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在德國豹2坦克的三大性能中,為什麼都說防護性能最差?

在德國豹2坦克的三大性能中,為什麼都說防護性能最差?

李三萬

摘要:長期被譽為「世界第一」的德國豹2坦克,在火力、機動和防護這坦克三大性能中,為什麼都認為豹2的防護性能是最差的,這是真的嗎?

圖1:豹2的防護性能真的很差嗎?

長期被譽為「世界第一」的德國豹2坦克,在火力、機動和防護這坦克三大性能中,為什麼都認為豹2的防護性能是最差的,這是真的嗎?特別是土耳其裝備的豹2在敘利亞遭到很大損失,更是成為了這種說法的鐵證。

這要對豹2坦克的發展沿革有所了解,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土耳其裝備的豹2坦克會在敘利亞被各種非主流反裝甲武器吊打了。豹2坦克的排名,一直是在全球主戰坦克前三之列,到敘利亞卻被大炮炮擊,被反坦克導彈打,被路邊炸彈炸,而且這些對豹2的攻擊,竟然都得到了很人戰果,豹2到底是怎麼了?

其實沒什麼好奇怪的,土耳其是在本世紀初得到的這批豹2坦克,豹2是豹2,但卻是德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生產的,是冷戰時期最後一個批次的型號豹2A4。在當時,豹2A4是先進的主流一線坦克,是準備對付蘇聯七十年代的主力坦克,說穿了就是對付T-72用的。上世紀末,德國就已經淘汰了這批豹2A4,土耳其欣喜若狂的接手了這批二手坦克,以替代自己家更老式的美製M60坦克。直到十幾年後的2016年,再部署到敘利亞,結果這批設計時正面裝甲的防穿甲厚度都不到600毫米的豹2A4,遭遇的是新世紀無論俄制美製,穿甲能力都在都800毫米以上的反坦克導彈,又有什麼話好說?

圖2:土耳其使用其實是豹2的早期型號

中東地區的路邊炸彈,上世紀真的就是擺在路邊,拿張破報紙就可以蓋住的炸彈,但是現在已經進化成拉一卡車炸藥,開到坦克邊上引爆的大殺器,在這種大殺器面前,別說豹2,就是天啟坦克也防不住,所以這個不是坦克硬體的問題,而是土耳其軍隊戰術運用軟實力的問題。

這一點我們就不展開多說了,接著說豹2。就是說,在敘利亞,一款三十年前的老坦克,遇到新世紀的嚴酷打擊,結果沒通過考驗,僅此而已,對不懂的人來說,似乎拖累到豹2坦克的名聲,其實沒什麼大影響,面對戰鬥力和戰鬥經驗,都比庫爾德武裝強的阿富汗游擊隊,加拿大軍隊裝備的豹2A6甚至豹2A5,都表現不錯,中炮,壓上反坦克地雷,都沒有人員傷亡,坦克簡單修理後照樣可以繼續使用,至於本主德國,網上謠傳A8都出來了,沒看到確實的證據,但豹2A7確實已經面世,要有說服力,得看現役型號,拿過時老型號挨打說事,沒什麼意義。

這個問題好象不需要懷疑了吧,土耳其軍隊將豹2坦克投入敘利亞北部,然後我們看到一些豹2坦克被摧毀的照片,誰也無法否認這些照片的真實性,所以豹2的防護性差的說法就開始流傳了。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意外的,許多人在談論豹2如何先進時,卻忘了一點,這款東西只是設計經典,但已非什麼新產品,其原型出現於上世紀70年代,服役近40年了,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老式坦克了。

圖3:在評論豹2時別忘了這是四十年前設計出的老古董

這款坦克的早期型戰鬥全重超過55噸,後期改進型超過60噸,甚至接近70噸,但是土耳其擁有的只是早期型號。一台MB873Ka-501型柴油機發動機,功率為1500馬力,再加上液力機械傳動裝置,以及扭桿懸掛系統,最大時速達72公里,從零加速到32千米/小時僅需7秒。安裝有一門Rh120-L44型120毫米滑膛火炮,車內備彈為42發。

車體和炮塔均採用間隙複合裝甲,車體前端呈尖角狀,炮塔外輪廓低矮,防彈性好,待發彈存於炮塔尾艙,並用氣密隔板將彈藥與戰鬥艙隔離。這個設計看似不錯,可是實戰表現就是另一回事了。

這款坦克也一直在改進,但土耳其投入實戰的卻只是它的早期型號。據說,德國人在生產時,從成本、技術等角度,並沒有給它安裝複合裝甲,只使用了間隙式多層裝甲,所以實際防護水平只有400毫米的水平,這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也許不算低了,但是四十年之後,反坦克武器的水平提高的今天,它的防護自然顯弱了,成了又一款在中東被砸了牌子的坦克。

圖4:豹2坦克也在一直推出新的型號

德國為了節省成本、減輕重量,在早期豹2A1型上只使用了間隙式多層裝甲,用於保護最易受攻擊的車體與炮塔正面。與傳統實心裝甲相比,間隙式裝甲能在40~50%的重量之下,獲得相當於實心裝甲1.7倍的防護效能。早期型豹2的炮塔採用垂直表面的主裝甲,這是為了配合壓制鋼工藝(強度比鑄造式裝甲增加10~20%)的特點,並且希望炮塔內部的空間更加便於配置。但是垂直的裝甲,不像挑戰者與M1坦克的傾斜裝甲那樣,具有增加等效厚度、令炮彈更易跳彈的效果。特別是在面對高爆穿甲彈時防護效能一般(這是因為垂直裝甲的等效厚度不如傾斜裝甲)。

