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為什麼金庸小說《鹿鼎記》第一,《天龍八部》第二?

為什麼金庸小說《鹿鼎記》第一,《天龍八部》第二?








每日

8

點,文化早餐

   ? 

點擊 

拾文化 

關注 

置頂公眾號


情感

  |

新知

  | 

文化

  |  

生活



來源:人神共奮



ID:tongyipaocha


蕭峰和韋小寶,兩個「雙面人」的命運

01


兩部始終徘徊在失敗邊緣的傑作



金庸後期的重要小說《天龍八部》和《鹿鼎記》的兩個主角,蕭峰和韋小寶,性格上大相徑庭,一個是悲劇英雄,一個有喜劇色彩並略帶小丑特徵。一個雖然武功人品俱佳卻不停地被命運捉弄,一個是市儈貪婪小人卻不斷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但他們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都是有著雙重身份的「兩面人」,他們都面對著類似的「兩難選擇」:

蕭峰的兩難選擇是「幫助養育自己但不信任自己的漢人」還是「幫助信任自己的族人契丹人」?

韋小寶的兩難選擇是「幫皇帝滅天地會」,還是「幫天地會滅皇帝」。

我在上一篇《

金庸是怎麼把俗套寫出花來的?

》里分析過,金庸小說的主角一定會面對各種「兩難選擇」,總體上分為兩類,一類純粹是情節衝突上的需要,到最後,金庸為了不影響主角的形象,常常會用「化解誤會」的方式,幫主角解決這個問題。

而另一類「兩難選擇」,比如上面的蕭峰和韋小寶面對的「情與義」或「忠與義」的衝突,就只能靠主角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了。

而解決之道,往往就是小說的主題。

說起主題,大家都有不好的印象,不就是上學時的「總結中心思想」嗎:通過……,反映了……,揭示了……,諷刺了……,那時總覺得很無聊,很教條。

而大眾流行小說到了一定層次,是要靠「主題的高下」來拉開差距的。

在我看來,《天龍八部》和《鹿鼎記》是兩本始終徘徊在失敗邊緣的傑作,而唯一挽救它們不墮落為「快餐文學」,正是小說的主題。


02


《天龍八部》的主角到底是誰?

為什麼說它們「始終徘徊在失敗的邊緣」呢?先來看《天龍八部》。

小時候看武俠,總是一套書同學們分著看,很多都是從中間看起的,金庸其他的小說沒問題,總能接上,但《天龍八部》的問題就大了。以五卷本為例,從第一部看起的,以為段譽是主角,從第三部看起的,以為蕭峰是主角,最糟心的是從第四部看起的同學,看了很久都不知道誰TM是主角。

《天龍八部》的三個主角切換,實在不是大眾通俗小說的常規寫法。第一次切換,從段譽到蕭峰,我無數想「段譽跑哪兒去了」。好在杏子林一節,蕭峰出場時的形象太過討喜,讀者也就勉強接受了這本書還有第二個主角「蕭峰」的事實。

可從蕭峰過渡到虛竹,就實在是挑戰讀者的閱讀習慣了。從第三卷後半部到第四卷前半部,將近一卷書的篇幅,竟然是沒有主角的!

一開始讀者都以為是游坦之,可寫著寫著,又把游坦之寫沒了,接下來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甚至一度懷疑主角又回到了段譽,以至於很少有人能回想起虛竹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主角不固定對於大眾通俗小說而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件,因為讀者在讀這一類小說時,一定要有「代入感」,你想,一個讀者「代入」那個有悲劇英雄色彩的蕭峰時,心情一定是壯懷激烈的,怎麼可能要求他重新「代入」到一個膽小懦弱的小和尚身上?

