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作者:芹菜法老 編輯:Pepi太后

上回書說到,皮特里在墓穴里找到了骨頭和陶器。

骨頭看起來都差不多,所以皮特里把精力集中在陶器上。陶器的數量很多——更重要的是,它們的類型也很豐富。陶器代表了人類的審美標準;它們總是隨著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文化的眼光在變化。

說干就干。皮特里當起了統計學家,他為來自七百多個墓穴內的陶器寫了索引,以標出它們的特點。索引以豎列排好,每個墓穴有專屬的一列,然後這許許多多列再合併成龐大的表格。

通過這樣,他很快就發現埃及的史前陶器大致可以分成幾類——「紅色光滑的」(red-polised)、「黑頂的」(blacktopped)、「表面粗糙的」(rough),等等。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插圖:皮特里爵士,此照片拍於1903年(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列出了這些之後,皮特里選了一種被他命名為「波浪形把手」(wavy-handleed,顯而易見,這種陶器的手柄是波浪形的)的類型入手。

這種陶器有著外邦淵源,我們可以在巴勒斯坦找到它們的祖先——但是,「波浪形把手」陶器是在埃及發展成熟的。制陶師在還沒烘乾的黏土把手上,用手指按壓,就做成了這種波浪形,也許,發明出這種把手的初衷是為了防滑。

皮特里發現,這個類型的陶器一開始是接近球形的,附有很顯著的把手。後來它們演變成了下圖中這種修長的形狀,把手也變小了。到了最後階段,它們演變成了圓筒形,把手徹底消失,變成了附著在瓶身上半部的波浪形花紋。這是史前埃及陶器的部件(把手)從有實用意義的實體轉變成沒有實用意義的裝飾圖案的極好例子,而且皮特里發現相似的演變也發生在其他幾個類型中。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插圖:一個「波浪形把手」陶罐。(圖片來源:佳士得官網)

是的……這張圖片是來自佳士得官網一個待價而沽的前埃及陶器,市值1800英鎊……喜歡的去把它買下來吧。

下圖中的皮特里筆記,可以看到「波浪形把手」的演變。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插圖:皮特里的筆記(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下圖是他的另一頁筆記。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插圖:皮特里的筆記(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通過詳細羅列這些特徵,皮特里提出了假設:在漫長的歲月中,一種陶器的特徵會從「實用的」逐漸退化成純粹的裝飾。他手頭的所有陶罐都支持了這種假設。

特別值得留意的是一種罐子。

它們最初是用來盛放油膏的,在油膏上會鋪上薄薄的一層黏土;後來,油膏被香土所代替;最後面的一批罐子裡面,就只放著黏土了。

這還暗示出了埃及人思想的變化——亡靈越來越精明,與其把珍貴的油膏帶入墳墓,不如「裝假狗」(廣東話,大概是假裝、偽裝的意思),把真正的油膏留給活人,反正,諸神的魔法自然會把假的變成真的。

史前埃及人的這個思維特點其實也得到了法老時期墓葬的印證:古王國時期,許多高官都在墓壁上留下各種美食的模樣,這樣,他們就無需帶著太多的東西上路了——在冥界之途上,這些牆壁上的美食會變成真的。

下圖是幾個埃及史前時期常見的陶器,右邊三個上部是黑色的,就是著名的「黑頂」類型——這種類型的最後期階段已經非常接近上下埃及統一之時。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插圖:埃及史前陶器(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把這類陶器的各個演變階段理清後,皮特里開始為它們定年。現在他可以把「波浪形把手」和另一種共同出土的類型做比較了。

在一些墓穴里,同時出土了「波浪形把手」和「L」(即「晚期」)兩種,由於在第1王朝(1st Dynasty)的陵墓中也發現了「L」型陶器,他就可以比較有把握地推定,這個類型出現在史前時代的尾聲;以此類推,和這個類型一起出現的「波浪形把手」,其年代也應和「L」相近。

由於每個墓穴中至少包含了兩個類別,皮特里用相同的方法進行推理,最終一共為埃及史前陶器劃分出了9個階段。

下圖中是一個與「波浪形把手」大致同期的陶器。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插圖:波浪形把手同期陶器(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如果某個墓穴裡面的陶器只有一個階段,對皮特里而言它沒有什麼研究價值,他會把這個墓穴放棄。

下圖中是皮特里劃分的陶器類型,從上到下:「黑頂」,「紅色拋光」,「奇形怪狀」,「交叉線條」。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插圖:皮特里劃分的陶器類型(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皮特里劃分的更多陶器類型,下圖中從上到下:「黑色有雕刻」,「波浪形把手」,「帶裝飾」,「表面粗糙」和「晚期」。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插圖:皮特里劃分的陶器類型(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皮特里也研究了那些帶有裝飾性花紋或圖案的類型,而定年工作於此並駕齊驅地進行著。

他發明了一種有條不紊的糾錯法,例如,讓我們假設「波浪形把手」的副類型9-12是與「紅色光滑」的副類型1-2同期的;然後,「紅色光滑」的副類型4-6卻與更早期的「波浪形把手」不是同期的,這就暗示我們隊其中一個類型的排序出了錯,又或者兩個類型都弄錯了。

皮特里躲在他的辦公室里,就用這樣的方法為那9個陶器階段和那700多個墓穴逐一查錯,而且——他可沒有電腦,更別說Excel了!他不知疲倦地干著這一切,在當時,學術界完全沒關注他。

他為9個階段的陶器細分出各自的副類型,再把數字抄到他的索引表格上;有多少個墓穴,他就寫了多少張索引表!!!!