除了正面的間隙式裝甲之外,豹2在車身正面以外的部位也配備了中空的裝甲結構。由於以上裝甲並不是真正的複合裝甲,早期豹2的炮塔正面防護能力並不出色,對抗動能穿甲彈相當於300~400毫米RHA。

與豹1相同,豹2的兩側裝有波浪狀側裙,以保護懸掛系統免遭輕型武器毀壞。

這一側裙佔1/3車長的前段部分,為箱型裝甲裙,維修時可向上摺疊。其餘部分是鋼心橡膠側裙。

所以,都說德國豹2坦克的防護性能很差,其實不是的,豹2一開始的原型車就長的很像豹1,如果不是底盤的區別,還真的很難認出來,早期的原型車和今天常見的豹2很不一樣,尤其是炮塔,還是豹1的風格,就連炮的口徑都是一樣,不過是滑膛炮,這時候還沒有使用複合裝甲,防禦還是靠鋼來堆,由於之前的豹1的裝甲相當脆弱,新坦克的重量限制被設置在了50噸上下,防護要好不少,但是沒有更好的炮和更好的防護,那豹2也只是二代坦克。

圖5:豹2坦克的防護性能其實並不算差

後來是經過多次修改才有了現在熟知的1500馬力發動機和一個方炮塔的組合,同時是用上了西方的複合裝甲技術,並且換了炮才是今天較為常見的豹2A4,從其研製的歷程和前輩豹1的性能來講,豹2的設計目的就是夠用,剛好夠防禦就行了,估計這也是當年聯邦德國的主要作戰思路,全歐最晚換上小口徑彈的北約國家也是德國,此前一直抱著G-3自動步槍不放,而豹2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採用最先進的技術,當時美國和德國合作也有一定的成果,美國實際運用的速度要比德國快了不少,搞出了XM1。

正是因為底子不太好,讓豹2的裝甲水平有些讓人懷疑,就像是最新的豹2A7那從A5就開始裝備的間隙裝甲,對於單兵反坦克武器有著較好的防禦效果,但是防禦其他國家的坦克炮就很難了,主力還是附加裝甲下的的主裝甲,尤其是土耳其在實戰中使用豹2A4還被化學能反坦克彈重創,也讓豹2的複合裝甲技術遭到了質疑,本來就是不怎麼確定的東西,得到了實戰的支持,就足以讓大部分人認為其裝甲是相當脆弱的了,而豹2的裝甲防護在世界範圍內起碼是可以排在前6的,只是原本就不是太過先進的裝備被強行和那些站在巔峰的裝備相比,就顯得弱了不少。

坦克的防護本來就是個「動態博弈」。特別對於這四十年前就已經問世的豹2來說。

圖6:坦克的防護本來就是個「動態博弈」

至於說,這兩年來中東戰場上土耳其陸軍的豹2的表現,結果來說是糟糕的。但在這個「結果」前的過程中,土軍的戰場是否有「輕敵」,是否有戰場應用不當。換言之,在當時的戰場環境下,當時土軍的戰場應用下,換成美國「艾布拉姆斯」/換成英國的「挑戰者」,最終的結果幾乎並不會有太多差異,可能還會是如豹2這般的炮塔被掀飛,「身首異處」!

畢竟,戰場固定布置的主戰坦克,喪失了「機動性」,喪失了戰場上越野機動帶來的「動態防護」,這時既可以是固定火力點,也是會變成固定靶子,在反坦克導彈等反坦克火力面前,的確凶多吉少!

再討論豹2的防護如何,的確是個多方面的問題了。但前提之一還是在於要發展眼光,並不能由片面的結果來斷定這款「歐洲通用主戰坦克」的性能。那麼,「發展」就是在於,各國現役的第三代主戰坦克都在推進中的不斷升級改進,這種與時俱進的推進下將第三代主戰坦克的平台性能推到了「極限」。

與時俱進的,當然包括反坦克手段,威脅頗大、直擊坦克防護薄弱的「攻頂打擊」,以及本世紀以來熱議的「城市戰」等,都在倒逼著主戰坦克的改進,遙控武器站裝上了,強調輔助武器火力上的多層次、全方位火力覆蓋,坦克炮的彈藥更為豐富了,在坦克基本防護之外靈活搭配著複合裝甲、楔形裝甲、爆炸反應裝甲、格柵裝甲,以及主防護系統的應用幾乎是大趨勢了。這樣的變化,對比於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換代,豹2的出世之時,這就是技術發展下的動態變化。

當然,這種動態變化,這樣的不斷升級,都需要有技術有實力才能跟得上,如土耳其等太多中小國家來說,如果不具備獨立自主的國防工業、坦克工業,那麼就是「落伍」,就是在戰場上「落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八十八年前的今天,日本海軍大將殞命中國,資歷比山本五十六都高
世界上第一艘宙斯盾軍艦沉沒,居然是被自己炸沉的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