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梁文道:要有信仰,但信仰什麼?

梁文道:要有信仰,但信仰什麼?

梁文道:要有信仰,但信仰什麼?

梁文道:要有信仰,但信仰什麼?

本文原發於看理想微信公眾號(ID:ikanlixiang)

假如真的有一天,看理想開了一家「深夜書店」,不知道會是怎樣一番場景。

道長(梁文道)會不會像一位命運占卜師,在店裡捧著書,為每個前來的困惑之人答疑解惑,就像他在每期《八分》節目結尾時那樣。

春節假期,道長做了三期節目,挑選了許多讀者聽眾的留言和提問一一解答。在這些提問里,從來不乏人生意義、現實煩惱、生活瑣碎,而每個問題背後,其實都站著一群鮮活的個體,他們的困惑或許你並不陌生,或許你正在面對。

你是否也感受到,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特殊的時代,開始對社會運作的根本邏輯產生了懷疑,生活方式的懸殊和迷惘逐漸蔓延,我們呼喚信仰,但到底該信仰什麼?

梁文道:要有信仰,但信仰什麼?


01. 關鍵詞:焦慮

提問:@KIND

道長,您會產生知識焦慮嗎?有這種焦慮產生時,好像會特別排斥閱讀小說,只看得進去一些實用性的社科文學。

梁文道:其實我從來不太能夠理解,大家所說的「知識焦慮」是什麼意思,但是我約莫能夠領會到你描述的這種感覺。你覺得日常生活需要很多實用的知識,或者日常生活有很多實用的問題,你相信有一些「知識」是明碼實價的,標題非常清晰的。

比如你提到的實用性社科文學,好像每一本書的題目都在對應一個日常生活中特定的問題,於是你覺得只要看了這本書,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了。很多人都喜歡看這類書籍或者收聽這類節目,而一個人很多時候就會認為這些日常生活的焦慮就是「知識焦慮」,認為多知道這些事情對他的生活會有幫助。

但實際上,我認為這是一種很虛假的感覺。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肯定充滿各種各樣的問題,可你是否真的相信世界上有那麼多現成的知識,是那麼清晰、百分之百對應了你實際的處境、疑難和問題嗎?我們每個人面對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是非常個體、非常具體的。

一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不同作者,他/她所總結的方法就真的能夠那麼簡單就解決了你眼前所面對的問題嗎?其實不能。我並非否定這類書籍或知識的作用,我只是想說明,這些書籍或者這些知識,當你把它們挪用到你當下的處境,想要解決你所面對的問題的時候,這中間還需要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包括,你需要了解這些知識里有哪些東西可以抽象成更普遍的東西,你還需要了解到你所面對問題的處境、背景和脈絡,以及特性,乃至於你覺得能夠把你所學到那些知識運用上。

其實這很依賴於你對處境的分析能力,你閱讀或者吸收知識時的綜合判斷以及抽象能力,同時,也依賴於你的某種想像力,需要一定的想像力,才能夠把知識和你的處境相互結合。

我們接著來談談小說和文學的作用。小時候,沒有任何一本小說的題目會叫做「如何解決你的知識焦慮」,或者「如何讓你戀愛成功」,小說或文學的運作不是這樣的,文學是有知識的,只不過這種知識可能是一種「非明碼實價」類型的知識,它是一種更含糊、僅隱藏在書的段落之中的一種隱晦的知識。

但是對於這種知識的吸取,對於這些作品的欣賞,久而久之卻能夠培養出一種想像力,培養出一種去抽象這個世界的能力,以及對自己處境的分析的能力。有時候光是這種能力的培養,依照我的經驗,可能就已經能夠解決你所面對的很多所謂的現實問題。

最後我再補充一點,所謂「知識焦慮」,今天我認識到更常見的情況是,很多時候你其實並不是非常明確地抱著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態度來吸取知識,而是你覺得這個世界上有太多非常有用的知識,只是自己知道的還不夠,而別人好像都比我知道得多,別人都看過了的書而我卻沒有,那我是否就比不過別人了,這種知識焦慮與其說是「知識焦慮」,倒不如說是一種「與人比較的焦慮」,這樣的心態其實是因為你要在社會之中競爭,要與他人攀比,而這種焦慮沒有任何一種知識或者一類書籍能夠解決。

