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總督權力如此大,為什麼不像唐朝節度使那樣容易犯上作亂呢?

清朝總督權力如此大,為什麼不像唐朝節度使那樣容易犯上作亂呢?

文明交替形成的

唐朝節度使割據一方、犯上作亂,也是在由盛轉衰,中央控制乏力時才出現的。先認清這一點,才能找到本問的正解。

大清王朝,典型分為四個時段:開國到鼎盛期,即到康熙平定三藩後;鼎盛期;衰落期;慈禧主政的亡滅期。


地方大員是配角,沒有權力

開國時期,總督權力並不大,只是軍政的小角色,其上是漢三藩、八旗王與在朝權臣,總督原則上算皇權體系的。三藩割據、旗王自政與權臣分霸,其烈度比唐朝的節度使亂更甚,因歷史近,大家知道就不詳述了。

控制財權與民心,地方沒實力

康熙確實雄才大略,供漢文化的人文、思治的民心與西方科技之力,不僅真正武力統一天下而且實現了有史以來最有效的權力集中。然後巧妙地由各王子統領天下,而對地方的總督巡撫,或輪換頻繁,或以士制官,在旗兵、綠營的兵制與民心思定下,使地方大員不能真的權力自重。

雍正乾隆在沿襲康熙策略之下,興土木、用疲兵(戰伐不斷)不斷抽走地方財力,特別是雍正開始的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制度,使地方官員與世家大族處於尖銳的矛盾下,更讓總督這樣的地方官,根本在地方得不到支持,只能依靠朝庭。

而朝庭時不時揪出兩個貪腐大員,又很好地愚弄了民眾!

所以,在能出和珅這樣的歷史級大貪官的大清王朝,雖然抽盡天下之財,但地方大員就是積累不起可以獨立的資本。

殖民者要全利且傲慢,地方大員無利

乾隆之末,西方文明開始衝擊。本來是最可能形成地方割據的。但作為最大的洋主子,英法聯手要的是全利,而不是區域局布的利,並不支持地方,所以總是打完就與朝庭簽約,俄德日等雖然開始更喜歡支持地方分裂,如德國在山東、日本在台灣、俄羅斯在黑龍江與新疆。但英法在自己不能投入大兵力下,願與列強分享,終於使俄日德意美等也選擇了大清皇室而不是地方。

另一個因素,就是殖民者的傲慢,一支兵隊的司令將自己放到了高於清皇室的地位,根本不屑於與總督巡撫同謀,所以,在大清曾經統一天下的資本喪失下,也還是選擇效忠於皇室――在這裡,他們還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員,而不是殖民者眼中甚至不如商人的劣民!

特別是當慈禧那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登場之後,洋大人還會支持地方嗎?

因此,總督這樣的大員們,無論是野心家還是愛國者,在大清皇室獲得了列強洋槍洋炮的保鏢下,都不敢輕舉妄動了!


分崩之時,尤勝大唐節度使之禍

然而,在洋主子們自己狗咬狗無暇為大清皇室當保鏢時,大清王朝瞬間土崩瓦解,宣布獨立的哪一位不是曾經的總督巡撫?

只是這筆賬記在了民國的頭上,而沒有記在大清的賬上罷了。

但給人留下「不如唐朝節度使為禍之烈」的最大原因,記賬名頭變換不是根本因素,而是革命先烈們發起的民族解放運動使那種分裂很快的結束了,因而在歷史上造成的災難不如唐朝藩鎮割據、節度使自立深重,所以,在審視歷史與文化反思時,忽略了罷了。

這種忽略不是過錯,因為國家與民族全身心投入到了國家建設、文化復興、民族掘起的大業之中,嘔歌英雄、振奮人心的使命更重大,更有價值!

所以,文明交替,使大清王朝「少了一重恥辱」的記錄,但絕不是沒有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肖鵬 的精彩文章:

TAG:肖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