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一句「順其自然」,你其實講出了人生終極命題

一句「順其自然」,你其實講出了人生終極命題

道教思想的核心,在於「道法自然」四個字,萬事萬物都要找到符合自然的方法,由此才能合於長久之道。道教在教導人面對生活之時,要採取一種「順」的態度,即通常所說的「順其自然」。

如《關尹子》中所說,天不能使蓮花冬天開放、使菊花春天開放,聖人不違天之四季,不逆時之通塞,即不違時長;地不能使河南生產橘柑、使江南生養狐貉,聖人不違地之俗,不逆氣之變化,即不違俗長;聖人不能使手走路、使足握物,各盡其能,即不違己長;聖人不能使魚在空中飛、鳥在水中游馳,當任魚游水中,鳥騰高空,即不違物長。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我們所要做的,不過是「法」自然,「順」自然而已。

順其自然,這裡面應該包括兩層含義:

一是知自然之道,審時度勢,不強作、不妄為;

二是順應事物的自然發展方向,順勢而為之、自然而有為。

王陽明曾經說過一句話:「情順萬物而無情,終日有為而心常無為」,對「順其自然」的道理做了一個很好的呼應,即擯棄私慾、順天應時、以無為的心態去打理人生。

我們所熟知的「大禹治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面對當時肆虐的水害,大禹的父親鯀沿用先人「壅防百川,墮高堙庳」的方法,想通過單純的「堵」來抵抗,但堤壩總不敵力量巨大的洪水。大禹則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採取「高高下下,疏川導滯」的方法,從低處取土石增高山坡,使高處更高,低處更低,以疏浚水道,千方百計引導洪水,使之歸澤入海。大禹「順」的智慧,終於換來百姓生活的安寧。

道家之教化,意在使人們「想得通」生活的道理。想得通的前提就是順,順應天時,順應世事。人生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所以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要調理心態,坦然面對,順而通變,順而通達。像水一樣通而無礙,總能找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或發揮作用的形式,這樣既順應了時事,也是順了自己的心。

如《雲笈七籤》所說:「欲求無為,先當避害。何者?遠嫌疑、遠小人、遠苟得、遠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處鬧、慎力斗。常思過失,改而從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時機、通術數。是則與聖齊功,與天同德矣。」

有了這樣的人生智慧,無論生活順逆,都能做到像陶淵明所說的那樣: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啥叫「犯太歲」?如果你是這四個屬相,整年運程要當心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