提問@C

道長,我一向追求極簡主義生活,不買房不生小孩不買奢侈品,二人世界,男主外女主內,閑時看書烹飪,做自己喜歡的事,十年如一日,自認為生活挺幸福安穩的!但最近一兩年,內心開始變得有點動蕩不安,看著周圍的朋友都在發生變化,出國進修,結婚,生子,買房,賺大錢...唯有自己十年如一日,一點進步都沒有,我是不是應該有所改變,進修也好,工作也好,離開這個舒適圈?但我是那種抗壓能力極差的人,很擔心改變反而越變越差,我己經擁有了自己喜歡的平淡幸福生活,到底需不需要改變?

梁文道:假如你真覺得現在的生活幸福美滿的話,你為什麼還會有這個問題呢?也就是說,你今天產生這個問題,很可能是因為你雖然覺得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已經很滿意,這是你心目中一種理想的平淡幸福生活,但好像還是欠了一點什麼。那麼我覺得,假如你真的滿意目前的幸福生活,儘管它再平淡,也不需要跟別人比較。

看身邊的人有很大的變化,就強求自己也要和他人一樣,可人生是你自己的,不是你朋友的,你沒有必要拿你的人生去和朋友的、或者你所看到的這個社會上的任何人來比較。你要滿足的是你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是假如你覺得自己並不是因為想跟人比較才有這個問題,而是看到別人的生活而引發出你對自己生活的某些不滿的話,你就要為自己負上責任,去追問自己,到底心裡渴望和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

梁文道:要有信仰,但信仰什麼?

提問:@阿丹

道長,我剛年過半百,非常幸運的是作為一個小百姓,自我感覺基本的人生任務已完成,沒有什麼非要我完成的事情,比如孩子成年就業了,父母沒我其他兄弟也能照顧,至於老公呢,沒我他另娶一個不難的……就是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表面上我很陽光的,而且我確定我不可能會自殺或者得抑鬱症的……我這是什麼問題?

梁文道:我覺得當下中國讓我感觸很深的一點,就是我常在這個國家遇到很多人,其實年紀已經不小,但是仍然會產生一些我曾經以為只有年輕人才會困擾的問題,比如人生意義、人生目標的問題。

為什麼阿丹你會有這樣的一個問題?你想想看,你的一生之中,人生旅途里所有設定的目標,或者從小到大要完成的事情,都是別人幫你設定好了,都是別人告訴你的,而你好像都已經完成了。所以,接下來當然活著就沒什麼意思了,為什麼?因為到目前為止,你的人生目標都是滿足了別人為你設定的東西,可是你又給了自己什麼目標呢?你自己覺得你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年輕的時候你可能由於沒有時間,沒有認真去思考過,或者當時你根本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直到今天已年過半百,你才發現問題來了——人生的目標、人生的意義,這些困擾絕不只是年輕人的困擾,在我們國家,同樣是很多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的困擾。

為什麼我常常覺得,這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對於解答這類問題的資源是不夠的。很多人會認為這與宗教信仰有關,有的國家宗教信仰很盛,於是宗教能夠解決這類問題,而我們沒有,可是我覺得這種說法只能說,部分是對的,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和地區,同樣不一定每個人都信仰宗教,但是他們好像這類問題發生的幾率也稍比我們少一些,為什麼?

我覺得這是因為過去幾十年,我們所經歷的是一個非常注重現實目標的文化。於是當這些現實目標實現之後,才發現很多事情都考慮不周,或者對這方面現成的思想與文化資源就顯得十分不足。我們今天常常聽到一個標語叫「人生要有信仰」,可問題是我們想有信仰,但信仰什麼呢?