比「主角不固定」更可怕的是「情節脫離主角」。讀者不知道該「代入」誰的時候,就會出現冷眼看戲的心態。讀者一旦冷靜下來,作者就大事不妙了。他們要麼給你挑毛病,情節哪裡哪裡不合理,要麼乾脆放棄閱讀。

出了這麼明顯的大問題,據說是因為這一段請倪匡代筆,但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天龍八部》不像金庸其他小說那麼一氣呵成,本身的情節就很鬆散。

所以我說這是一部「徘徊在失敗邊緣的傑作」,之所以仍然叫傑作,因為金庸使用了「以主題統領人物和情節」的非傳統的寫法。

一部成功的大眾流行小說,通常都是以情節為核心,以人物帶主題,但《天龍八部》明顯是「主題先行」,先設置一個「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主調,再把全書紛繁複雜的人物和故事,不管是喜劇還是悲劇,不管是愛情還是政治,不管是王圖霸業還是血海深仇,全部統一在同一個色調上。

這個主題,就是「命運之無常」。

蕭峰一直在苦苦尋找的陷害他的人,沒想到卻是他的父親,這個情節是不是很熟悉?這不就是《星球大戰》中盧克與黑暗尊主的關係嗎?這正是西方文學是最常見的「弒父與尋父」的母題。

這裡的「父」更進一步指的是「文化之父」,在蕭峰剛剛出場時,金庸濃墨重筆寫他如何殺「遼狗」,沒想到轉眼他自己就成了「遼狗」。

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成就之所以超越前人,因為他們都在小說中引入了很多西方文學的母題,不過,《天龍八部》主題的深度又超越了西方式的「弒父與尋父」。

接下來,金庸在大戰少林寺中,忽然揭開謎底,一下子化解了蕭峰的兩難處境,並且安排了一個掃地僧感化蕭遠山和慕容博的情節,如果是《射鵰》三部曲時代的金庸,很可能到此結束,給蕭峰安排一個張無忌、楊過式的「歸隱江湖不問世事」的結局,大部分讀者到這裡恐怕都是這麼想的。

可金庸還是沒放過「蕭峰」,忽然安排了遼帝伐中原,一下子把蕭峰推到了逃無可逃的絕路上。

在「尋父」和「弒父」之上,金庸還是回歸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殺身成仁」這是經典的主題上。

但跟「殺身成仁」這個傳統主題還是很不同,金庸借耶律洪基的困惑表達了蕭峰犧牲的現代性:


耶律洪基見蕭峰自盡,心下一片茫然,尋思:"他到底於我大遼是有功還是有過?他苦苦勸我不可伐宋,到底是為了宋人還是為了契丹?他和我結義為兄弟,始終對我忠心耿耿,今日自盡於雁門關前,自然決不是貪圖南朝的功名富貴,那……那卻又為了什麼?" 

其實《天龍八部》只有一個真正的主角,那就是本書的主題——「無處不在的命運」。



03


自己與自己的戰爭

再看《鹿鼎記》。

喬峰的「兩難選擇」,大部分讀者都很難感同身受,但韋小寶的「幫皇帝還是幫天地會」的「兩難選擇」,卻是所有人都可能面對的:老婆和老媽吵起來了,幫誰好呢?兩個都跟你要好的同事鬧矛盾,幫誰好呢?

現實中,我們多半不會像蕭峰一樣「殺身成仁」,而是像韋小寶一樣,試圖左右逢源,兩全其美。

好,金庸說,這回不虐你們了,讓你們「兩全其美」。

《天龍八部》中,金庸把蕭峰所有的退路都給一一寫死了,但到寫《鹿鼎記》時,卻忽然大慈大悲起來,讓韋小寶一路開掛,利用康熙、天地會、沐王府、吳三桂、神龍教、少林寺、九難師太等等勢力之間的矛盾,漁翁得利,雖然磕磕絆絆,倒也有驚無險。

可這也造成了一個寫作上的巨大危險。

如果說《天龍八部》始終不能讓讀者舒舒服服地「代入」的話,那麼,《鹿鼎記》的問題就是太輕易地讓讀者「代入」韋小寶這個角色,跟著他一起招搖撞騙飛黃騰達,一起沾花惹草左擁右抱,這麼一來,《鹿鼎記》讓讀者開懷大笑之餘,有變成「網路爽文」的危險。

我在《

金庸是怎麼把俗套寫出花來的?

