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為人師者,可以活成這樣一個大寫的模樣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為人師者,可以活成這樣一個大寫的模樣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學期間推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取名「知行」。43歲時,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並改名為陶行知。

斯人已逝,但其關於教育,關於生活的許多真知灼見至今仍值得人們學習、借鑒和思考。

01、陶行知教育小故事

四塊糖果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教育就像餵雞一樣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台,不慌不忙地從箱子里拿出一隻大公雞。台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幹什麼。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隻叫不吃。

怎麼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裡塞。大公雞拚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鬆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

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台下一時間掌聲雷動,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一首歪詩的風波

育才學校音樂組的壁報《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報前人頭攢動,越涌越多。一定有一兩篇有水平的創作發表了,同學們邊看報,邊議論,外圍的人向里擠,裡面的人不願讓,有人建議:「讀一下,讀一下吧!」

只聽得一個油腔滑調的聲音開始朗誦了:「人生在世有幾何?何必苦苦學幾何。學習幾何苦惱多,不如學習咪嗦哆!」歪詩不脛而走,傳遍了全校,引起了爭論,多種評價,褒貶不一。

陶校長知道了此事,也觀看了小詩。

次日,陶校長邀請小作者促膝談心,和作者研究人生與數學的密切關係。從吃飯、穿衣談到音階頻率的振動,直到國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數學,離不開數學。因此,人人要學數學,數學對人們就象人們離不開空氣、水分、陽光、營養品一樣的重要。

小作者聽到陶校長的諄諄誘導,連連點頭說:「校長,我這下真的明白了你為什麼要我們把學好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方法論這四門功課,作為開啟文化寶庫的『四把鑰匙』的道理。我檢討……」

陶校長馬上接過話頭說:「現在我們是民主討論,不是榫會,你能認識問題,提高思想,就是進步。」

小作者連連點頭說:「我們音樂組不少同學都有這種思想,讓我去說服他們!」

陶校長眯著雙眼放心地說了一句:「好啦!我們今天的民主探討到此結束。」

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了

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夫人來看陶行知先生。

朋友的夫人取出一個紙包,裡面被拆得亂七八糟的一塊手錶。她生氣地說:「陶先生,這表是才買的,竟被我兒子拆成這樣,您說可氣不可氣!他才七八歲,就敢拆表,將來大了恐怕連房子都敢拆呢!所以我打了他一頓。」

陶先生聽了笑笑說:「壞了,恐怕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了!」

夫人有點愕然:「為什麼呢?難道我這樣做不對嗎?」陶先生搖搖頭。夫人又接著問:「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說對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呢?」陶先生把拆壞的表拿過來,對夫人說:「走,我們上你家去,見見這個小『愛迪生』。」

到了朋友家裡,陶先生見到那個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樹下,聚精會神地看螞蟻搬家。夫人一見又來了氣,正要罵他,陶先生立即勸住了。

陶先生把孩子攙起來,摟在懷裡,笑嘻嘻地問:「你為什麼要把媽媽的新表拆開來呢?能告訴我嗎?」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媽媽一眼,低聲說:「我聽見表裡的嘀嗒嘀嗒的聲音,想拆開看看是什麼東西在響。我錯了,不該把手錶拆壞,惹媽媽生氣。」

陶先生說:「想拆開看看是什麼東西在響,這沒有錯。但你要跟大人說一聲,不能自作主張。來,你跟我一起到鐘錶店去好嗎?」孩子又望望媽媽,說:「去店裡幹什麼?」陶先生說:「去看師傅修表啊,看他怎麼拆,又怎麼修,怎麼裝配,你不喜歡嗎?」孩子高興得跳起來:「我去!我去!」

陶先生拿著那隻壞表,帶著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鐘錶店。修表師傅看了看壞表,說要一元六角修理費。

陶先生說:「價錢依你,但我帶著孩子看你修,讓他長長知識。」師傅同意了。

陶行知和孩子站在旁邊,滿懷興趣地看師傅修表。看他怎樣拆開,把零件一個個浸在藥水里;又看他加油後,把一個個零件裝配起來。從頭到尾,整整看了一個多小時。全部裝好後,師傅上了發條,表重新發出清晰的嘀嗒聲。孩子高興地歡叫起來:「響了,響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臨走又花一元錢買了一隻舊鐘,送給孩子帶回去拆裝。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問:「還讓他拆啊?」

陶行知笑笑說:「你不是問我對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嗎?我的辦法是,把孩子和表一起送到鐘錶鋪,請鐘錶師傅修理。這樣修表鋪成了課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學生,修理費成了學費,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滿足,或者他還可以學會修理咧。」

陶先生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孩子拆表是因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實就是一種求知慾,原是有出息的表現。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慾打掉了嗎?與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頓,不如引導他去把事情做好,培養他的興趣。

中國對於小孩子一直是不許動手,動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殘了兒童的創造力。我們應該學習愛迪生的母親,那麼理解、寬容孩子,那麼善於鼓勵孩子去動手動腦,這樣,更多的『愛迪生』們就不會被打跑、趕走了。」

夫人聽了恍然大悟,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誠懇地說:「陶先生,您說得對,太謝謝您了,我今後一定照您的辦法去做。」

02、陶行知教育理念

談為師——教學合一

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教學生學有什麼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學聯絡起來:一方面要先生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所以要想學生自得自動,必先有教學生學的先生。這是教學應該合一的第一個理由。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於學的法子。

怎樣學就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這是教學應該合一的第二理由。

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並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那好的先生就不是這樣,他必是一方面指導學生,一方面研究學問。要想得教育英才的快樂,似乎要把教學合而為一。這是教學應該合一的第三個理由。

總之: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

這是教學合一的三種理由。第一種和第二種理由是說先生的教應該和學生的學聯絡;第三種理由是說先生的教應該和先生的學聯絡。有了這樣的聯絡,然後先生學生教能自得自動,教有機會方法找那無價的新理了。

談培養——激發創造力

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他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之工作。

如何激發兒童創造力?

