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父親貴為封疆大吏,為何一直不幫譚嗣同求情,這首絕命詩見端倪

父親貴為封疆大吏,為何一直不幫譚嗣同求情,這首絕命詩見端倪

1898年6月11日,這是代表著清政府正式開始走向自救的一天,因為,這一點,光緒發布了變法,也就是著名的戊戌變法,康有為、梁啟超等戊戌六公子,一同協助光緒,讓變法能得以實施,雖然後世對於這次戊戌變法的意見有很多,但有一點是絕對的,就是它推進了中國革命,鼓勵了當時的有志青年出來革命,只不過,由於以慈溪為首的封建一派,勢力實在太大了,最後,此變法只維持了大約3個月,就在9月21日,被慈禧發動政變攪和了。

一時間,有份參與變法的人,都被牽涉在其中,其中光緒皇帝更是軟禁起來,而那戊戌六公子,逃的逃,死的死,而在這當中,最讓人遺憾的莫過於譚嗣同了,本來他可以跟隨康有為等人一起逃走,不過,身為革命派的他,為了能警醒中國人民,竟然慷慨赴死,留下來證明給世人看,自己革命的決心,最後他也是血濺街頭,身首異處,但根據一些歷史記述中,我們可以得知的,當時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是清朝一個大官,完全可以保住譚嗣同,但是為什麼最後都沒聽到過他父親發聲呢?

譚繼洵,當年可是以進士身份入朝做官的,十幾年的時間,他就從一個小小官員,直接成為了位列二品官員的湖北巡撫,也是當時著名的封疆大吏,不過,後來他的兒子譚嗣同等人,掀起了維新思想之後,他並沒有出來發聲,沒有表示贊同和反對,但是,從很多資料看,他其實是反對的,因為他就被人評價過為「守老」,可以說他也是封建一派的人物了,他之所以不出來發聲,只是不想與自己兒子作對,而且他一開始只是認為只是孩子們之間的小打小鬧。

可後來,譚嗣同竟然和康有為等人,直接找上了光緒發動變法,最後更是被全國通緝,而當時的譚繼洵如果能向朝廷求情的話,或者可以救自己的兒子,可惜他沒有,有人說他冷漠,但他在晚年說了一句話:「謠風遍萬國九洲,無非是罵;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可以看出,譚繼洵心中的那份無奈之情,可以看出他對自己兒子的死,也非常愧疚,只是,當時情況這麼嚴峻,連光緒都要被軟禁,他就算位列二品大官,求情恐怕也沒有用,更可能會被當做同黨處置,所以譚繼洵不是不救,是救不了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叔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穿上這種鎧甲真會刀槍不入,為何會被棄用,兩個缺陷很致命
首任侵華總司令,因太囂張差點被下級刺殺,戰犯排名僅次日本天皇

TAG:文叔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