也許可以說,我的信仰就是國家強大,可是國家強大了與每個個體生命的真實意義又有什麼關係呢?所以,這不是個別的問題,這仍然是一個集體的問題,而在這種社會賦予我們的集體目標,與能夠讓我個人滿意的人生,自己給自己的人生目標之間的差距,有時候是會演變成矛盾的。


02. 關鍵詞:善意

提問@楓

在地鐵走道里遇到一個中年阿姨問我要路費便給了她手頭的零錢,後來她要我加微信多給點才發覺像是上當受騙了;匆忙離開後看到一個流浪的老者,面前擺著幾束花,錫盒裡硬幣寥寥,我卻徑直走過。事後比較兩者心裡不快。想問道長,在遇到類似情況該如何辨別把信任給與那些比較需要幫助的人?

梁文道:我覺得如果我是你,我恐怕不會花時間去辨別哪一個要求我幫助的人更值得我信任。我比較在乎的是,在遇到有人向我要求幫助的這一剎那,我是抱著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如果我是純粹發於善心,渴望幫助他/她,那我就會幫助。儘管後來我可能發現這個人並不靠譜,或者是在騙我,我其實不覺得有太大傷害。因為我的動機與這個人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並沒有關係,我的動機純粹出於那一刻的善念,我知道有人要求我幫忙,我覺得我能幫的上,我就幫了。至於那個人是否真心需要這個幫助,其實跟我的關係不是那麼大,跟我那一刻動機的關係也不是那麼大,你既然已經發了善心做了一件善事,我覺得就已經很好了。

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很多騙徒,欺騙利用你的善心,但是你的善心是可貴的,你不需要為了這種事情來懷疑自己的善心,沒有必要,你為了你的善心做了一些事情,本身是值得你好好珍惜的,甚至應該是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是不是?

梁文道:要有信仰,但信仰什麼?


03. 關鍵詞:工作

提問:@左喬

在現代社會,什麼工作可以有時間看很多很多書,同時吃喝不愁啊…

梁文道:我很慶幸,我的工作就是這樣,有時間看很多書,而且運氣很好,賺回來的錢還真吃喝不愁。可是吃喝不愁這件事情,這個範圍其實是自己來定義的。

我曾提過好幾回,以前有個同學和我一樣是讀哲學專業。他在大學畢業之後輾轉了幾年,但是後來有一天我發現他忽然把所有東西都拋棄掉,就在香港一棟大樓里當保安。

這個保安還是夜班的保安,每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大樓的入口,坐在一個小桌子前,守著大門的門口,時不時幫人開門、檢查訪客的身份,每天大概有兩個小時要把整座大樓巡視一遍。你可能會唏噓,可是這份工作對他來說,他認為賺的錢已經足夠他的吃喝,因為他的要求變得很低很低了,而且他還很喜歡這份工作,為什麼?

因為他覺得看大樓門口這個工作太有空閑了,尤其夜班沒那麼多人,所以他就有很多時間坐在那裡繼續研究他的維特根斯坦哲學,他還在網上設立了一個國際群組,群里都是一些維特根斯坦的愛好者,大家在網路論壇上共同分享、討論自己讀維特根斯坦以及分析哲學的各種心得。在我看來,這份工作和我所做的工作一樣,有很多時間看很多書,而且吃喝不愁。

提問:@max

道長您好。通過讀博,我觸到了自己潛力的天花板,感覺有種幻滅的感覺。請問如果鼓勵自己進一步精進?

梁文道:我很同情你的感受,因為我也有這種感受,我當年研究生沒有念完,理由就是我覺得我也碰到天花板了,我發現原來我不是自己曾經想像中的專心做學問的那塊料,我沒有自己認為的做好學問所需要的很多能力和素質,比如說極端專註的注意力、非常自律的把自己捆綁在某個課題、某個領域上的能力,所以那時候我覺得我也碰到能力的天花板。小時候我一直想讓自己成為一位學者,這種努力很可能是沒有辦法為自己帶來任何理想結果的,那怎麼辦?