》中說,大眾流行小說和嚴肅文學的區別在於,後者可以無視讀者的感受,而大眾文學必須考慮讀者的喜好,小心翼翼地避免挑戰讀者的價值觀。

但這並不意味著作家可以放縱讀者的惡趣味。如果作家真的這麼做,讀者在「爽」過之後,只會把你用衛生紙包起來,扔進垃圾桶。

這就是我說《鹿鼎記》也是「始終徘徊在失敗邊緣」的原因。

但金庸就是金庸,不會犯這個愚蠢的錯誤。如果說蕭峰的「兩難選擇」一直是壓在讀者心頭的大石頭,那麼韋小寶如何解決他的「兩難選擇」,這麼重要的懸念,在小說前90%的內容里,卻一直是「引而不發」的。

金庸之所以忽然放縱讀者的惡趣味,因為他手裡掌握著一份早就寫完的「命運判決書」,只是覺得沒有到公布的時候。

《鹿鼎記》第四十三章,康熙跟韋小寶開玩笑,說他功勞太大,不知道封個什麼官好,讀者們也和正處於人生巔峰的韋小寶一樣,以為這又是一次耍寶表演。

可這一回,等待韋小寶和讀者們的,卻是命運真正的面目:


康熙冷笑道:"天父地母,反清復明!韋香主,你好大的膽子哪!"

金庸老爺子冷笑一聲,親手打碎了讀者們的幻想。不光皇帝沒有當韋小寶是自己人,天地會什麼時候又把韋小寶當成自己人了?充其量不過是個可以隨時犧牲掉的「卧底」。

這種「古龍式」的情節逆轉,金庸其實不常用,所以一旦用了,不光是《鹿鼎記》的轉折點,也是所有金庸小說的轉折點。

據老爺子說,他本想把韋小寶的結局變成因為賭博和被敲詐而破產,老婆也會背叛他。但如果是這個結局,明顯有濃濃的道德教化或命運輪迴的味道,走到了《天龍八部》的老路子上。

只有站在這個情節點上,我們才能理解,金庸為什麼要把收山之作,寫成這麼一部非典型的武俠小說。

韋小寶試圖逃避命運的選擇,做一個騎牆派,兩邊都不得罪,所以他問心無愧,因為自己兩邊都真心出力。可這些「自相矛盾」的努力,註定會因為「對沖」而付諸東流。

《鹿鼎記》第四十六回,施琅率軍攻破台灣,就是韋小寶命運的「隱喻」,施琅是韋小寶向康熙舉薦的官員,台灣是天地會最後的據點,韋小寶拼了老命兩頭幫忙,可無論怎麼努力,結果都是「自己打敗了自己」。

所以施琅向韋小寶道謝「提拔之恩」,韋小寶卻一直在諷刺他,施琅一點都不明白:自己的戰功越大,越是對韋小寶莫大的諷刺。




04


反武俠小說



大眾流行小說,絕大部分人閱讀的第一目的是消磨時光,所以情節最重要,其次是為了追求「代入感」,所以人物也很關鍵。但如果純粹娛樂,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點罪惡感,如果能在心靈上感受到一點主題的滌盪,那是再好不過了。

金庸後期的三部重要作品《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筆力都差不多,主題的境界也都很高,區別就在主題的表現上。

因為韋小寶不學無術的性格設定,他是永遠都不會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功敗垂成的,所以《鹿鼎記》的主題始終處於引而不發的狀態。

這麼寫,明顯更高級。

主題這個東西,貴「隱」不貴「顯」,《天龍八部》的佛教化主題和《笑傲江湖》的政治諷刺主題,意圖都太過明顯,反而不如《鹿鼎記》這麼自然。

金庸果然從此絕筆,因為《鹿鼎記》已經是反武俠小說、反大眾文學了,他還能折騰出什麼新花招呢?

限時福利 

福利一


2019新春必讀


「60本豆瓣高評分書」


識別圖中二維碼


回復

免費

即可領取



福利二


加入

【易簡學院成長社】


和學友們一起get新知識


還能

免費聽課


大咖老師一對一交流


不定期福利活動





End 

.

本文轉載自職場心理類微信公眾號: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 more ? 更多文章點擊直達


這個男人騙了中國人20年智商稅,你還喝他的小罐茶?



過不好這一生 ,或許是因為沒遇上一位好語文老師








有一種喜歡叫 

好看

;有一種愛叫 

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董卿跨年這一幕,把所有人都看哭了
媽媽輩經典國貨!用完20天美白一個度,好用到哭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