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春節,有人失去了超過一半的積蓄和最親愛的鄰居

這個春節,有人失去了超過一半的積蓄和最親愛的鄰居


當我們每逢佳節胖三斤時,連日的大雪嚴重威脅到了玉樹的牧民、家畜和野生動物的生存。




圖片來源:玉樹牧民


當我第一次聽說雪災的損失時,其實是很震驚的,心裡嘀咕著這也太誇張了。那些是一代代長在雪域的動物誒,怎麼可能像連禦寒的毛都木有的人類一樣在自然面前毫無生存的能力。



然而無數的調查和文獻都在狠狠打臉:



1967年西藏的雪災中,家畜死亡率為

35%


1977年內蒙古東部的雪災中,家畜死亡率為

70%


1980到1990年間,西藏那曲地區約有一百零五萬頭家畜死於雪災,經濟損失高達

4億元;

2009-2010年蒙古的雪災中,家畜死亡概率為

30%



牧民和政府都將雪災視為帶來經濟損失的最大威脅。



雪災很可能吞沒一個家庭

所有

的家畜。觸目驚心的100%只是個冰冷的數字,對於一個牧民家庭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失去了所有的一切。牧民的生活完全依靠家畜,不用說奶、肉、毛、皮,就連牛糞羊糞都是燃料,牛糞壘成的圈牆還能起到保護和防風保暖的作用。



更加不幸的是,過去的數據和氣候預測模型都顯示青藏高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逐年增加,增加的降水最有可能在冬季以

極端天氣

的形式出現。據推測,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將出現更多的極端降水天氣。而在青藏高原,過去幾十年的春季積雪量和大雪天氣次數都有增加。高原的游牧生活將會越來越難,高原野生動物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多。


玉樹雪災中死亡的小牛(來源:玉樹牧民)


家畜的掙扎


在嚴酷的冬季,不論是家畜還是野生食草動物都只能吃到枯草,因此在沒有補充飼料的情況下它們的體重可能下降30%。而當大雪覆蓋一切,連枯草都吃不上的動物們就會大量死亡,不僅因為飢餓,還因為嚴寒。



雪災發生的時間對家畜的影響是不同的。如果雪災發生在冬天,氂牛首當其衝,因為氂牛十分不擅長刨雪找草。但是如果雪災發生在春天,那麼綿羊是遭受重創的家畜,因為這是母羊生小羊的季節。



雪災中家畜死亡率與雪災持續時間呈正相關。數據分析發現

15天

是雪災導致損失的分水嶺:在15天之內的雪災,隨著時間增長,家畜死亡率急劇升高;但超過15天之後,雪災持續時間不再是影響家畜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積雪厚度對家畜死亡率有影響,但受植被類型影響嚴重,例如在草很矮並且植被覆蓋概率低的地方,一場中型降雪就可能「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此次玉樹雪災的情況(圖片來源:玉樹牧民)

雪災中溫度與家畜死亡率呈負相關趨勢,然而這一結論只將日平均氣溫納入了考量,實際上

晝夜溫差對災情影響頗大

。如果白天溫度較高,積雪被部分曬化,到晚間氣溫降低時會形成冰殼,大大增加了家畜尋找食物的難度。



數據分析發現雪災中的日最高風速在6米每秒時,家畜死亡率最高。理論上,風速越高、風越大,對動物的傷害越大。但實際上當風更大時牧民會決定將家畜轉移到避風的地方,從而降低了家畜傷亡。6米每秒的風速也恰好是能夠對草本植物造成傷害的風速。不過另一項研究中對牧民的訪談顯示,

暴雪後沒有風把雪吹散反而是造成家畜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季降水和植被生長情況

是雪災中家畜傷亡的

決定性因素

。如果家畜在夏季吃得好,有足夠的脂肪儲備,那麼它們熬過冬季雪災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夏季乾旱,植被不足,家畜過冬的風險就會提高。這項研究建議不僅要在冬天需要的時候補飼,如果夏秋兩季草場質量不高,也應該給動物補充飼料。



牧民的掙扎




補充飼草(圖片來源:玉樹牧民)