第一要解放小孩子的頭腦。

兒童的創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見、曲解、幻想層層裹頭布包纏了起來。我們要發展兒童的創造力,先要把兒童的頭腦從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

第二要解放小孩子的雙手。

中國對於小孩子一直是不許動手,動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殘了兒童的創造力。在愛迪生時代,美國學校的先生也是非常的頑固,因為愛迪生喜歡玩化學藥品,不到三個月就把他開除!幸而他有一位賢明的母親,了解他,把家裡的地下室讓給他做實驗。愛迪生得到了母親的了解,才一步步的把自己造成發明之王。那時美國小學的先生不免也阻礙學生的創造力。我們希望保育員或先生跟愛迪生的母親學,讓小孩子有動手的機會。

第三要解放小孩子的嘴。

小孩子有問題要准許他們問。從問題的解答里,可以增進他們的知識。

第四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間。

創造需要廣博的基礎。解放了空間,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揮其內在之創造力。

第五要解放兒童的時間。

一般學校把兒童全部時間佔據,使兒童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揮他的創造力了。創造的兒童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之解放。

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把小孩子的頭腦、雙手、嘴、空間、時間都解放出來,我們就要對小孩子的創造力予以適當之培養。

(一)需要充分的營養。小孩的體力與心理都需要適當的營養。有了適當的營養,才能發生高度的創造力,否則創造力就會被削弱,甚而至於夭折。

(二)需要建立下層的良好習慣,以解放上層的性能,俾能從事於高級的思慮追求。否則必定要困於日用破碎,而不能夠向上飛躍。

(三)需要因材施教。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並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

談自省——每天四問

首先,我們每天應該問的,是「自己的健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

我們必須建立「健康堡壘」。要建立健康保壘,必須注意幾點:

1、科學的觀察與診斷。要用科學的衛生方法,好好地調節自己的身體,不致生病!

2、「飲食的調節與改進」。德國有一位大學教授,對自己兒子的營養,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為什麼有這樣好的身體,可以擔任這樣繁重的事情?就是我的父母把我從小時候的營養就調節配備得很好,所以身體健康得像鋼筋水泥做的一樣」。

3、「預防疲勞的休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固然不對,但是過分的用功,過分的緊張勞苦工作,也於一個人身體的健康有妨害。妨害著腦力的貧弱,妨害著體力的匱乏,甚至於大病,不但耽誤了學習和工作,而且減損於全生命的期限!所以我在去年早已提出「預防疲勞的休息」問題,希望大家時時提示警覺,預防疲勞。天天能在興緻勃勃中去工作學習,健康必然在愉快中進步了。

其次,我們每天應該問的,是「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

「學問是一切前進的活力和源泉」。現在我想到五個字:

第一個,是「一」字。一是「專一」的一。荀子說:「好一則博。」

第二個,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

第三個,是「鑽」字。鑽是「鑽進去」的鑽,就是深入到裡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寶貝。

第四個,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

第五個,是「韌」字。韌是堅韌,即是魯迅先生所主張的「韌性戰鬥」的韌。

再次,我們每天要問的,是「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多少?」

第一點是要「站崗位」。各人所負的責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崗位,各人應該站在各人自己的崗位上,守牢自己的崗位,在本崗位上努力,把本崗位的職務做得好,這是盡責任的第一步。

第二點是要「敏捷正確」。粗心大意,是最易弄錯弄壞事情的。

第三點是要「做好為止」。

最後,我們每天要問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

為什麼要這樣問?

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為非作惡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要我們大家「建築人格長城」。

先說「公德」。

一個集體能不能穩固,是否可以興起來?就要看每一個集體的組成分子,能不能顧到公德,衛護公德……我們在每一個行動上,都要問一問是否妨礙了公德?是否有助於公德?再說「私德」。私德不講究的人,每每就成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個人的私德更是要緊,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潔」。一切壞心術壞行為,都由不廉潔而起。

03、陶行知經典語錄

1、教育是什麼?教人變!教人變好的是好教育,教人變壞的是壞教育。活教育教人變活,死教育教人變死。不教人變、教人不變的不是教育。

2、教育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所以不能解決問題的,不是真教育。

3、教育是立國之本。

4、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5、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

6、每天要四問: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7、事實告訴我們,大人能教小孩,小孩也能教大人。

8、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後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

9、農不重師,則農必破產;工不重師,則工必粗陋;國民不重師,則國必不能富強;人類不重師,則世界不得太平。

10、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

11、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

12、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13、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14、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15、讓學生走上創造之路,手腦並用,勞力上勞心,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雙手,三解放頭腦,四解放嘴,五解放空間,六解放時間。

16、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國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辦的教育,為人民自己幸福而辦的教育。

17、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18、教育就是社會改造,教師就是社會改造的領導者。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縱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陶行知去世後,毛主席親自題寫悼詞「痛悼偉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宋慶齡女士也為其題詞「萬世師表」。「萬世師表」,這四個字並不是簡單拼湊在一起的分量,它告訴所有人,為人師者,還可以活成這樣一個大寫的模樣。

來源【新讀寫】,題目有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春寒料峭,凍殺年少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