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古玉塞進活牛腿內,若干年割肉取出,堪稱史上最瘋狂文物造假手法

古玉塞進活牛腿內,若干年割肉取出,堪稱史上最瘋狂文物造假手法

提到玉石,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水太深,便宜的低至幾十塊,貴的能賣到幾十上百萬,玉器作偽,也從來不是什麼新鮮事,將玉石放到火中烘烤,或者浸泡在化學藥品中令其沁色,相信玩古玩的朋友已經見怪不怪了。可是在所有的作偽玉器中,有一種作偽的手法,沒有一定的「道行」還真分辨不出來,這就是傳說中的「血沁玉」。那麼什麼是「血沁玉」呢?

我們知道在古代,玉器是貴族們死後陪葬品當中必不或缺的東西,他們崇尚玉,把玉看作財富、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人們相信用玉器封住逝者的各個竅穴可以保證屍身長期不腐。古時陪葬的玉器中有玉衣、玉含、握玉、玉塞等,其中以玉含最為珍貴,所謂玉含就是放入死者口中的那塊玉,它一般會出現在骷髏咽喉的位置。在逝者即將咽下最後一口氣時,家人將一塊美玉塞入其口中,隨著最後的氣落下,玉石會隨氣滑落咽喉,這裡血管密布當血絲一點點侵入玉心,玉的外觀便也發生了變化,形成華麗的血玉!

所以傳統的觀念都認為,血沁玉是玉石侵染了逝者的血而形成的。此類玉最受世人重視且數量極少,因此,價格一直非常高昂,質地好的往往標價百萬以上。雖然後來通過科學實驗證明,人死後身體內的血會迅速碳化,根本不可能浸入玉心,血沁玉當中紅褐色的印跡很有可能是受到土壤中鐵元素的影響而形成的,但此種玉在行業中早已聲名在外,其市價並沒有因此下落。

市場經濟下,哪裡有錢賺,哪裡就有「苦心鑽營」謀取暴利的人。為了「製作」出地道的血沁玉,一些文物販子是想盡了辦法。其實,工序上無非就兩步,第一首先要找來一塊玉將其弄殘,造成年代久遠受損之感,第二,也就是最關鍵的一步:「染色」。逼真的血浸也不是容易搞定的,起初很多人嘗試植物染色法,找來紫草、透骨草、血竭草或是烏梅干、杏干、山裡紅等原料與玉一起同煮,這樣雖然也能上色,但卻存在兩個問題,第一顏色不純正鮮艷,第二顏色往往只浮於表面。因此這種偽玉,凡是稍微懂點行的人都能一眼看穿。後來精明的造假者又採用另一種方法,即動物染色法。

將豬血和泥土混合後,再埋入玉石,時間一長確實也能上色而且優於植物上色的成品,但質地卻還不是最佳的。因此,一些喪心病狂者直接採取了活體上色!這種操作手法就殘忍至極了。首先他們先找好一塊玉石去掉表皮,再找到一頭健康的牛或者羊,拿刀將羊腿或牛腿深深地割開一道口子,把玉石硬塞進去然後再縫合,我們可以想像那會是怎樣一個血腥的場景。過若干年後想取玉時再次割開羊腿……玉石深埋動物體內,鮮血逐漸侵染至玉心,此種方法製作出來的血沁玉最難辨真假,畢竟它是真正地做到了血浸玉!這些人也終於得到了美玉。

然而每一塊美玉上都鐫刻著骯髒的人性,此種做法也堪稱史上最瘋狂文物造假手法,古人佩玉重養德,玉本代表著美好的德行,象徵著吉祥如意,在市場利益的推動下它卻完全被改變了意味,太令人唏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遺址出土「陶制炮彈」,專家大膽猜測用途寫進教科書,最終被打臉
古玩市場大膽買「贗品」,沒想鑒定卻是真國寶,引發專家高度關注

TAG: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