補充飼料(補飼),是牧民常用的保衛家畜的方法之一。在冬季和春季食物短缺時,他們一般會將儲存的穀物餵給身體較弱的家畜。牧民家庭儲存穀物的能力也隨著政權、政策的改變而改變。很多牧戶的居所由帳篷變成了房子,使得他們不必在換牧場時帶走所有東西(以前帳篷和裡面的東西是需要全部收好帶到目的地去的),因此能夠儲存更多的穀物。然而這也增加了牧戶離開房子在其他草場放牧時熊扒房子搶糧食的幾率,因此有部分牧戶反而覺得現在儲存的穀物更少了。



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市場也降低了長期儲存穀物的需要,不過這實際上讓牧民更難應對雪災了,因為大雪會阻礙道路並且增加運輸成本,反而降低了牧民給家畜補飼的能力。



還有牧民認為

圍欄和草場分包到戶限制了家畜的移動,使它們更加依賴補飼,在極端天氣中生存的能力減弱了

——簡而言之就是家畜變得更嬌氣了。



除了在吃的方面,牧民還反映他們不得不給更多家畜蓋毯子保暖,並且將其歸咎於草場劃分導致家畜體質減弱。給家畜增加保暖材料是牧民應對雪災帶來的嚴寒的方式之一。在那曲地區,政府鼓勵牧民用木頭建圈舍,後來又引入了石頭牆玻璃頂的圈舍。



蓋著衣服的牛(圖片來源:玉樹牧民)


雖然這些圈舍的確能有效抗寒,但是面積一般不大,只有一小部分家畜能躲進去——結果這些家畜就變得更怕冷了。而且這種固定圈舍一般建在牧民的主要居所附近,更加降低了牧民去季節性牧場的主動性,也就是說家畜的移動被進一步限制了。



從上面兩點看,圍欄和草場分包到戶會限制家畜移動,從而削弱家畜的體質,增加它們在極端天氣中死亡的可能。

不僅如此,遷移還是躲避雪災的重要手段

——這裡有大雪,那我們去沒有雪的地方吃草好啦。



在過去,受災牧戶只需要跟未受災的鄰村首領商議,就能確定一塊家畜能落腳的草場。然而

草場分包到戶之後,受災牧戶可能需要找到擁有草場的牧戶,甚至跟很多牧戶商議,這無疑增加了躲避雪災的難度

。有牧民提到,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希望政府能夠安排草場來容納因為雪災而不得不遷移的牧戶和家畜。



實際上,退牧還草項目的確提供了一部分禁牧草場作為家畜產仔和雪災時的儲備區域。在有的地方牧民認為這些劃分草場邊界的圍欄能防止其他村子的牧戶來放牧,還能對草場有更好的季節性管理,是可以提升家畜生活的。



但是這些預留的草場也不是能被大家公平使用的。例如在一個村子,沒有出錢購買預留草場圍欄的牧戶就不能使用預留草場。對此,一位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解釋說雖然草場是共有的,但圍欄是私人的。



也有牧民認為這些圍欄讓經歷雪災、已經虛弱不堪的家畜找不著路,只得繞行,增加了遷移到預留草場去的難度。



牧民雪災應對還受制於另一個因素:

人力

。雪災發生時,牧戶經常一起將家畜遷移到其他地方。但是因為所有牧戶同時受災,所以如果牧戶家裡有更多勞動力參與,那麼他們的損失也有可能更小些。畢竟趕牛趕羊、補充飼料、給牛羊蓋毯子都是需要人力的,只有在充足勞動力的情況下,牧戶才能充分考慮所有可能的減災方式,把家畜損失降到最小。



在西藏那曲的研究對四個牧戶雪災前後家畜數量和勞動力進行了對比:




數據來源:Yeh, E. T., et al. 2013


放牧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有人形容牧民是「家畜的僕人,而不是主人」。如果牧民在日常放牧中付出得多,家畜的體質也會增強,因此在雪災中存活的幾率也更大。而日常放牧管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牧戶家裡勞動力的情況。



野生動物的掙扎


玉樹雪災中死亡的岩羊(圖片來源:十二羅生門)


