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寫小篆,不可錯過這個人!

寫小篆,不可錯過這個人!

中國文字至篆書而成熟、規範。

篆書,在歷史中起到承上接下的作用,

亦是無數中外學者與古文愛好者研究文字學的必由之路和簡易捷徑。

先祖在造字之初就是參天地,觀鳥獸之紋。

篆書保留了象形、直觀的特點,可以從像會意,

直觀指事。

所謂「書以載道、文以載道」。

篆書作為中國2000餘年前的通用文字,記載了當時的經典與執政者的重要法令、文件、事件。

到了漢朝時期,開始流行「漢隸」,此時也正是「楷書」的萌芽階段。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是楷書的真正創始人,同時吸取了篆書圓轉筆畫,也保留了隸書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蠶頭燕尾」,使漢字的結構大體的固定了下來。當時被稱之為——「真書」,後人因為以這種字體作為學習書法的楷模,即改稱之為——「楷書」。

到了楷體字以後,漢字的直觀性已經喪失殆盡。楷體字已經完全失去了「象形」的特點,必須依靠符號學的闡釋才能讓人明白。

學習篆書不僅能追更溯源,更能一以貫之。

登堂入室,舍篆書而無由。

魯迅先生雖然是新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做學問也是從這裡入手的,曾經抄過《康熙字典》的全部古文字。曾國藩在給他兒子曾紀澤的信里,也曾指示曾紀澤要從古文字入手。

若不知古,哪能知新?

弘一法師從學書法的角度,首先推薦篆書,篆書中又首先推薦吳大澄。

吳大澂是著名書法家、金石大家。

一生為金石學的傳播和古文字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功績,其傳古之功範圍廣泛,影響深遠。同時,吳大澂還精通書畫,兼善治印,所書《篆文孝經》、《篆文論語》名揚海內。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籍便是吳大澂的《篆文論語》。

此篇篆書筆法穩健,字體剛毅平實,格調古典,書法優美,是名家篆書中的典範之作。《論語》也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東方聖經」。

學習篆書,可以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源流;

學習《論語》,可以領略儒家思想的源頭活水,修心養性。

這幾年吳大澂的書法和畫作無論是在美國、日本、香港還是內地都在各大拍賣場屢屢創下高價記錄。14年在東京中央香港求拍,吳大澂的金石拓片四條屏底價15萬港元,一路拍到390萬港元落槌。紐約蘇富比春拍,吳大澂的《吉金圖》手卷以50萬美元落槌,為上海衡齋主人競得。日本關西秋拍,吳大澂送給吳昌碩的一塊《頑石》同樣從幾萬人民幣爭奪到了約合300多萬人民幣成交,為香港一知名書畫藏家競得。15年的拍賣,吳大澂的十幾副書畫都以高價被拍走。

可見吳大澂的作品是很值得學習,收藏價值也是極高的。

這套宣紙線裝本《吳大澂篆書論語》對吳大澂先生的篆書《論語》作了正體釋文,方便辨認。讀者在欣賞吳大澂先生精妙絕倫書法的同時,又能夠系統地學習《論語》,可謂一舉兩得。

封面瓷青宣紙,使用青檀皮加稻草製造,吸附性強、不易變形、抗老化、防蛀蟲、壽命長 。

非常多的孩子包括不少成年人都可以熟讀甚至熟背《論語》。

在「熟」的基礎上每天拿著篆書《論語》讀一遍,抄一部分,既可以在識字的過程中讀經,也可在讀經的過程中識字,不失為一種學習中國文化的好方法。

中國書協篆書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顏濤曾說:「現在人無論做什麼都太實際,太急功近利,太精明,很少有像過去的老先生們那樣在背後去下苦功夫、笨功夫,肯扎紮實實地做基本功了。然而『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書要學古,不可循今。

無論做什麼事,正如習篆路子端正,方法正確,做好、寫好便只是時間遲早的事情。

正如畫家陳子庄先生說的「初學畫畫,不好不要緊,但要格局高,氣勢大,一看是大家氣象,以後才有發展」。

也如為人須走光明正大之道,一旦誤入俗弊歧途,則為害終身悔之晚矣。

而選擇一本好書,書的氣韻自會影響你的氣運。選擇忠臣良將的作品學習與收藏,即使你不成豪傑英雄,也定是堂堂正正本分人家。

好書可傳家。

這套書籍採用安徽涇縣優質宣紙,古法裝訂,傳統函套,

依照上論、下論分為一函兩冊。

~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LOVE.謝雲逸

雲逸書院有益分享

發現書法的美好

全國地級首個《商家一點通》小程序落戶台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雲逸書院喜獲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全國青少年書法測評》授權測評處
趙孟頫寫的新年頌詞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