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點擊關注橙新聞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香港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大家樂》是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本地連鎖快餐品牌,他家出品的快餐可以用「平、靚、正」來形容,是富有本地特色,又物美價廉的一個選擇。甚至吸引了許多遊客慕名而來。

自1968年至今,半個世紀以來大家樂見證香港快餐業的成長,同時反映香港城市發展和香港人生活習慣的演變。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咕嚕肉、粟米斑塊、豬扒飯……都是大家樂餐牌家常便飯的菜式,從照料打工仔伙食到照顧市民一日三餐。

這個品牌,究竟是如何發展壯大,又是怎樣在各個時期,承擔起「香港人的大食堂」這個角色呢?

《香港人的大食堂——再創嘗樂新世紀》以口述歷史的方式,訪問了大家樂的創辦人、家族成員、已退休員工、資深員工及高層管理者,對照香港社會發展的脈絡,追溯大家樂開創、擴張、發展的故事,以及企業文化的累積和傳承。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故事要追溯到上個世紀,大家樂的創辦人來自廣東梅縣羅氏家族,為了擺脫窮鄉僻壤,這群客家小子,由貧窮山區、漂泊南洋、接受教育、經歷戰亂,孜孜不倦地創業,將大家樂發展為一個香港招牌。

目前,大家樂旗下近20個餐廳品牌,不論大商場、小屋苑都有大家樂食肆的身影。然而,它的前身你一定猜不到,竟然是賣漢堡的!第一間大家樂只是戲院旁的一間小食店!

80年代拓新市鎮 緊隨開鋪

大家別看現在香港各種中西快餐店大行其道,每到中午間間食肆爆滿,其實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是沒有什麼快餐店的,上班的人要吃午飯成了難題,畢竟天天外出吃飯,未必人人能負擔。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頭頂著個長方形木盤的是「包伙食」的人,正要把午餐送到中環寫字樓去。

所以,有些體恤員工的公司會提供午餐,請來一位嬸嬸做飯。香港寸金尺土,廚房用地所需要的設施,真的不易解決,於是有人想到找人「包伙食」。

最初的「包伙食」是由大牌檔提供的,後來也出現了一些設在唐樓的住家食物工場。

當時,1969年羅芳祥在銅鑼灣糖街開大家樂小吃店,靠煎香的漢堡包做招徠。公司「包伙食」制度逐漸取消,其兄羅騰祥及侄兒羅開睦發現了打工仔午餐需求的市場,於是在1972年在佐敦道開大家樂,往後被稱為母店。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1975年11月,大家樂在中環雪廠街7E號開分店。

待70年代中,「包伙食」全面取消時,大家樂早已籌備第二家分店,形成快餐雛形。不論在基層深水埗、龍蛇混雜的旺角,還是白領居多的中環,大家樂一樣門庭若市。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當年樓上雅座的客人

70至90年代的新市鎮發展是拓展分店網路的一大契機。新市鎮發展初期,交通未算便利,「雙職家庭收工回家已經10點,哪有力煮飯?不如吃完晚飯再回家。」

80年代末,原本水盡鵝飛的晚市也熱鬧起來。政府發展新市鎮,大家樂緊隨開鋪,90年代初在新界的店鋪31間,佔分店總數30%;2000年新界分店屬最多。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香港早年無論茶樓、冰室、涼茶鋪,甚至大排檔,進去坐下就有夥計招呼;大家樂則要客人先排隊買票,再自己端著托盤取食物。

這種吃飯方式,初期老一輩的市民是拒絕的,不過隨著經濟起飛,後一輩白領打工族大量增加,這種自助式飲食文化也開始風行。

如阿媽煮飯 不贊但挂念

大家樂最初是獲邀經營會所餐廳,其後放開膽子競投院校食堂,打敗英資和法資公司,中標承辦理工學院食堂,院校、醫院食堂遂陸續成為大家樂另一個舞台,即使在2003年非典期間,醫院食堂仍維持運作。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大家樂主席羅開光。