家畜有主(仆)人的照顧,尚且在雪災中如此艱難地存活,野生動物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喬治夏勒博士詳細記錄了1985年西藏羌塘雪災後藏羚羊的生存狀況和種群變化:



1985年10月的一天,氣溫低於了溫度計的最低刻度,藏羚羊在及膝深的雪裡艱難前行。有的藏羚羊走出了它們一般的冬季活動範圍去尋找食物。這個冬天,僅在沱沱河西部的一條山溝里就發現了193具藏羚羊的屍體,死於營養不良。

它們的胃裡雖然有草,但是它們刨雪找草消耗的能量顯然大於了這些找到的草能提供的能量。



很多雌性藏羚羊和小藏羚羊餓死,而雄性被餓死的則沒那麼多。雪災同年的調查顯示,雌性藏羚羊數量大約比雄性多2.5倍。一年之後,雌雄藏羚羊數量幾乎持平。



雪災後的交配季節(11月下旬),大部分雌性都還很虛弱,或是沒有出現發情,或是沒有能夠懷孕。往年的交配季節雄性會一直處於打鬥狀態,而這一年藏羚羊們則忙於尋找食物,排成長長的隊列安靜地遷移著,偶爾發出一聲嘟噥。一年之後,在夏勒博士觀察的9隻雌性藏羚羊中只有1隻帶著小藏羚羊。這場雪災的影響持續了2年。



雪災給野生動物帶來的威脅不止寒冷和飢餓。高原日照強烈,雪地反射的陽光可能誘發岩羊角膜結膜炎,影響視力,嚴重的會造成失明,不僅會限制岩羊覓食,還可能造成岩羊摔傷或摔死。



在美國蒙大拿州,還發生過暴風雪後南飛的雪雁找不到落腳點,不得不停留在被污染的水面,造成大量死亡的例子。

青藏高原是不是有類似的潛在威脅?似乎暫時還沒有這樣的研究。

此外,雪災過後的化雪季節也要注意洪水災害和死亡動物造成的疫病問題。



雪雁飛過奪取幾千同類生命的水面(圖片來源:pressherald.com)


援手


在玉樹雪災發生後,當地政府、企業、民間組織都積极參与救援,購買飼草送到受災牧戶處。有餘力的個人和機構也捐助或購買飼草作為野生動物的補充飼料。




飼草來了!(圖片來源:十二羅生門)


象妹在千里之外,不能實時跟進玉樹雪災情況。如果你關心玉樹雪災的救災進展,可以聯繫

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給小象君後台留言獲取聯繫方式!)。也可以長按以下圖片識別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為「

馳援玉樹雪災災區

」添磚加瓦。


參考資料:


1. Foggin, J. M. (2000).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and the Search For Sustainability in Tibetan Plateau Grasslands (Qinghai, China).

"


2. Li, Y., et al. (2018). "Linking livestock snow disaster mortality and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Quantification based on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Sci Total Environ625: 87-95.


3. Schaller, G. B. (1996). "Realm of the slow antelope." Natural History; New York 105(5): 48.


4. Schaller, G. B., et al. (1991). "Observations of the Tibetan antelope (Pantholops 

hodgsoni

)." Applied Animal Behavior Science29: 361-378.


5. Yeh, E. T., et al. (2013). "Tibetan Pastoralists』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A Political Ecology Analysis of SnowstormCoping Capacity." Human Ecology 42(1): 61-74.


6. 高麗英, et al. (2008). "一起岩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的診斷報告." 上海畜牧獸醫通訊(5):119.


7. https://www.pressherald.com/2016/12/07/thousands-of-snow-geese-die-after-landing-in-toxic-montana-mine-pit/

本文為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擊「閱讀原文」支持受災牧民和動物~



作者 | 小白兔


美國塔夫茨大學保護醫學碩士。你不需要了解我,只需要了解我想傳達的內容。




??掃碼關注

北美小象君??



{ 點擊導航欄

總目錄

查看以下內容 }


自然保護職業 | 100個人的動物星球專訪


動物福利&權利 | 純素生活 | 農場動物


野生動物 | 伴侶動物 | 逗比科普



-  ??  For a planet of all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小象君 的精彩文章:

豬年祝你……像豬一樣聰明!

TAG:北美小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