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古代的不成文規定:中了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都是「看臉」惹的!

古代的不成文規定:中了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都是「看臉」惹的!

人才自古以來都是受到歡迎的,今天的社會信息發達,有各種各樣的招募人才的機會和渠道,但是在古代可沒有現在這麼方便,最早的時候,官員的位置都是代代相傳的世襲制,後來慢慢發展為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再後來到了隋唐時期,才出現了科舉制度。

隋唐以來,科舉制度就成了封建社會皇帝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通過科舉,一層一層地考核,除了鄉試、會試之外,還有最高層次的殿試,一旦進入殿試,至少也是個進士出身,從此有了出將入相的資格。

現在實行科舉制的時代,寒門弟子只有這一條路線可以擺脫自身的階級,鯉魚躍龍門,一下子成為人上人,這就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典故由來。當時的社會就形成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向學氛圍。

由此可見,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麼熱門,又有多少人參與了。想要從中脫穎而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的寒門子弟眾多,他們多是家庭苦難,勉強填報肚子的,為了供出一個讀書人,全家勒緊了褲腰帶,起早貪黑地幹活,很多寒門子弟終其一生到到達不了殿試的門檻,更別說去爭一爭前三甲了。

雖然進入了殿試,前途都不會太差,但是進不進前三甲,意義又大不相同。要知道,那就是全國考試的前三名,可想而知含金量有多高。而且,這前三甲是由皇帝來欽定的,代表了皇帝的肯定。大家都知道,殿試的前三甲分別是狀元、榜眼和探花。

一般來說,狀元大家都想中,但是有的人中了探花卻比中了狀元還要高興,這是為什麼呢?得了第三比得第一還要開心?其實事情是這樣的,從理論上來說,能夠進入前三甲,證明才學肯定是不差的,但是名次就要看皇帝的心情。那時候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探花一定要選樣貌好的,所以中了探花,說明他不僅才學好,樣貌也得到了皇帝的肯定。

別說顏值不重要,古代做官也是要看臉的,臉上有疤痕的都不能面見皇帝。中了探花的人,既有才又有貌,當然高興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瑞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日軍躲進碉堡之後,蘇聯士兵毫無辦法,中國農民說了個簡單的方法

TAG:祥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