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上火這件事,騙了中國人多少年

上火這件事,騙了中國人多少年

本文授權轉載自:陣雨Fallin(ID:izhenyu163)

「少吃點辣,小心上火!」

「橘子別多吃,這東西上火!」

「羊肉雖然大補,但要少吃,上火!」

外國人百思不得其解,怎麼中國人吃什麼都上火。

很多人以為上火是一個傳統醫學的說法,但傳統醫學理論里並沒有「上火」這個概念。上火是個民間說法,很難給出明確定義。

「上火」廣義上講可以理解成:身體受到各種刺激,從而產生「火或熱」的病症反應,如在皮膚或體表體腔(如口腔、鼻腔、肛門等)出現的粘膜腫痛。

嘴角長泡、牙齦腫痛……這些都可稱之為「上火」。

1.上火了?其實是炎症反應

嘴角、舌頭起泡是最典型的「上火」癥狀,其實也就是口腔和口周單純皰疹,是一種炎症反應。

炎症反應分為感染性炎症、非感染性免疫性炎症和神經源性炎症。這三種炎症機制也涵蓋絕大部分上火現象。

由於傳統醫學中,對於這類沒有很好描述和命名的疾病,民間統稱為,上火。

如單純皰疹和帶狀皰疹。幾乎所有解釋上火的文章都拿嘴角、舌頭起泡來舉例,其實也就是口腔和口周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是病毒感染導致的皰疹性炎症。這種病毒感染是終生性的,且感染率極高。

據WHO估計,2012年全球50歲以下人口中有67%的人有感染過。

偶爾的免疫力低下就會導致單純皰疹的發作,造成口腔粘膜(包括舌)和周口皮膚皰疹性炎症,即使不經治療,1~2周內也會自行痊癒。

這種病毒感染率雖然很高,但絕大多數感染屬於無癥狀感染。

除了外來的病毒會造成炎症反應,人體自身的抗原和組織也會被誤認成外來入侵者,導致炎症,這種情況被稱為過敏(炎症)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炎症反應。

口腔潰瘍也是炎症中的一種,也是上火的典型癥狀。

傳統醫學對這類病症一直缺少認識,於是,傳統醫學留下的空白,民間自行填補,上火油然而生。

2.背著「會上火」污名的辣椒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被家長耳提面命地提醒過:「少吃點辣!吃多了上火!」

很多人吃完辣椒後,口腔黏膜火辣辣的疼,口腔內部充血腫脹,嚴重還會導致牙齦出血、鼻出血。

而痔瘡患者吃了太多辣椒還會誘發肛門出血,甚至沒有痔瘡的人也可能出現肛門出血的情況。

即使沒有損傷的皮膚,接觸到辣椒也會感覺辣得疼。

這不是因為你吃辣上火了,而是辣椒素在反應。

辣椒素是辣椒中的刺激性成分,辣不是味覺,而是一種熱痛覺。辣椒素會 刺激神經使其分泌肽,能擴張血管、增加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導致血漿外 滲引發腫脹。

辣椒素作用的後果就是,牙齦腫痛、嘴角起泡、口腔潰瘍。

這樣的反應也被稱為「神經源性炎症」,和普通炎症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並不牽涉到免疫系統,純粹由刺激性的物質導致。

除了辣椒素,乙醇、類胰蛋白酶、樹脂毒素、大蒜素、姜油、芥子油等都能引發神經源性炎症,而它們剛好對應了我們常說的幾種「上火」食物:酒精、菠蘿、蒜頭、生薑……

3.「上火」無需治療

炎症反應是人體防禦機制的核心環節,神經源性炎症是它的延伸。

這不僅保障身體能抵抗感染性病原體,也能對那些具有潛在危害性的刺激性物質做出反應。

其他常見食物引起的「上火」也由此得到解釋。

含糖量高的水果會引發口腔滲透壓升高,而過酸的水果又會降低口腔的PH值,而這些都會引發神經源性炎症。

凡是被身體識別為具有現實或潛在傷害性的因素,都可以激發神經源性炎症。食物中如果含有這些物質,當然就會引起「上火」。

但這些反應並非是壞事,一方面這種反應是暫時性的,且反應輕微不需要任何治療,所以無需擔心。

嘴角長泡,一段時間就能自愈;吃辣菊花疼,根本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但同時,這也是身體發出的警示信號,保持節制,不要貪食。

所以,放下你手裡苦得掉渣的涼茶吧,一切宣稱可以「下火」「祛火」的方法和藥物都是騙人的。

不過喝一喝也沒什麼,讓你印象更深刻,保證飲食節制,食不過量,也好。

如果今天的文章讓你漲姿勢了的話,就給文章點個好看吧~

參考文獻:

1. Bayliss WM On the origin from the spinal cord of the vaso-dilator fibres of the hind-limb and on the nature of these fibres. J Physiol (Lond) .1901;26:173–209.

2. Maggi CA Tachykinins an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as co-transmitters released from peripheral endings of sensory nerves. Prog Neurobiol 1995;45:1–98.

3. Richardson, J.D.; Vasko, M.R. Cellular mechanisms of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J. Pharmacol. Exp. Ther. 2002, 302, 839–845.

4. Thresh, J.C. Isolation of capsacin. Pharm. J. Tr. 1876, 6, 941–947.

5. Nelson, E.K. The constitution of capsaicin, the pungent principle of capsicum. II. J. Am. Chem. Soc. 1920, 42, 597–599.

6. Musfiroh, I.; Mutakin, M.; Angelina, T. et al. Muchtaridi, M. Capsaicin level of various capsicum fruits. Int. J. Pharm. Pharm. Sci. 2013, 5, 248–251.

7. Caterina, M.J.; Schumacher, M.A.; Tominaga, M. . The capsaicin receptor: A heat-activated ion channel in the pain pathway. Nature 1997, 389, 816–824.

8. Hayes, P.; Meadows, H.J.; Gunthorpe, M.J.; Harries, M.H.; Duckworth, D.M.; Cairns, W.; Harrison, D.C.; Clarke, C.E.; Ellington, K.; Prinjha, R.K.; et al. Cloning and functional expression of a human orthologue of rat vanilloid receptor-1. Pain 2000, 88, 205–215.

9. Macpherson, Lindsey J, Bernhard H Geierstanger, Veena Viswanath, Michael Bandell, Samer R Eid, SunWook Hwang, and Ardem Patapoutian. 「The Pungency of Garlic: Activation of TRPA1 and TRPV1 in Response to Allicin.」 Current Biology?: CB 15, no. 10 (May 24, 2005): 929–34. doi:10.1016/j.cub.2005.04.018.

10. Ferrandiz-Huertas, Clotilde, Sakthikumar Mathivanan, Christoph Jakob Wolf, Isabel Devesa, and Antonio Ferrer-Montiel. 「Trafficking of ThermoTRP Channels.」 Membranes 4, no. 3 (January 19, 2014): 525–64. doi:10.3390/membranes4030525.

11. B. Maneesha Silva, Anna E. Hosman,et al. Lifestyle and Dietary Influences on Nosebleed Severity in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Laryngoscope. 2013;123:1092–1099.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

聽說轉發分享的人已經變好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網 的精彩文章:

成年人黑話鑒定指南哈哈哈哈哈
假如窮孩子和富孩子交換學校會怎樣?BBC全程跟拍6個學生後發現……

TAG:世界華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