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原蟲能治癌?業界這麼看!
疾病千萬條,癌症第一條;
瘧原蟲抗癌,對待需理性!
春節期間,一則「瘧原蟲治療癌症」的消息刷屏。
事情要從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陳小平研究員一次公開演講說起。
在演講中,陳小平研究員介紹了其團隊探索瘧原蟲可治療癌症的研究歷程,並表示,「在最初接受瘧原蟲治療的10例晚期腫瘤患者中,5例有效,2例可能被治好了。」
該演講視頻於1月28日發佈於SELF格致論道講壇官方微博,並被「中科院之聲」轉發。
2月4日,一篇題為《大年三十好消息!中國科學家用瘧疾治癒病危晚期癌症!》的文章刷屏,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由此,瘧原蟲搖身一變,成為了「明星蟲」。
要知道,瘧原蟲是導致瘧疾的元兇,主要通過按蚊叮咬或輸入攜帶者血液傳播。
雖然上世紀70年代青蒿素問世後,瘧疾治療狀況已大有改觀,但世衛組織發布的瘧疾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仍有超過2億人感染瘧疾,約43.5萬人死亡。
正因如此,瘧疾與艾滋病、結核病齊名,被視為全球三大傳染性疾病。
那麼,這一病原體是如何與癌症扯上關係的呢?
陳小平表示,在其早年學習期間,通過對比全球瘧疾發病率和癌症死亡率的地理分布圖,發現二者似乎存在負相關,由此萌生了「瘧疾也許能治療癌症」的想法。
這一想法在小鼠模型中得到了初步印證,引發瘧疾的瘧原蟲能夠顯著抑制腫瘤生長,其背後機制可能是瘧原蟲激活了小鼠免疫系統。
有學者對這一理論基礎提出了質疑,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指出,「陳小平的研究團隊,需要有更專業的研究人員參與。從他演講中提到的信息來看,他們在流行病學、癌症生物學、免疫學、臨床試驗設計、藥物開發等等方面的能力是有很大欠缺的。」
同時,王立銘表示,「堅決反對將一項非常早期的、遠未接近成功的研究加以包裝,輕率的推向公眾。」
對於「瘧原蟲治療癌症」的消息,鍾南山院士表示,目前該項研究仍有很多未知數,尚沒有充分的證據和足夠數量的案例證實該方法有效,個別案例不足以說明問題,「現在看起來有一些苗頭,但是下結論太早了。」
「菠蘿」李治中博士也指出,「對新診斷患者,不應該做為治療的首選方案。對於標準治療已經失敗的患者,可以作為選擇之一去了解,但需要降低預期。」


※10年,終結艾滋病流行,美國能做到嗎?
※晚報:同仁堂「蜂蜜門」處罰結果公布,美開發出新型胰島素膠囊
TAG:雲醫惠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