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吃得了苦,才能享得了福

吃得了苦,才能享得了福

我們豐富地過一生,

不是因為有太大的享樂,

而是由於有許多苦難。

這些苦難在我們的掙紮下都過去了,

且從記憶中升華,成為一種泰然。

——劉墉

吃苦勵志,苦生芳華,苦盡甘來。世間事往往如此,甘苦、長短、興衰之間總是充滿辯證法。

明代劉基《苦齋記》一文,深刻闡明了「苦之為樂」和「苦生於樂」的道理,值得一讀。「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苦齋地處匡山之巔,所產之物性多苦,野蜂採花作蜜「初食頗苦難,久則彌覺其甘」,而且可以「已積熱,除煩渴之疾」;溪流中的小魚「味苦而微辛」,但「食之可以清酒」;往來山路難行,但可以倚修木而嘯,臨清泠而與樵歌相和答。可見,苦中往往隱藏著樂。

「樂與苦,相為倚伏者也,人知樂之為樂,而不知苦之為樂,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於樂。」苦齋主人告訴我們,那些膏粱子弟,安坐於華美宅邸里,口不嘗苦菜之味,身體不經農作之勞,睡覺蓋的是厚被褥,吃的是山珍海味,進出乘坐轎子,他們這樣的經歷,正是人們所說的「樂」吧!可一旦他們「運窮福艾」,生活陷入困頓之時,可能早已喪失了生存能力。這不正是過去縱情享樂給今天帶來的苦難嗎?

甜瓜生在苦蒂上,輝煌多在苦難中。熱衷於樂,樂很快就會被享盡;不怕吃苦,則既能體驗到苦中之樂,又能使苦轉化為儘可能多的樂。《苦齋記》中很深刻地寫道:「吾聞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踐以嘗膽興,無亦猶是也夫?」一棵樹木,如果筆直挺拔,總是先被砍伐;一口水井,如果過於甘甜,總是先被喝光。相反,路邊的李樹,卻能枝繁葉茂,就是因為它的果實是苦的。還有一則古訓,講的也是類似道理:「苦言能益,苦味能養,苦錢能久,苦工能恆。」苦言是教誨之言,苦藥是治病之本,苦瓜是養生之菜,這正是苦的奧妙所在,悟透並勇敢嘗試這些「苦」,才能收穫恆久的「甜」。

「草木不經霜雪,則生意不固;吾人不經憂患,則德慧不成。」陸遊《苦筍》詩中也寫道:「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人就要在事上練,刀就要在石上磨,大風大浪才能培養大智大勇。

結得「千層繭」,練就「衝天翅」。對於生活中的強者而言,當下經歷的苦難挫折,往往會化作未來的幸福甘甜。要勇敢地走出舒適區,吃大苦、耐大勞,如此遇到挫折才能撐得住,關鍵時刻頂得住,扛得了重活,經得住磨難。要多在重要崗位經受磨鍊,多在難事急事乃至「熱鍋上螞蟻」一樣的經歷中接受摔打,多在火熱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如此才能壯筋骨、長才幹,成為人上人。

本文原載於《學習時報》(作者桑林峰),原文有修改,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春節讀書正當時:少點煙酒,多些書香
王羲之家訓的傳續:敬宗睦族,積善餘慶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