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調查,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調查,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來源:竹火

ID:zhuhuo0816

琵琶語

林海

00:00/03:46

一、

人們普遍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自以為是,為什麼說是自己為是呢?因為不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遇到問題人們往往習慣憑藉經驗主觀論斷,不懂或不願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調查。換句話說,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結論基本靠猜。

而人們恰恰又從不承認自己的自以為是。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因為人永遠無法反駁自己認定的道理。而自以為是之所以是自以為是,則是因為主觀論斷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片面。

道聽途說的消息結合一些自己的想法便發表一些以偏概全的言論,便是當代社會大部分人對待生活的普遍狀態。

二、

職場是一個充滿著矛盾的地方,不僅矛盾多,而且矛盾還會跟隨形式的變化越來越多。

舉個例子吧,經濟形勢的低迷必將加重企業的壓力,企業和企業間的矛盾增加了;企業效益下滑或將帶來部門的精簡改革,部門與部門間的鬥爭也就開始了,隨之便是領導和職工,職工和職工之間矛盾的加劇。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身處這場經濟漩渦中的人們便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各自行動著。當然,由於地位的不同和眼界的高低,人們的認知必然也是不同的。有些人意識到了形勢的嚴峻,選擇拼盡全力背水一戰;有些人盲目的樂觀,只追求安穩,並不認為自己會受到影響;而有些人雖身份不高,卻清楚地看懂了局勢,儘力而為。

對於人們不同的行為,我們不做過多的評價,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自己的小算盤,但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只關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卻恰恰沒有人或很少有人從客觀數據上下功夫。

其實漩渦中的人們多半都在進行著主觀片面的論斷,都知道經濟形勢不好,學著經濟學家的姿態評頭論足,但真的說起來,這些觀點恐怕都是道聽途說的吧,有人真的踏踏實實的去調查了解經濟形勢嗎?有人真的去進行行業調查嗎?恐怕都沒有。

聽說部門要裁人,人們都在擔心自己被裁,而選擇找人拉關係,但是否有人真的去研究公司的經營狀況,認真的分析為什麼要裁員呢?或許要裁的不光是你,而是你所在的整個部門呢?

而此時,比起盲目的思考,最應該做的應該是踏踏實實的做調查,研究清楚行業現狀、經營情況、部門處境、人員心理等等客觀信息,進而通過數據碰撞尋找主要矛盾,比如在複雜的利益網中自己或自己的部門是否存在著獨一無二的價值,是否能夠以此做為翻盤點,加以突破呢?

潤之先生曾特意的強調過:「你對於那個問題不能解決么?那麼,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為什麼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客觀全面的了解問題,而只有全面客觀的了解了問題的本質,才能找到問題的突破點。

三、

其實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不論是職場還是生活,都應該避免主觀論斷,學會通過調查考證去客觀全面的了解問題,尋找問題的主要矛盾,做到一針見血。

鬼谷子曾在抵巇篇中說過:「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意思就是天地萬物,聚合、離散是常事,必然會產生縫隙,一定要加以細查。這裡的「巇隙」其實就是所謂的主要矛盾。

而我們找到主要矛盾的方法,便是要進行踏踏實實的調查。

對於調查的方法,鬼谷子為我們總結為:「量權」「揣情」「摩意」,我習慣於將它們稱作為外、內、驗三個維度。所謂外便是對事物客觀數據進行收集,比如之前說過的國家政策、經濟形勢、運營情況等等宏觀的信息。內則是對涉及的人進行揣摩,例如性格特點、經濟情況、人脈實力等等。而驗則是將之前獲取的信息加以整合分析,使用方法進行試探考察,進而提高準確率。

通過這三種維度的調查,想必再糊塗的人心裡也有些數了,到時候再加上自己的經驗和主觀分析進行決斷,此時的決策想必比起單純的「分析」客觀準確的多了吧。

要記住:「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遇到問題,不要再盲目地分析,所謂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只來自小說,踏踏實實的做調查,才是解決問題實實在在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舉杯歡慶 春節話「酒」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