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讓孩子學會哲學思考,過有準備的人生!

讓孩子學會哲學思考,過有準備的人生!

哲學對孩子有多重要?

吳伯凡 文

近代以來,中國在國力、科技發展水平等方面在世界範圍內一直處於落後位置。在我看來,這與我們在哲學和方法論領域的落後有著本質上的關係。哲學在西方國家有多麼重要,國內的很多人很難有切身的體會。

我有一次震撼靈魂的經歷:

一天我在巴黎的街頭閑逛,在報刊亭看到一本非常暢銷的雜誌《哲學》,當時很不明白,為什麼哲學這種看起來深奧又沒有什麼實用價值的東西竟會在市井的報刊亭里棲身,而且和娛樂小報一樣受歡迎。

後來我才知道,哲學是法國國民的基本素養。我看過法國的高考題,給我的感覺簡直可以用「震撼」來形容。我學了多年哲學,法國高考題里涉及的哲學方面的題目,很多時候連我都需要思考半天才能弄明白題目的真正意思,在法國卻是出給普通高中生的標準測試題。

這些親身經歷與感悟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心理刺激,也讓我愈加深刻地認識到:

我們對哲學的漠視或認知無能,對我們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創造力、想像力來說也許是一種致命的戕害。在法國時,我曾經特意去拜訪華為公司設在巴黎的美學研究所。在臨近埃菲爾鐵塔的寸土寸金的地段,華為租了一個辦公場所,養著一大幫看起來並不直接創造價值的所謂「閑人」:他們不搞軟體,也不搞硬體,而是在做美學研究。這是要幹什麼?一開始,我也不明白華為的意圖,直到華為P10手機發布,我看到那絢麗的8種色彩時才恍然大悟:基於美的感知力在頂級競爭中具有核武器般的殺傷力!

色彩是對美的感知力的最重要的一環。

看一個東西時,顏色是我們最先注意到的,也是最後忘掉的。科學研究表明,孩子的感知系統實際上是一個敏感度很高的色差感知系統,這是一種高度「哲學」的認知系

比如說,孩子至少能識別10種紅色間的色差,而成年人的色差敏感度就要差一些。這是因為,成年人需要用標籤化和快捷的方式過濾掉很多無效信息,才能讓他們在複雜的世界裡遵循某種邏輯來思考、認知以及做出決策。而孩子在最初認知世界的時候並不需要這麼複雜的步驟,他們採用的是一種高度哲學的認知方式。

哲學關係到孩子如何建立對世界的基本感知能力。

丹尼爾·平克說過,未來人類的六大競爭力是設計感、娛樂感、意義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這其中有一半可以歸屬於感知能力,越是智能的時代,越是需要天然的感知力。

在未來,我們人類自身或者製造出的產品的競爭力,實際上就是人對世界的感知敏感度和體驗能力。暢銷書《未來簡史》里也有在未來「知識=體驗×敏感度」的觀點,這些能力都不是中國傳統教育可以提供給孩子的,而恰恰是一些傳統和基礎哲學可以提供的,這種傳統和基礎哲學其實就包含在孩子們的思考方式中,包含在他們身上那種對世界本身的感知能力中。

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吸收大量信息,在認知上會形成各種套路,抑制多元敏感認知,會過濾掉一些「沒用」的信息,但實際上,很多被過濾掉的信息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才會無法在隱秘信息之間建立神奇的連接,所以我們的感知和創造力會大大下降。

因此,家長需要在合適的時間,跟孩子一起用哲學的思維方式幫孩子搭建一個認知系統,讓他們可以保持敏感度,同時又不要太敏感,從而讓他們保持創造力,實現信息高效過濾。

哲學能讓孩子具有豐富且適度的感知力。

大家熟知的《小王子》也在強調我們對世界的感知力:孩子跟父親說他看見一座很美麗的房子,玫瑰色的磚牆上面有紅色的屋頂,屋頂上面有白色的鴿子,然而父親卻沒有感覺。孩子知道什麼情況下成年人才會對這座房子感興趣,於是他對父親說,那房子值十萬法郎。聽到這句話他父親立刻表達了對房子的興趣。

