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36氪獨家|全時關店潮蔓延,接盤手或浮出水面

36氪獨家|全時關店潮蔓延,接盤手或浮出水面

本文作者:喬芊

誰來接盤全時的懸案或許很快將有結果。

2月13日,有消息稱,全時便利店已將它在北京、天津、成都的連鎖門店打包賣給銀鷺食品集團,但銀鷺母公司雀巢否認了這筆交易與雀巢有關。

36氪在微信中搜索「北京OurHours全時便利」、「天津OurHours全時便利」、「成都OurHours全時便利」幾個公眾號發現,它們的註冊時間均為2019年1月,認證主體分別為「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天津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和「成都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但全時粉絲數最多的公眾號OurHours全時便利店的賬戶主體仍是「北京全時叄陸伍連鎖便利有限公司」。

企查查顯示,上述幾家山海藍圖的實際控制人均為蔡學彥,他還是銀鷺子公司廈門銀鷺進出口公司的法人,因此引發了業內關於銀鷺收購全時的猜測。

全時的經營困境已經持續多時。

36氪獲得的一份內部資料顯示,自去年11月以來,全時便利店在北京關店約90家;截至2月13日,全時在北京的店鋪還有320家左右。這意味著該輪關店比例超過20%。

一位全時員工告訴36氪,關掉的店鋪大都盈利狀況不佳,公司希望通過關店來降低成本,改善現金流。缺貨現象則從去年8月起就出現了,從最開始的水果飲料,到早點便當等日配品,再到非日配的零食日用品,「很多店內貨架基本60%空置,品類非常不全」。而日常品類缺貨,通常是供應商斷供所致。

據界面新聞報道,2018年8月時,全時便利就出現了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情況,浙江和江蘇的負責人雙雙離職,在安徽的一項便利店收購談判也因資金問題受阻。上述員工也稱,最近幾個月,不時有供應商上門討債。

全時一直在積極尋找接盤者。11月,北京商報報道,全時或將出讓部分股權給蘇寧易購或物美;界面新聞也稱全時開始資產盤點,準備出售。但當時全時便利否認了這一消息,並稱公司正常運轉,不存在欠薪情況。

工商資料顯示,全時便利為北京全時聯盟便利店有限公司子公司,後者大股東(股權佔比87.74%)為北京復華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另外,已經停擺的生鮮超市項目「全時生活」、對標盒馬的新零售「地球港」背後運營方的大股東均是復華卓越。

復華卓越去年8月起就傳出過資金鏈緊張的消息,可能與其兄弟公司海象理財爆發兌付危機有關。此前,鄰家便利店就因為股東的P2P業務爆雷而關店,一半門店被物美接手。

除了母公司捉襟見肘,無法為高投入的實體零售業務輸血,全時便利店自身也存在擴張過猛、運營粗放的問題。

2016年,成立五年、從北京起家的全時便利店突破了300家門店,而進入北京13年的7-ELEVEn才200多家門店。

2017年更是全時加速擴張的一年,不僅進入成都、重慶、武漢等8個城市,還高調發布了「百城百萬計劃」—— 投入百億資金,實現「100個城市,100萬個終端」的目標。即使到了今年年初,一個月新開31家門店的消息還在內部歡欣鼓舞。

加速擴張會令總部管理費用攀升,虧損加劇。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全時這樣做的目的是用規模支撐估值。據《財經》2017年11月報道,全時已經在資本市場尋求收購或入股一年多,報價十多億。

另一方面,全時的經營能力卻沒有及時跟上擴張速度。一位零售行業人士告訴36氪,便利店是極度講究精細化運營的零售業態,盲目追求數量容易導致經營失控,比如人員培訓不到位,浪費嚴重導致運營成本高等。

管理層面也暴露了問題。一位全時便利店前員工稱,全時組織架構呈金字塔形,大到合同簽訂,小到調撥商品,都需要最上面的大領導拍板,決策效率很低。同時人員流失率也很高,「待半年就算是老員工了」。

全時品牌仍有價值,充足的資金或許能讓它活下去,但資本寒冬讓這件事變得艱難。即便此番賣身成功,關店潮也很可能會繼續。「很有可能執行兩個月之內關30家以上。」上述知情人士告訴36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氪星情報局 的精彩文章:

核心電商走強,阿里正在重新變成阿里
從《國家寶藏》到文創周邊,博物館文化IP的價值正在放大

TAG:氪星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