然而非典過後,醫院食堂生意未見起色,2007年至2008年政府宣布全面實行全日制小學,成為大家樂的新轉機。

當年48萬個小學生飯盒市場,羅芳祥早著先機,其子羅開彌開辦的「陽光一代」已是學生飯盒市場一哥。而大家樂的「活力午餐」迅速學會競爭對手的技術,現在可以每日生產6萬個飯盒,高峰期達9萬個。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當時的「一哥焗豬扒飯」海報

焗豬扒飯是香港人最熟悉的餐食之一,但沒有人能定義它究竟是中式還是西式,原因就在於這一菜品是經改良過的,目的就是配合香港人的口味。

大家樂的焗豬扒飯經歷了四代創新,廚師根據顧客的口味調整酸甜比例和配菜種類,又在反覆試驗中,發現厚切口感明顯優於薄切,最終才有現在的大家樂焗豬扒飯。

這種改良反映出香港人口味的變化,也反映出香港本地文化的多元性。

「餐廳總是一間倒下,又有新的冒起。」食客嘴刁,就算是快餐店,也要推陳出新,拓展菜式才能抓住顧客的胃。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大家樂的「一人火鍋」

當時任採購主任的羅德承花了幾年時間研究「一人火鍋」,大家樂成為首家推出「一人火鍋」的連鎖快餐。至於其他燒味檔、豬扒飯等首創菜式,今天已成經典。

「大家樂如阿媽煮飯,日日煮,你們有彈無贊,不煮你們就挂念。」羅德承慨嘆。

安全最重要:食物追蹤系統

香港的食物追蹤機制建立在2012年生效的《食物安全條例》上,食物環境衛生署轄下的「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於2006年成立,負責執行上述條例,阻止「問題食品」擴散。

根據《食物安全條例》,「大家樂」集團作為餐飲零售商,必須妥善保存食材來源的記錄,浩大的食物流通量,必須有一套中央化的資訊系統,才可配合法例要求。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早於政府立例要求前,「大家樂」已經設立「分店管理系統」(簡稱BMS),各分店只須將所需貨品的資料和數量輸入電腦中,BMS系統接收到訂貨的資訊後,便會立即將信息傳達至相關部門,安排生產及送貨流程。

這套食材流通資訊,可追蹤食材的方向,包括日期、時間、以貨號表達的貨物、數量、供應來源等;食物的資訊必須由供應商提供,「大家樂」要求所有供應商提供詳細的產品資料,並會定期複核。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每種食材都是一項獨立的貨品,每項貨品上的電子條碼上,記錄了供應商的資料、貨品批次、產地、加工廠廠號、物流信息、檢驗項目等,工作人員一掃條碼,可以快速追蹤貨品資料。

——這就是有規模的食肆所採用的食物追蹤系統。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一間企業經歷50年,為下一代創建了品牌,培養了人才,構建了管治架構;大家樂CEO羅德丞打過一個比方:「做生意好像處於河流的漩渦中,不是旋向上便是旋向下,你是無法死守在原來的位置的,你的平衡動作做得對了,便可以在漩渦中向上旋,平衡動作做錯了,便會被漩渦卷下去。」

這個傳承理念,未必涉及深奧的理論,一言以蔽之:做人做事都是「不進則退」,要找到平衡。

(文中圖片來自Openrice、星島、大家樂及網路)

往期精選 點擊閱讀↓↓↓

「灣仔碼頭」創始人辭世,這位「水餃皇后」的一生是個傳奇……》

《闊別三年,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2.0歸來!》

普通話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香港的「公務員」為啥那麼搶手?》

更多香港新鮮資訊,盡在橙新聞

起底港人的大食堂:「飲食王國」大家樂最早竟然是賣漢堡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橙新聞 的精彩文章:

《新喜劇之王》成績不如預期 張雨綺力撐周星馳:依然是王中之王
【人煙沸騰】「赤口」車公廟至中午逾2.5萬人次進場

TAG:橙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