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的青春期問題,原來早在父母的童年就已埋下伏筆

孩子的青春期問題,原來早在父母的童年就已埋下伏筆

源於凌想親子心理

每一個孩子一旦進入我們的生活,都會有他自己的煩惱、困難、頑固本性,這些恰恰能幫助我們認清自己還需要作出什麼樣的改善。

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進步,是因為孩子能把我們帶回殘留的記憶之中,體驗過去的情感波瀾,喚起我們深埋內心的情感,從而幫助我們看到最本真的自己。

因此,我們只要循著孩子凝望的眼神,就可以找到內心當中依然需要改善與拓展之處。

無論是刻意營造過去的氛圍以重溫兒時的感覺,抑或是竭盡全力避免體驗過去,我們都不得不重複地體驗童年遺留下來的情感記憶。

這是因為童年的記憶會不斷重現,進入我們當下的生活,然後作用在孩子身上。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有意識地醫治過去的創傷。

孩子的青春期問題,原來早在父母的童年就已埋下伏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孩子能映照出我們的不覺醒,這意味著他們贈予我們一件無法估價的禮物。

因為他們為我們提供了機會,讓我們隨時隨地發現自己的不覺醒,從而不再受到過往經歷的羈絆和主宰。

在這段歷程中,孩子還會映照出我們的成功與失敗,他們就好像領路人一般為我們指出前進的方向。

02

我們同孩子的互動往往是依據自己接受教養的經歷。

因此,無論抱有多麼好的動機,我們還是會不知不覺地在孩子身上複製自己的童年。

我有幸幫助過一對母女,請讓我以她們為例解釋我的觀點。

直到14歲,傑西卡一直都是個好學生、好女兒。但在此後的兩年中,她變成了母親心中的噩夢。撒謊、偷竊、夜遊、吸煙成了家常便飯,她變得粗魯、叛逆,甚至暴力。

安雅眼看著女兒的情緒嚴重波動,也感到萬分焦急。在女兒的刺激下,她實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總是對女兒發脾氣、大呼小叫,甚至還給女兒取了個粗魯的綽號。

安雅知道如此極端地對傑西卡發作,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然而她既無法控制自己的怒火,又不知道這情緒的源頭在哪裡。

她感到自己很無能,身為家長很失敗,她無法同傑西卡建立起必要的紐帶關係。

沒過多久,傑西卡向學校的諮詢師承認,她開始刀割自虐了。

安雅看到傑西卡承受的痛苦,於是向我求助。

「我感覺自己似乎只有6歲,」她說道,「當我女兒沖著我大喊大叫的時候,我感覺就像是小時候母親沖我吼叫時一樣;當她摔門而去的時候,我感到她把我丟在了她的世界以外。

我感到自己似乎做錯了什麼事情,在接受懲罰。不同的是,我不能對著父母大喊大叫,不能抗議,可是現在我再也沒法克制自己了。

我女兒總是讓我一再地體驗我的父母帶給我的感覺,那時我覺得周圍的世界似乎都破碎了,自己也失魂落魄。」

03

要想為自己的不覺醒打開枷鎖,唯一的辦法是在女兒的激發下回憶起過去的情境,尤其是最初的家庭環境。

安雅的父親是個感情冷漠的人,也就是說安雅非常渴望溫情。

她的母親則是「從來看不見人影兒」。安雅解釋說: 「即使她本人出現在你面前,似乎也和不在場時一樣。我從七八歲開始就感到孤獨了。」

由於父母的隔膜,安雅得不到接納;她感受到的痛苦太深了,性格發生了徹底的變化。

「我決定要表現得像我母親一樣,那麼我父親就會像愛她一樣愛我。」安雅的母親一貫打扮得很漂亮,穿著時尚的衣裝,做什麼事都要出類拔萃。

「我一夜之間就從小姑娘變成了成年女人,」安雅回憶道,「我開始瘋狂地鍛煉身體,在學校里也表現得非常出色。」

不幸的是,不管安雅如何盡心盡責地表現,在極端嚴厲的父親眼裡,她總是做得不夠好。

孩子的青春期問題,原來早在父母的童年就已埋下伏筆

一件特殊的事成了轉折點。

安雅講述道: 「我記得有一天,父親對我發了脾氣,因為我寫作業時開小差。他這人話不多,當時就把我帶到角落裡,讓我把雙手舉在空中,並強迫我跪在地板上。於是,我雙手舉著跪了兩個小時。

