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軍隊經常屠城,他們屠城是因為理性,還是殺戮之心上頭了

古代軍隊經常屠城,他們屠城是因為理性,還是殺戮之心上頭了

大家都知道,在戰爭中屠城是常態,但是屠城也是因人而異的,屠城多見於征服戰爭,兩者文化差異越大越容易被屠城。一方面是要在敵人的國家散布恐怖情緒。第二摧毀敵人的戰爭潛力,第三是減小佔領之後的抵抗。畢竟人都殺完了,自然也就沒有抵抗。

但是在復國評定為目的的戰爭中,屠城的就比較少。畢竟這些都是自己的領土,都曾經是自己的子,民,這也很好解釋,畢竟這個地方如果拿下來,這就是自己的兵源,如果你再把城給屠了,那就是和自己的兵源過不去。

其實古代的那些將軍皇帝們打完一場仗要不要屠城,他們都是非常理性的,第一,那就是補給問題,古代的後勤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攻城的時候,屠城搶劫當地的老百姓和官僚,能夠搶到足夠多的補給,除此之外還可以震懾其他城市的守軍,蒙古軍隊就可以這樣玩,抵抗的就是種族滅絕。

第三就是立威,破壞當地與人民的意志抵抗力,方便建立新的統治機構,提高稅收的效率。最後也就是軍心了,當時沒有什麼民主自由,只有赤裸裸的利益衝突,像這樣的封建時代,那些天天把腦袋背上腰上玩命的兵,也就圖這麼爽一把而已。

古代戰爭中屠城和焦土政策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絕對利大於弊的選擇,直到現在美軍也一直在越南戰爭中玩落葉劑。對於他們來講,人民只不過是數字,這就是理性,這就是世界運轉的規則。

但是凡事也不是這麼絕對的。屠城往往也就那麼幾個原因,第1個為了掠奪剩餘的資源。這個就是最主要的,在之前就已經說過了。第2個,那就是摧毀敵方的經濟能力和戰爭能力。白起坑殺40萬趙軍也屬在其中之一。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封建軍隊中除了極少數的軍紀是非常嚴明的部隊,大部分人蔘軍不是為了吃糧,就是被抓了壯丁,他們沒有什麼國家認同,只是機械性的服從上級,所以封建軍隊經常用屠城來犒賞下屬。

在當時沒有那人權觀念的時代,你身在敵軍控制的地區就算是倒了大霉,封建軍隊是不會看敵我的。標準只有一條,打贏了他們就都是戰利品,之後想幹啥就看心情了。所以軍隊屠城,要麼就是犒賞,要麼就是震懾敵人,要麼就是泄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漢歷史講堂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和此人用同一手法上位,一個成為千古名君,一個卻被人唾棄
俾斯麥極力防止軍國主義,卻無人懂他,德國用幾代人成全他的偉名

TAG:秦漢歷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