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位科學家都很優秀,但一個被人敬仰一個被人嫌棄,只因選擇不同

兩位科學家都很優秀,但一個被人敬仰一個被人嫌棄,只因選擇不同

眾所周知,新中國一路走來是十分不易的。在短短一百年間,我們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建立了自由民主的新國家,從落後挨打到如今在國際上有話語權,變化不可謂不大。

中華民族的崛起,離不開優秀的領導人的指引,也離不開那些傑出科學家的付出,若不是有他們,中國像如此快的改頭換面,顯然是不可能的。

上世紀中葉,對中國來說是個關鍵的時期,那時候我們剛建立新政權,國家尚在穩定之中,誰也沒想到會在這個剛起步的階段,能有什麼輝煌的成績。

但中國做到了,單從國防上來講,我們擁有了可以自保的兩彈,一下子領先了世界多數國家,連美蘇等大國都對我們刮目相看。

這一切榮耀,都要感謝那些辛勤付出的科學家,這裡錢學森,有鄧稼先,還有其他參與研發的人,他們都是國家和人民的大功臣。

其實說起中國知名的科學家也有不少,除了上述的兩位,獲過諾貝爾獎的李政道以及楊振寧也包括在內。

但令人不解的是,鄧稼先與楊振寧同為為國爭光的科學家,為什麼人們只使勁誇鄧稼先,卻對楊振寧十分不屑,甚至口出惡言呢?

這兩位除了都是傑出的科學家之外,還是一對好友,是多年的同學。他們都曾在美國留學深造,成為了當時人們口中的精英。

起點差不多,經歷差不多,為何在人們口中的評價卻差這麼多?答案相比大家也能猜到一二,這都是兩人選擇的結果。

在美國學成之後,鄧稼先選擇了回國,他一心想著能靠自己的本事,為國家建設做點什麼。所以他沒考慮什麼條件,毅然回國效力,參與到了兩彈的研發之中。

為了讓祖國能儘快擁有自保能力,鄧稼先隱姓埋名,在大戈壁灘一待就是十多年。為此他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機會,還付出了自己健康的身體,導致英年早逝,這樣的犧牲精神,誰人不敬佩?

同樣是學成之後,楊振寧卻選擇留在了美國,主要原因是美國條件確實好,有利於他繼續搞自己的科研,生活上也有極大的保障。

楊振寧這一走就是大半生的時光,直到人已經老邁,他才又回到祖國。雖說他並沒有做什麼對不起中國的事情,但功勞也是寥寥,與鄧稼先那樣品質崇高的人一比自然是差遠了,被國人看輕也就情有可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銷煙往事 的精彩文章:

TAG:銷煙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