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在家居士一定要知道的六條重戒,一個也不能犯

在家居士一定要知道的六條重戒,一個也不能犯

第一條 不殺生

「善男子,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乃至蟻子,悉不應殺。若受戒已,若口教殺,若身自殺,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優婆塞、旃陀羅優婆塞、垢優婆塞、結優婆塞,是名初重。」

「善男子,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乃至蟻子,悉不應殺。」螞蟻都不應該殺害,因為受了這個戒,「若口教殺,若身自殺,是人即失優婆塞戒」,就是失去居士的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暖法是指修行過程的次第。修行的次第,暖、頂、忍、世第一,這個是四個加行位,要進一步證初果。修行加行修到暖位,就好像鑽木取火,過去沒有火柴、打火機,是用鑽木取火發熱了,然後有火花冒出來,這樣叫暖法,加熱到一定程度的暖。所以說不能得暖法,何況須陀洹跟阿那含。須陀洹就是初果也叫入流,「是則名為破戒優婆塞」,就是說這些果位都得不到。這樣就叫做破戒的優婆塞,破戒的優婆塞就是沒有道德,你要犯戒就叫做臭優婆塞。臭跟香相反,香就是有道德,臭就是沒有道德。旃陀羅的意思啊,在印度話裡面是極惡的意思,惡人壞人的意思,這叫做「旃陀羅優婆塞」。垢優婆塞就是不清凈的意思。結優婆塞,這個結就是煩惱的意思,比如說打個結不能解開結在那兒,那叫做煩惱。有結有垢是名初重,就是六重當中的第一條。所以啊殺人是這樣的,不能得到修行的果位,因為破戒、臭、旃陀羅、垢、結。下面幾條戒律貫穿的意思是一樣的。

第二條 不偷盜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偷盜,乃至一錢。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況須陀洹、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優婆塞、旃陀羅優婆塞、垢優婆塞、結優婆塞,是名二重。」「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偷盜」,就是過完身命也不能偷盜,乃至一錢都不可以偷,一分一草一幀都不可以偷別人的東西。「若破是戒」,若破了這條道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況須陀洹、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優婆塞、旃陀羅優婆塞、垢優婆塞、結優婆塞,是名二重。」

第三條 不虛說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虛說,我得不凈觀,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況須陀洹,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沾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三重。這個不虛說就是要講實話,不打妄語的意思。「我得不凈觀,至阿那含」。這裡說的不凈觀啊,是說你沒有得到不凈觀,而你說得到了,那麼什麼叫做不凈觀呢?我們人啊,有身心兩方面的不凈,身不凈和心不凈。那麼所謂身不凈,就是我們的身體有種種的不清凈。想想你如果幾天不洗澡情況會是怎麼樣呢?每天那不刷牙不洗臉不洗澡,相信我們身體都不清凈,九孔長流不凈啊。臭穢不堪。我們只是有一個皮囊而已。年輕的時候還蠻好看,慢慢的就老了,就慢慢的不好看了。這樣就是不凈,人身無常啊!不能常住在這個世上,回歸到內心的莊嚴才是究竟的莊嚴。外在本來就是不凈,內心也是不清凈。內心啊,一天到晚都是胡思亂想,貪、嗔、痴、我慢充滿,那都是一種不清凈。

人與人之前互相欺騙,互相狡詐,互相嫉妒,互相憎恨,這些都屬於內心的不清凈,那麼我們知道不凈,還要追求這些不凈的東西,所以我們未得不凈觀啊!如果真正得不凈觀,就會厭離,我們還沒有得,你不能說我已經得不凈觀乃至得阿那含果這樣,都叫做打妄語。我們知道世間有種種凈的事情,知道是知道,但是我們還未得,這就叫不需說戒,不講大話,不講自己成菩薩成佛。

第四條 不邪淫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淫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優婆塞,垢結優婆塞,是名四重。家庭的問題,男女的問題,不淫邪就是解決這些問題,你受了不邪淫戒就很保險了。這是道德的一種規範,一種升華,做人基本的一個倫理。我們是人,有理智要控制。不能為所欲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今天這樣的感情,明天那樣的感情,對社會對家庭都是一種傷害。學佛的人要有智慧,不能做這種錯誤的事情,所以不邪淫,一夫一妻的生活。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節,自然家庭美滿,社會和諧。所以我們在家居士不可以邪淫。

第五條 不說四眾過罪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宣說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所有過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五重。不說四眾過罪,菩薩戒這條戒,就難持點,一不小心就會犯,犯了以後是重戒,所以呀,以後,不要講四眾過,出家的男眾女眾在家的男眾女眾這四眾過。講他們的種種壞話,都叫犯重戒。佛門呀,要互相恭敬互相讚歎,互相提攜,互相關懷,互相包容,這樣的佛法才會和和。如果有不好的情形啊,要互相的勉勵,有些人,他自己造的業自己承擔,我們不要去講他們太多的事情,我們管好自己修行啊!我們生逢末法,歷代祖師大德,我們都沒辦法見到,是我們的善根不夠,福薄慧淺,我們要這樣去想,居士有不對的,我們要去盡量的幫助他勸勉他。如果隨便講他們的壞話,那就是犯過事,所以不可以講出家在家人的過錯。

第六條 不沽酒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沽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六重。沽酒戒,如果自己喝酒,犯輕罪可以懺悔,那有人問,我們做菜的時候放一點酒可不可以啊?嚴格講是不可以的,一滴酒都不可以。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生病了,醫生說你這個葯啊,非得用酒來配,那麼這個情況呢,是可以的。不能因為一時貪口味好喝,而去破戒,這樣啊就划不來,既然受戒了,我們就要嚴守戒律,戒律講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嚴格是這樣。那你不小心喝了犯輕罪,可以懺悔,我們就要在佛菩薩形象前懺悔。沽酒是開賣酒的商店,把酒賣給人家,這是不可以的,因為菩薩要令一切眾生,頭腦清醒,那眾生喝了酒就會迷惑頭腦,使眾生迷失本性,所以沽酒不可以。

文章根據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在家居士律儀》開示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行法師 的精彩文章:

佛陀說學佛的女眾若能調整好心態,便能得大自在
苦口婆心勸人不行,試試助印善書?

TAG:廣行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