在整個過程中,他一句話也沒說,我母親也一句話都不敢說。他們甚至都沒有正眼看過我。

我想,比懲罰本身更讓我受傷的是冷漠。我哭喊著請求父母原諒,可似乎沒人聽得見我。兩個小時後,父親讓我站起來,開始學習。

從那天起,我發誓再也不讓自己遭遇麻煩。我吞下怒火,把怨恨也藏了起來。」

04

帶著這樣的情緒,安雅學會了怎樣做一個「完美的」孩子。

對自己的女兒,她也照此教育:她把女兒訓練成了一個小小的機器人——缺乏情感表達,恪守職責,自控能力無可挑剔,儀錶也修飾得整整齊齊。

然而,傑西卡的性格完全不同,一旦走出了童年,她就再也無法忍受母親的僵化刻板。但凡遇到機會,她都會衝破枷鎖、爭取自由。

她的情緒波動完全找不到平衡點,如今這個情緒的鐘擺已經擺到了極端。

傑西卡越是叛逆,安雅就越是專斷。終於,傑西卡爆發了——她開始用刀自虐。

在女兒的所有行為中,安雅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創傷,創傷的源頭則是她父母的氣憤、拒絕和對她的背叛。

但她沒有把傑西卡的叛逆視為一種求助的信號,而是把它看成對自己家長地位的挑戰。

這樣的狀況讓她聯想到自己的父母……他們曾經讓幼小的她感到自己是那麼無力且毫無價值。

多年前在父母那裡,她不曾做到「完美的女兒」;身為母親的她,如今要「反攻」了。

而這其中的悲劇在於,她選錯了作戰對象。

孩子的青春期問題,原來早在父母的童年就已埋下伏筆

安雅沒有意識到,在如此嚴苛的成長條件下,女兒作出如此舉動是相當正常的事。

她沒有察覺,傑西卡其實是在說:「我受夠了這虛偽的一套。醒醒吧,要知道我是個完全獨立的人,我所需要的和你不一樣。我再也不能任由你掌控了。」

傑西卡實際上是以尖叫求得解脫,這是當初的安雅做不到的。

傑西卡為母親當年沒有打響的戰鬥扛起了戰旗。在眾人眼裡,儘管她的表現很「壞」,但卻是個盡責的女兒,忠實地反映了母親隱藏多年的過去。

通過自己的反社會化表現,傑西卡為母親打開了一道門,使得安雅終於把心中隱藏多年的隱痛袒露了出來。

對安雅來說,這是個機會,讓她得以重溫兒時的怨恨和心痛。借著這個機會,安雅終於讓自己「叫了出來」,將情感的毒素釋放了出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孩子是慷慨的,心甘情願地成了我們不良情緒的容器,讓我們能夠徹底地解脫。

是我們自己不願意走向這種自由和解脫,因為我們會給自己製造假象,認為我們的孩子「壞」,一定會做些惡劣的事情。

05

如果我們能理解,孩子的每一種行為都在召喚著我們走向更高層次的覺醒,那就會用完全不同的態度來看待孩子帶給我們的機遇:

它能促使我們學習與成長,變成他們真正需要的那種父母。

別忙著對他們作出反應,先檢視自己,問問自己為什麼要作出反應。

只有通過這樣的探問,我們才能打開內心的空間,為覺醒作好準備。

安雅必須重溫她的童年,發現自己對父母的憤怒,只有這樣才能將自己的女兒從「完美主義」的陷阱中解救出來。而她自己從前正是一直生活在這個「完美」的陷阱里。

當她走上自我解放的道路時,她開始剝下以往裹在自己身上的層層偽裝,慢慢地變成了一個活潑風趣、平易近人、充滿愉悅的人。

她向女兒表示了歉意,因為是她毫無意識地給女兒壓上了重擔。

由此,傑西卡也能夠醫治自己的創傷。母女二人互相扶持著回到了原本屬於她們的真實狀態。

孩子的青春期問題,原來早在父母的童年就已埋下伏筆

過去會給當下的我們留下無法磨滅的影響,卻又會荒謬地遮蓋樸素的真相。

所以,我們需要某些關係親密的人,像鏡子一樣展示我們過往的傷痕。正是基於此,孩子能夠為我們鋪就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

不幸的是,很多父母都不允許孩子去完成他們的精神使命。相反,我們試圖強迫孩子去達成我們自負的計劃和夢想。

如果我們自己的心靈都不能實現自由,又怎麼能在現實世界裡為孩子提供引導和呵護,並堅決地為他們消滅一切形式的精神桎梏呢?

如果因為我們的父母疏離了他們的精神自由,由此也遏制了我們的精神,那麼我們的孩子無疑也會遭受我們的壓制。

我們會無意識地把自己童年承受的痛楚傳遞給下一代,將上一代的錯誤接力般地複製下去。我們不覺醒的程度也會在相似的程度上影響孩子的生活。

因此,解放自己,擺脫不覺醒,就成了走向開明的關鍵一步。


這篇文章節選自《父母的覺醒》,作者沙法麗·薩巴瑞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著名的正念心理學家、教育專家。

作者的主要觀點是:父母的覺醒與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為人父母,只有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

和眾多教給讀者教育孩子的技巧、方法論的書比起來,這本書更側重於教育的理念,更強調父母自身的成長,而這些,才是教育的根本。

推薦給大家,值得細讀。

孩子的青春期問題,原來早在父母的童年就已埋下伏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三年級現象」嗎?想破解,從家庭教育開始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