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60年代越南向中國求救,毛主席一聲令下,成就50年後諾貝爾獎

60年代越南向中國求救,毛主席一聲令下,成就50年後諾貝爾獎

近日,英國BBC新聞網「偶像」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成功進入科學家領域候選人名單,與居里夫人、愛因斯坦以及艾倫·圖靈並列,也是「20世紀最偉大人物」全部28位候選人中唯一的亞洲人。

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青蒿素的發明,起源於毛澤東在上世紀60年代的一個命令。

1964年,越南戰爭爆發。戰爭期間,瘧疾成為美越雙方共同的夢魘,據記載,僅感染的美軍人數就有80萬人,感染的越南人更是無法計數。

當時的越共總書記胡志明來到北京,向毛澤東請求幫助,希望中國支援抗瘧疾藥物和方法。毛澤東非常重視,以軍工項目的名義緊急啟動抗瘧新葯的研發,這就是「523」計劃。

1969年,時年39歲的屠呦呦以中醫研究院科研組組長的身份加入「523」計劃。

屠呦呦從整理醫學古籍入手,四處走訪老中醫,專門整理出了一本包含640多種草藥的《抗瘧單驗方集》,但是多次試驗,都沒能取得良好效果。一次,在翻閱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時,看到裡面說:「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才恍然,原來古法裡面用的是青蒿鮮汁,很有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壞掉了。屠呦呦立即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進行實驗,終於發現了「青蒿素」。

為儘快驗證青蒿素對人體的藥性和副作用,屠呦呦與科研團隊成員們甚至以身試藥。因為之前在個別動物的病理切片中,提取物出現了疑似的毒副作用,她和課題組的另外兩位同事一同在自己身上做起了試驗。

1986年,青蒿素通過了新葯審批,它一度被世界衛生組織稱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瘧疾治療藥物」,成了無數受瘧疾所苦的人們的救星,特別是在非洲地區,起到了難以想像的巨大作用。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523項目」取得的成果不僅於此,據科研人員表示,「523項目」的成果彙編摞在一起能有幾尺厚,具備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總共有89項,除了以青蒿素為代表的中醫藥研究,還有數十種驅蚊滅蚊藥物和方法。其中,還衍生出了人們現在常用的驅蚊葯。

2012年,美國《紐約時報》曾以「毛澤東、越戰和青蒿素的發現」為標題做過報道,在報道的結尾是這麼寫的:諾貝爾獎的規則規定,獲獎者不能超過三人。此外,獎項也不能頒給過世的人。這意味著,毛澤東沒有可能獲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大將最怕犯地名?這四個地名一語成讖,斷送一代人傑
江浙人喜好「吃菜事魔」,令大宋王朝頭疼的「魔賊」到底是什麼?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