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能滅太平天國,真實軍事水平如何?

曾國藩能滅太平天國,真實軍事水平如何?

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太平軍如摧枯拉朽般橫掃清朝八旗、綠營這兩支正規軍,甚至出現7名太平軍追著1千綠營兵吊打之可笑局面。1853年3月,距離金田起義僅2年2月,太平軍殺進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起與大清帝國對峙的政權。不過,八旗、綠營正規軍不行不代表其他地主武裝不得力,曾國藩領導的湘軍(私人武裝)用11年時間便滅了太平天國。1864年7月,九帥曾國荃麾下吉字營將士殺入天京,李秀成被俘虜,幼天王出逃,太平天國宣告滅亡。那麼,曾國藩能撲滅太平天國,其真實軍事水平如何呢?換句話說,他親自統帥大軍作戰的水平如何,可否稱得上是一流名將?以下五場戰役將告知答案,曾國藩親自統帥大軍作戰時,要麼是被逼得要自殺,要麼是損兵折將。

第一場、靖港之戰,曾國藩想要投水自殺

1853年3月,曾國藩在衡陽編練成湘軍水陸兩師,共17000人。為此,他決定大顯身手,親自北上和太平軍一教高下。此時,西征軍正好打進湖南,想奪取省會長沙,而後席捲兩湖。4月,曾國藩聞知塔齊布軍團在湘潭進展順利,西征軍主帥林紹璋被追著打,勝利已經在握。這時,曾國藩來勁了,他決定率剩餘人馬進攻靖港,將西征軍偏師也一起幹掉,來個滿堂紅。可惜,曾國藩之前從未領兵打仗,對敵情又不甚了解,以致釀成災難。抵達靖港時,曾國藩不考慮風向、水流條件,直接出動水師攻擊太平軍水營,被石祥禎、曾天養打了個埋伏,一把火將湘軍燒得嗷嗷大叫。眼看湘軍失利,太平軍殺近,曾國藩情急之下跳水自殺殉國,但被部下救起,逃過一死。

第二場、湖口之戰,曾國藩再次想要自殺

靖港慘敗後,曾國藩狼狽逃回長沙,受到湖南官僚、士紳、商人等上層人士冷嘲熱諷,說他興辦湘軍純粹浪費錢,沒有絲毫用處。但是,塔齊布在湘潭獲勝,幾乎全殲西征軍主力兩萬人,這使得曾國藩看到了希望,也再次煥發鬥志。經過短暫休整後,曾國藩率塔齊布、羅澤南、彭玉麟、楊載福、李續賓等一路北上,連克岳州、武昌、田家鎮、半壁山,兵鋒直抵九江。此時,曾國藩信心滿滿,認為勝利就在眼前,不久便可活捉洪秀全,拿下剿賊第一功了。可惜,曾國藩不顧將士疲憊、孤軍深入之客觀現實,非要與石達開打消耗戰。此外,曾國藩還冒險分兵作戰,致使湘軍水師被分割成內湖與長江兩部分,首尾不能相顧,被石達開打得落花流水。此戰,曾國藩水陸兩師慘敗,再次跳水自盡,卻被部下攔住。

第三場、樟樹之戰,曾國藩還是想著要自殺

湖口之戰獲勝後,秦日綱、韋俊、陳玉成乘機反攻湖北,三克武昌,胡林翼、羅澤南被迫從前線回援,九江之圍暫時緩解,但武昌壓力卻大增。為解救武昌,石達開率軍沿江而上,試圖直接解圍,卻困難重重,無法打開局面。為此,石達開決定進軍江西,攻擊湘軍薄弱之處,待拿下江西全境後再一鼓作氣消滅圍困武昌之敵。當時,曾國藩率陸師主力駐軍江西省會南昌,前鋒將領為周鳳山(塔齊布已暴斃於九江城下),這是清朝在江西唯一能抗衡太平軍的武裝力量。石達開進軍江西時,先拿下重鎮吉安,而後攻擊樟樹,決戰周鳳山。

樟樹鎮,「西近瑞州、臨江,東接撫州、建昌,兩岸之關鍵,省城(南昌)之咽喉」,其戰略地位可見一斑。此戰,曾國藩坐鎮南昌指揮周鳳山、彭玉麟水陸兩師與石達開交戰,再次慘敗,周鳳山狼狽逃回南昌。獲勝後,石達開分兵攻佔江西各地,拿下八府四十七縣,幾乎完全控制江西。與此同時,韋俊在武昌擊斃羅澤南,湖北湘軍士氣低迷,難以支援江西;劉長佑所部9000人被胡以晃阻擊在萍鄉,寸步難行。此時,曾國藩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絕望中想到了自殺,據說連遺囑都寫好了。不過,石達開很快就回師東征,與秦日綱、陳玉成等合力摧毀江南大營,曾國藩躲過了一劫。

第四場、祁門之戰,曾國藩寫好遺書,準備自殺

1857年5月,就在石達開外出單幹後不久,曾國藩因得不到重用,於是便以回家丁憂為由,想離開前線,實則是以退為進,希望咸豐挽留。可誰知,咸豐不但沒有挽留,而且還讓自己以後也別來了,曾國藩大失所望。1860年,由於江南大營被攻破以及胡林翼極力推薦,咸豐才再次起用曾國藩,並授予其江兩總督一職。得到朝廷重用,曾國藩很開心,想大幹一場,於是東征安慶,並將大本營設在皖南祁門。此時,李秀成、李世賢等正進軍安徽,想借道進入湖北,雙方在祁門一帶展開戰鬥,湘軍又是一敗塗地,太平軍前鋒距離祁門大營僅10里。面對危局,李鴻章、王愷運等幕僚腳底抹油,直接跑了,曾國藩再次寫好遺囑,並表示只要大營一破,便殺身成仁,不做俘虜。幸運的是,李秀成情報工作不得力,他並不知道曾國藩在祁門,於是很快就撤軍,繼續西進,曾國藩再次躲過一劫。

第五場、平捻之戰,損兵折將,被清朝撤下

1864年7月,九帥曾國荃拿下天京,太平天國滅亡,湘軍勢力達到頂峰,曾國藩個人威望也達到極點。1865年5月,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率蒙古、東三省馬隊在高樓寨之戰中慘敗,所部7000精銳陣亡,自己也死於小兵之手。為此,清廷決定讓曾國藩督師剿滅捻軍,再次借湘軍、淮軍之手平定起義軍。不過,捻軍以騎兵為主,來去如風,飄忽不定,曾國藩「龜殼戰術」對其基本沒有作用,以致屢屢被捻軍牽著鼻子走,搞得相當狼狽。1866年9月,賴文光、任柱所部東捻軍突破曾國藩在開封、朱仙鎮布置的魯河防線,大軍從河南闖入山東,再次威脅運河。近一年經營的魯河防線,耗資巨大,居然沒有起到半點作用,再加上曾國藩督師以來,少有勝利,兵馬損失過多。為此,朝廷決定撤下曾國藩,改由李鴻章督師,從此淮軍快速崛起。

綜上所述,曾國藩親自統帥大軍作戰的水平實在太過一般,其實際軍事水平達不到名將標準。曾國藩的長項不是領兵作戰,而是選將、招兵、用人,是拿大戰略的主。要知道,羅澤南、李鴻章、左宗棠、塔齊布、彭玉麟、鮑超、劉長佑、李續宜等牛人能大放異彩,無不是曾國藩之功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春節六大冷知識:春節可能過兩個,壓歲錢不是「錢」
太平天國五大悲情名將:逃得了清軍追殺,卻防不住戰友黑手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