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為什麼需要浪漫之愛

人為什麼需要浪漫之愛

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沈奕斐有一個演講,題目是《沉迷韓劇的人,愛情和婚姻都沒有好結果?》。她說,經常有人問已經步入中年的她為什麼看韓劇,似乎她這樣的年齡和身份看韓劇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不少人把韓國愛情偶像劇稱為「為女性打造的精神 A 片」,並因此發出疑問,中年婦女看韓劇,是不是因為性慾求不滿足,或是由於愛的匱乏?有人以《來自星星的你》為例,質疑劇中那一段「『毫無性慾』但愛得死去活來的戀情」,認為「這種極其不科學、但又帶著科幻色彩的兩性關係,其實侮辱了所有有腦子人的智商」。

韓劇里那種純情之愛是不是真的低智商呢?我看未必。智商是智力的高低,純情是人的一種情緒,情緒可能影響人一時的理性判斷,但不會降低人的智商。人有七情六慾,天生就是有情緒的動物。喜悅、憤怒、悲傷、恐懼、厭惡、驚奇是人的基本情緒。在此之外,人還有更複雜的、與認知和社會屬性有關的情緒或情感,如悔恨、羞愧、妒嫉、復仇心等等,愛戀也是其中之一。有這些情緒並不會把一個人變傻。

愛戀與單純的性是不同的,韓劇里經常表現的是愛戀而不是性。愛戀是一種社會性的情感,而性則不是,它有可能只是一時的生理需要。康奈爾大學教授羅伯特·弗蘭克在《理性中的激情:情緒的策略作用》一書里把社會性的情緒視為一種「承諾設置」,它應該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情緒增加了親社會行為的可能性;第二,它發出一種難以偽裝的信號(進化生物學家稱之為「障礙」)。例如,羞恥心增加了人的親社會行為, 而臉紅就是羞恥心的情緒表現,對欺騙行為來說則是一種難以偽裝的情緒信號。

英國心理學家迪倫·埃文斯在《情緒:情感科學》(Emotion: Science of Sentiments)一書里談到,在人際關係中,浪漫之愛起到的也是一種類似於羞恥心的作用,它能增加人的親社會行為(男女或夫妻之間的真誠和忠實),並有難以偽裝的情緒信號(如心動過速、失眠、心神不寧、魂不守舍,甚至要死要活)。浪漫之愛最強烈的是在婚前,埃文斯認為,它的作用主要是讓男女雙方從這種情緒信號中看到彼此對未來的婚姻關係的承諾。這是一種只有情感才能提供的承諾和安撫,智商再高也是沒有用的。相反,智商主導下的男女功利交往經常太理性,太冷冰冰,所以起不到溫暖而真誠的承諾和安撫作用。

說起浪漫的愛情,人們首先會想到「一見鍾情」,其實,一見鍾情在真實生活里是很少有的。在韓劇里就很難見到一見鍾情式的浪漫愛情,反倒是男女主角一開始的時候經常有許多誤會、衝突甚至敵意,後來經過一系列波折才漸漸產生了愛情,屬於日久生情。

日久生情與一見鍾情一樣,也是自發的(自然而然發生)。 「自發」的對立面是「盤算」。一見面先問房子、車子、工資收入,這樣建立關係就是「盤算」,一點都不浪漫。不浪漫的婚姻不一定不幸福,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嚮往浪漫之愛的。

韓劇里的愛情多是男女主人公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後產生的,這是一種基於認知的情感,其中智商會起到明顯的作用。在韓劇里,你絕對看不到男主角或女主角愛上一個不值得的愛的對象,品格低下、卑鄙齷齪、心狠手辣、口是心非、虛偽狡黠。

浪漫愛情因此包含著人的向善之心,它的道德和是非判斷雖不一定是出於理性的考量,但卻比單純的理性考量更可靠。挑對象如果過分地出於某種政治或經濟的理性考量,而人品好壞倒在其次,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愛情,你在韓劇里是找不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高級人設」沒人買賬的騰勢 居然在春節又喜提2億元紅包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