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走「流量」的《流浪地球》,也是中國電影之幸!

走「流量」的《流浪地球》,也是中國電影之幸!

萬萬沒想到呀,今年這個春節檔居然是紅顏秀影最忙碌的一個「工作期」,

截止到大年初四,「秀秀」已經打卡了《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飛馳人生》、《廉政風雲》、《新喜劇之王》,

這幾天的影評推文也幾乎全是關於春節檔電影的。

如果是近幾年的春節檔,「秀秀」也會挑選幾部賀歲片為大家推薦,

但好片就是好片,爛片就是爛片,層次分明,

而今年卻不同,特別「出彩」的電影沒有,特別「爛俗」的電影也沒有,每部影片都有長處和短板,

整體的質量、水平是上升的,也是第一次,票房真正的反應了市場需求和影片水準!

更令人驚喜的是,今年的春節檔你很難發現「流量明星」的身影,

黃渤、沈騰、吳京、劉青雲、鄂靖文......(實力派佔據主導)

如果非要找出一位走「流量」的,那可能就是成龍大哥了,春節檔最爛電影應該是「十拿九穩」了。

而從目前的口碑來看,無疑《流浪地球》是穩居榜首的,

《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經逼近《瘋狂的外星人》,不出意外,定能拿到春節檔票房冠軍,其排片率也上升到了將近三分之一,

講真,走「流量」的《流浪地球》,也是中國電影之幸!

《流浪地球》是作家劉慈欣早年間的一部中短篇,

相比《三體》的恢宏和複雜,《流浪地球》其實更適合一部單體電影的體量。

作家劉慈欣幾乎是憑藉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小說提到了世界級的高度,

在他的視野里,密集敘事和時間跳躍的故事手法無限加快敘事步伐,使讀者思維無法趕超作者的思維,

同時他的作品綜合了自然災害、技術進步和人類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題,

大自然的瞬息萬變和人類面對科技危機的直觀感受擁有淋漓盡致的體現。

影片《流浪地球》就遵循原創小說的命題:

地球因為太陽的毀滅而必須進行逃離太陽系的悲壯遠征。

小說影視化,需要做大量取捨,而又不能破壞原來敘事架構和核心內容,

改編自劉慈欣《鄉村教師》的《瘋狂外星人》基本只保留了一個外殼,所有的敘事和人物塑造全部進行了喜劇化改造,

這從作品本身的樸素英雄主義是有很大出入的。

而《流浪地球》在改編上,顯得更加縝密,

《流浪地球》的開場,髒亂的地下城,昏暗的光線,假景的學校,

兄妹倆穿越地下城,地下城大概布局就有了初步印象。

那個閉塞狹窄的房間是《北京摺疊》同款,

穿越的地下城紅燈區是《銀翼殺手》同款,

開的「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牌兒卡車是《雪國列車》同款,

此段氛圍的營造呈現了一個陰暗潮濕壓抑的地下城環境,

而原本人在苟延殘喘的情感狀態則進行了當代化改編,保留了當代價值觀的人情味,

此類物象的集合加上劉慈欣的原著,前段給人一種這是中國國際化的一部硬核科幻片無疑了。

在影片二十幾分鐘處,第一個小「精彩」出現了:

地球即將撞擊木星,完全符合商業影片敘事規律,隱隱有了好片的徵兆。

到四十分鐘前後,執行任務隨即遇到災難,

這時候末世中的地面景象「小荷才露尖尖角」,而伴隨姥爺的對應解說,這一段今昔對照,形成很強的共鳴,

而且影片很巧妙的把18年前後較為流行的東西 比如「海草舞」、「金錢中心論」都放進了末世這個設定中,

使得原本看似遙遠的末世空間有了一種現實感,而末世和現世的相互置換,讓觀眾在領略科幻的玄妙之中又有了強烈的代入感。

科幻類和傳統題材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危機面前,大自然的無聲和嚴酷,

它是由不得討價還價,而正是因為此,人的故鄉情和親情的珍貴也在殘酷環境下顯得尤為珍貴。

影片中部贏來了第一個「精彩」,

父子兩條線,分別對應了外部自然環境和內部人與人的背叛兩條困境,

只有兩線交匯通力合作才能實現最終的拯救。

國際上末世題材很多,《銀翼殺手》系列是這個類型不得不提的存在,

影片不注重於末世氛圍營造,而在於引入了哲學命題,

當科技發達到人機不分,自然也即將毀滅,在此下的人倫與科技的較量是西方式的思維。

而《流浪地球》是符合東方思維習慣的,

所注入的「回家和宿命」,將中國式的情感投入末世中,使得《流浪地球》中的末世逃亡具有了東方特色,

相比韓國《雪國列車》完全西化的情感投放,《流浪地球》更符合東方人的情感歸宿。

地下城的線也因為太空線「叛逃」始末的揭露,從對抗大自然轉移到人跟人的競爭,

地球本身並不在乎溫度高低存亡與否,不過是時間的流逝,而人類本身面對自身的存亡就必定會有掠奪、爭鬥、背叛和欺騙,

從外部的泯滅到內部矛盾,雙向夾擊,才讓地下城存活者的選擇變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太空是一個宏大的命題,但變成影片自然要與人類產生連接,

當爺孫線終結後,父子線延續這種情感的締結,而父子又多了一層互相誤解的隔膜,

這種感染力和《星際穿越》中父女隔了時空在書架前的無法溝通有異曲同工之妙,父子之間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在以往的同類題材中,遇到滅頂之災,都是離開地球去別的適合地球繁衍生息,

而這一次設定則是帶著地球一起逃亡,如何逃亡就需要通過團隊合作,

到這裡為止末世逃亡題材只要套用冒險災難設定,啟動團隊模式,各司其職,不斷攻堅打怪獸就可以實現,

影片也從回小家過渡到擁有一個真正的家。

在情感描寫上,《流浪地球》剝離了原著關於人性陰暗的隱喻,而保留了「希望」這個價值觀,

小說原著中曾有一段關於「希望」的精彩描述:

「你聽著親愛的,我們必須報有希望,這並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擁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

而「希望」這個命題,似乎更適合春節合家歡的觀看氛圍和更多層次觀影需求,

整個故事開展就圍繞所有人對地球的故土情懷實施逃離計劃,

影片中,情感描述較為細膩,姥爺的回顧地球剛停止運轉的時刻,姥爺和孫子、孫女的溫情瞬間以及隨後搜救隊員發現的貼心小紙條,

都使得末世滅亡因為有了親情的注入,顯得不冰冷。

《流浪地球》從結尾來看,將會有系列電影產出,

這部電影的出世,可謂是一波三折,多年的醞釀,中途撤資,《流浪地球》的順利上映對國產科幻電影無疑是里程碑的,

借鑒好萊塢科幻片敘事的同時,也能講公式化的成功要素融進本土化中。

同時近年的電影票房也一再點醒了創作者:

品牌效應已經開始失效,觀眾更關注影片的品質,大投資加豪華演員已經不是必備法寶,講好故事才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顏秀影 的精彩文章:

新舊不同,《新喜劇之王》的結局,給了我們一絲希望!
袁姍姍轉型之作,《國寶奇旅》依然瑪麗蘇!

TAG:紅顏秀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