把陶器轉化成了數字資料後,他就不用總往埃及跑了,而可以翻閱筆記和表格來做研究;試想像這樣的畫面:皮特里先生趴在一張大桌子上,上面鋪滿了他的700多張索引表,吃著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的午餐;發現其中幾張表有關聯之後,他興奮地把它們抽出來放在一邊,然後又再埋頭苦幹……

終於,所有的這些陶器啊,類型啊,索引啊,都被皮特里彙編成了一張持續的、合情合理的順序表。每個類型可以順著年代查找;在新的類型出現之前,前一個類型發展到了尾聲,並慢慢地消亡。新舊陶器類型總會出現局部的時間重疊,類型與類型總是緊緊地首尾相接。

皮特里還把墓穴也編了號,他使用了從30-80的數字,並且很明智地沒有從0開始——以便日後的考古學家找到更古老的墓穴後,能把編號插到前面去。

在當時,為史前文物排序和定年的方法是一片空白,皮特里是這個領域的先驅。他把這套方法命名為「次序定年系統」(Sequence Dating System,國內常翻譯為「順序年代法」)——雖然這只是為埃及的史前文化畫出了一個框架而沒辦法把年代全部推斷出來,但是這框架好比一張模糊的年表,而且越是把它細化,確切性就越高。

下圖中是一個「帶裝飾」的陶器,上面畫的應該是羚羊(常見於埃及周邊的半沙漠地帶)。當陶器上出現了我們可以辨認的動物形象時,文明的曙光也快將照亮尼羅河兩岸了。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插圖:帶裝飾的陶器(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皮特里讓陶器開口說話了。在皮特里之前,人們對埃及的史前史是一無所知的,皮特里是研究這個領域的第一人。

他發明的「次序定年系統」(即順序年代法)直到今天仍然在埃及考古領域發揮著作用。

而皮特里的貢獻還遠遠不止折騰這些陶器:他發掘了阿瑪爾那(Amarna),阿拜多斯(Abydos)和埃及的諸多遺址,為我們梳理了一堆又一堆的法老埃及文明史;他找到了有名的「以色列石碑」(Isreal Stele);在我們之後的旅途中,我們還會一次又一次地遇見他,聆聽、思考他的話語。

1923年,因為在埃及學上的傑出貢獻,皮特里獲授勛為爵士。

晚年的他致力於英、美幾所大學的埃及學教育,1942年他在耶路撒冷去世。下圖中是位於耶路撒冷基督徒墓地里的皮特里墓碑。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插圖:皮特里墓碑(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皮特里留下了豐厚的考古學遺產,包括位於倫敦的皮特里博物館(隸屬倫敦大學)。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插圖:皮特里博物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皮特里博物館的館藏以皮特里找到的埃及文物為核心,多達80000餘件,裡面有木乃伊、雕塑、日常生活用品、不知名的東西,當然還有陶器。這些藏品也是英國埃及學學生的教材。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插圖:皮特里博物館內一景(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皮特里這個人物實在太厲害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因此芹菜就此打住了。也許以下東東你們會有興趣知道:

  1. 想深入了解「次序定年系統」(即順序年代法),不妨訪問以下網址:http://www.ucl.ac.uk/museums-static/digitalegypt/pottery/seqdates.html
  2. 在皮特里70歲大壽的時候,英國還專門搞了一個「皮特里獎章」,頒給那些在英國考古學界有傑出貢獻的人士。獎章共製作了20個,第一個獲得者——自然就是皮特里本人。
  3. 對於埃及文明誕生的原因,以及「誰是埃及王族的起源」,皮特里有著他獨到的理論,但是在這裡芹菜先賣個關子(又挖坑賣關子,Pepi太后的心在滴血啊。。。)
  4. 那位找到了小圖陵墓的霍華德·卡特(Howard Carter),正是皮特里的學生之一。皮特里教育出了整整一代的英國埃及學家。

作者:芹菜法老 編輯:Pepi太后

我們的文章在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新浪博客/微博以及豆瓣網同步更新。

欲知後事如何,請關注我們繼續聽故事。

芹菜法老的埃及周邊:讓陶器說話的人—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2

關注我們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