這就是成人和兒童在認知世界時的本質區別。

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當他看到一個孩子簡簡單單地拿著一片草葉,漫無目的地慢慢端詳半天,他才知道什麼叫作真正的幸福感。

他說,我們成年人是從來不會這麼看的,這種感知幸福的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遞減的。

普通成年人的世界是一個被套路過濾過無數次的世界。

我們有時候認為成年人的世界好像越來越豐富,但實際上它是一個逐漸脫水、越來越乾癟、幸福感越來越鈍的世界。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這種易逝的感知能力其實是可以保留的,所以不要覺得孩子提的問題很奇怪、很幼稚,因為這是他們保有天然感知力的表現。

哲學將提升孩子在未來感知幸福的能力。

海德格爾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人,詩意地棲居。」從本質上講,這裡的所謂詩意,並不是在一個特別寧靜的地方蓋一個房子,住在那裡安享年華。

真正的詩意,實際上對世界的敏感性和不確定性的擁抱程度,其實就是一種創造力。這裡所說的創造跟我們普通人說的創造也不一樣,這裡的創造,是指當你以一種合適的狀態來面對你周遭的世界時,這個世界就會向你綻放出一種詩意。所以,對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來說,哲學可以給我們的心找一個舒適安放的地方。這也是哲學對一個人來說最有意義的地方。

哲學讓孩子處在自由的狀態,可以蓬勃地發展非凡的創造力。

孩子的世界天然地處在一個高度哲學的框架內,得天獨厚地感受著詩意的狀態。但他們自己並不知道,沒有「自覺」。但當成年人面對孩子時,卻要不斷遭遇這種來自哲學層面的互動。

因此,如果家長不能和孩子在哲學領域建立一些共同認知,就無法幫助孩子解決很多問題,化解心中的困惑,也就無法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認知世界的基本哲學框架。

埃娃·富爾納里的這套繪本,給我們提供了進行一場親子哲學對話的機會。書中一個個巧妙靈動的故事,貼合孩子的哲學天性,會讓人自然聯想起生活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和思考。

比如:幸福是什麼?有豐富的物質就一定能幸福嗎?在孩子眼裡,幸福到底是什麼樣的?

變化是什麼?人們不想要一成不變的生活,渴望變化,卻又害怕變化。也許,從小培養孩子的開放性思維,就能讓他們一直保有直面變化的勇氣。

創造是什麼?所有的創造,其實都來自於「天馬行空」的好奇心,這些創造或成功或失敗,都是人類對世界的探索,都是有價值的。

接納是什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要想在這個世界中遊刃有餘,就要學會接納別人,也要學會認識自我。正確地面對陌生與差異,才能更好地擁抱這個世界。

方法是什麼?當事情毫無頭緒時,如何邁出第一步?一個簡單的答案是:教孩子列出一張清單,讓孩子擁有化繁為簡的能力,用列清單的方式來梳理複雜事物。

這五個哲學故事,充滿著人類最初對認識自我和探索世界的好奇與渴望,以此來啟發孩子深度思考。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通過閱讀這些故事,從哲學的維度來關照這個世界,或者換一個角度思考日常生活,養成優秀的思維習慣,學習正確的思辨方法,更加從容地迎接未來。珍惜孩子每一次提問和表達的機會,抓住每一次與孩子進行哲學對話的機會,也是成人重新學習像孩子一樣感受世界、治癒自己的機會。

作者簡介

埃娃·富爾納里:1948年出生於羅馬,被認為是「巴西最重要的童書作家和插畫家之一」;她從事童書創作近40年,至今推出60多部作品,獲得47次巴西及國際獎項,作品出售多國版權,銷量達300多萬冊;她19次獲得巴西國家少年兒童圖書基金會(FNLIJ)頒發繪本大獎,並被評為「傑出貢獻者」;她9次獲得堪稱「巴西的凱迪克金獎」的雅布提獎(Jabuti)「最佳繪本獎」、葡萄牙國家插畫獎,作品入選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推薦書目;她曾受邀參加國際插圖領域門檻最高、最重要的展覽——布拉迪斯拉發國際插畫雙年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康德的形而上學貢獻
傳統與現代化——以傳統批判現代化,以現代化批判傳統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