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嗜殺功臣,李世民為什麼善待手下?

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嗜殺功臣,李世民為什麼善待手下?

李世民作為一個千古明君,確實沒有對手下功臣大開殺戒,但這是當時的具體情況促成的。


年齡差距

李世民登基時還年輕,況且久經戰陣,身強體壯,反觀當時唐朝的開國功臣,除了李世民的嫡系,很多人已經年老了。在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大多都是病故,時間幫了李世民的大忙,使他對功臣勛貴的安排上費太多心思。


青史顧忌

李世民在秦王時就對太子之位垂涎,通過玄武門之變鬥爭上位,逼迫李淵退位讓出權利,自己上位。這種行為在歷史上對一個帝王的根基是有重大影響的,有可能一不小心要遺臭萬年了,李世民可不想努力這麼久結果成為一個昏君、暴君等反面典型。

玄武門之變已經發生,無法抹除了,所以李世民在上位後,對於玄武門之變的解釋極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受害者形象,講述自己是迫於無奈才發動兵變。可見李世民對於自己的羽毛很是愛惜,所以大肆誅殺功臣這種事,他是不會做的,本來已經犯上作亂了,再粘上嗜殺或者亂殺的名頭,他這皇帝也就做到頭了。

後期張亮和侯君集被處死,名頭是意圖不軌,甚至想要弒君,所以才要處死,而就這他們仍然上了凌煙閣,雖然有李世民對舊臣的懷念,未必沒有李世民展示自己胸懷,收攏民心的意圖。


兵權制衡

唐朝初期施行的是府兵制,設立十六衛將軍,但這些將軍多是虛職,並不直接負責軍武,具體有將軍負責,而調動大軍,需要握手軍隊卻無權利調兵的各衛和有權調兵卻不掌管軍隊的兵部同時受到皇帝旨意,統一調兵時,才能調動軍隊。跟隨李世民的功臣大多身居高位,偏偏無法掌控軍隊,李世民也就不用顧忌手下起兵造反了。


外部壓力

都說「強唐弱宋」,強唐的名號可不是靠著財富叫出來的,而是靠著軍隊不斷的對外戰爭取得的。不說唐朝後期,僅僅李世民在位時期,唐朝就和東西突厥、吐蕃、高句麗、高昌、薛延陀、吐谷渾等發生過戰爭,有些戰爭還延續到唐高宗年間。而這些戰爭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跟隨李世民一路走來的功臣們。

隨著開國功臣們的漸漸逝去,唐太宗漸感武將缺少,所以當薛仁貴出現的時候,李世民說「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可見李世民在位期間,唐朝對於武將的依賴。既然存在這麼大的外部壓力,李世民更不會輕易處決功臣了。

可見當時的種種狀況最終促成了李世民善待功臣的結果,而李世民也通過一番作為成為歷史上有名的聖君,名留青史。

每天一篇故史,天天一段歷史,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故史匯 的精彩文章:

和親秘史,劉邦去世後呂雉忍辱示好匈奴單于
衛子夫、許平君和趙飛燕:飛上枝頭變鳳凰卻死於非命

TAG:天天故史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