣可以從nba.com上獲得這種統計數據了。Cleaning the Glass給出的的圖表把各種進攻環境歸類為「陣地進攻」、「轉換進攻」、「二次進攻」和「亂戰」,不過並沒有各進攻環境下各區域投籃數的比例。所以雖然有了定義,數據卻不夠清晰,難以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有一種簡單的解決方案是逐回合地分析一場比賽,並把本回合己方的投籃用前一個回合對手交出球權的方式進行分類(對手運動戰投籃和犯規送對手上罰球線都是結束對手球權的方式,而技術犯規的罰球則不算作此類)。換言之就是,對手是怎麼把球權給你的呢?這是Inpredictable使用的方法,能夠統計每次球權的情況;而pbpstats.com對這些數據略作加工,能夠分析各支球隊在對手以不同方式交出球權之後隨之而來的各種「進攻環境」下的投籃選擇。

強大的魔球理論!火箭正在用源源不斷的三分球摧毀聯盟

在接下來的分析中,我將對手交出球權的方式分為四種:投籃命中、投籃不中、死球失誤、還有活球失誤。死球失誤包括出界、違例、進攻犯規、球隊籃板等,球成死球的同時還有球權的轉換;活球失誤則是搶斷。總的來說,這四種類型基本涵蓋了所有的防守效果,而且球隊隨之開始守轉攻。

當然,這種分析還有不足。對手的運動戰得分和罰球得分都算在了投籃命中當中,但是這兩種情況下對手的轉換防守落位肯定有所不同。而且,三分不中的籃板往往要比上籃不中的籃板遠得多,隨之而來的轉換進攻也不甚相同。此外,二次進攻或者暫停這種雖然球權沒有轉換、但是實質性地改變了「進攻環境」的情況也表現不出來。分成這四個類別確實比較簡潔明了,但是也難免忽略了不少細節。

不論如何,用這種方式來分析球隊接下來的「進攻環境」還是很有效的。下面這幅熱圖就展示了本賽季NBA所有球隊在對手以四種方式交出球權之後,本方出手投籃的位置。提醒:重點是三秒區內和三分線外。

強大的魔球理論!火箭正在用源源不斷的三分球摧毀聯盟

可以看出在前三種情況下,本方籃下和三分出手的比例基本穩定;而對手活球失誤之後,本方在三秒區內出手的比例會增加。也就是說搶斷對手之後上籃機會要比較多,這也符合我們的直覺。

和其他球隊一樣,火箭在對手活球失誤之後出手三分的比例要少一些。火箭在對手投籃命中、投籃不中、死球失誤之後出手三分球的比例都接近50%,而對手活球失誤之後這個比例降低到41%。

強大的魔球理論!火箭正在用源源不斷的三分球摧毀聯盟

我們知道,全部進攻回合合併在一起統計的話,三分球出手比例肯定會比搶斷對手發起快攻時的三分球出手比例高一些。可就算火箭在對手活球失誤之後三分球出手變少了,但他們的這個41%的比例依然要高於絕大多數球隊全部進攻回合的三分球出手比例——只有密爾沃基雄鹿的這項數值要略高過41%。

說起雄鹿,他們和火箭一樣特徵鮮明。在對手投籃命中、投籃不中、死球失誤之後,雄鹿的三分球出手比例都達到了聯盟前三。但是對手活球失誤之下,雄鹿的三分球出手比例是低於聯盟平均水平的。這是因為在搶斷對手之後,他們在籃下的得分機會要多得多,他們64%的籃下出手比例只比洛杉磯湖人的65%略低。畢竟雄鹿有著轉換進攻的大殺器揚尼斯-阿德托昆博,這種策略也確實很合理。

火箭的優勢在於,他們有詹姆斯-哈登和克里斯-保羅這兩名出色的陣地戰指揮官,所以他們就算不把節奏推得很快,也能有出色的進攻效率。Inpredictable的數據表明,火箭搶斷對手之後的進攻回合平均要打9.5秒,連續第二年排名倒數前五,這個數據也印證了上面的推斷。在過去的五個賽季里,火箭一直徘徊在9到10秒之間,但是他們的排名有所下降,畢竟聯盟所有球隊推快攻的速度都越來越快。雖然我還沒有詳細研究,但我的假設是,以火箭的建隊思路和現有陣容來說,他們的投射能力已經足夠了,的確沒有必要一味提速。

positiveresidial.com網站發布的True Shooting Charts應用程序中,我們可以整理出來火箭在對手交出球權之後的投籃表現:

強大的魔球理論!火箭正在用源源不斷的三分球摧毀聯盟

在對手活球失誤後,火箭的真實命中率達到了67%,排到了聯盟前十。大約11%的出手是底角三分,而且真實命中率是驚人的77%。這個樣本小了點,也許以後會有所回落,但這個數據確實也印證了火箭源源不斷的三分威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