這時候你當然可以進一步想要追求突破,但是有時候如果你真撞上牆了,碰到天花板了,也許該是時候提醒自己精進的方向或許要轉到另一個方向上,而不是執意自己原本以為的方向。

我們人生總是有很多原來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最後發現自己其實完成不了,不一定是外力,只是因為自己能力不夠而已。我常常講一句話,「我們人人都曾經想飛,最後都發現自己留在地上」。

所謂的成長,恐怕有時候就是很殘酷的,比如認識到自己原來不會飛這一點,於是可以腳踏實地去追求那些你仍然認為值得追求,同時感覺自己仍然有潛力的事情和方向。

提問:@maggieli

道長怎麼有精力,又看書,又辦公司,又自己錄節目輸出,而且很多節目是結合時事的,道長不睡覺了嘛?

梁文道:我的確幾乎是不睡覺了,其實我從小就睡得不多,平常一般都是睡五個小時左右,但是明顯現在年紀大了,身體就有點熬不住。這也是個問題,今年我的新年願望就是能夠多睡一點、多休息一點,工作量能夠減少一點。雖然恐怕很難達成,但是也希望能多一點時間,讓自己好好安靜一下。

梁文道:要有信仰,但信仰什麼?


04. 關鍵詞:閱讀

提問:@Lemontty

道長,平時您看書的習慣是怎樣的,是一定會看完一本再看下一本,還是「雨露均沾」?

梁文道:我看書也是很隨意的,很多時候也是什麼書都打開翻一翻,看看這本看看那本。但是如果是和我的工作相關,比如我要準備節目、寫文章,或者探討一個課題,那麼我可能就會有目標、有計劃、有秩序地一本接一本,看完計劃之內的那些書。

提問:@樺記

梁叔好!想問一下您在讀外國著作時是否會刻意挑選譯本(如可以挑網上評價好的)?還是說主流的幾個譯本都買?還是說直接讀原版,不翻譯?

梁文道:這也是依據具體情況。比如,有的書我覺得不需要特別讀原版,這種時候我就可能只需要閱讀中文翻譯版本,這樣看就快得多了。但是有些書目,我覺得需要花更多時間專註去讀,假如它有好幾個版本,比如說有英文版,以及好幾種不同的中文譯版,我便說不定都會找來盡量翻閱一下。尤其在做節目的時候,我就真的會盡量選擇多看幾個版本做一些比較。我肯定也會參考網上的一些評論,但是最後也不會完全只憑藉網上的評論來決定自己究竟喜歡哪個譯本。

提問:@rui Y

我常常覺得對什麼書都很有興趣。我喜歡看偏學術的書所以常常一個文獻就會追出很多東西,然後讀幾頁的功夫就又弄了五本要看的書。我並不是煩惱看不完,因為我喜歡的書還是會看完甚至多看兩遍,可是我常常覺得自己不夠集中,思維老是太擴散。您有這種問題嗎?每本書您都看完嗎?中途想看別的怎麼辦?

梁文道:我當然也有這樣的問題,這也是一個自然的現象。我覺得一位認真的讀者肯定常常會遇到這個情況,就是讀一本書的時候發現,它要把我引向其他更多的書。

全世界的書組織起來就是一個「文本森林」,我們順著一棵樹,就像一隻松鼠一樣,很容易在樹冠上那些交叉十分密集的枝椏上跳來跳去,這恐怕是一件很難避免的事。

但你不需要擔心這樣思維會太過擴散,因為這能夠把你引出去,一路引下去,像一個迷宮一樣一直走下去,你其實還是有一條線索的。這條線索吸引著你不停走下去,那麼這個線索難道不就是一個很集中的思維的方向嗎?

05. 關鍵詞:思考

提問:@sansan

道長道長看過來!這個問題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比如說在看一本情投意合或者感興趣的書的時候每看一段就有很多想法在腦子裡啟發引出一堆自己的看法 然後得思考一會兒再看書 那麼這樣是好還是不好呢? 是該看完整本書再思考還是當下就思考呢?!這也很影響我看書的節奏看得慢 我有點不知道這樣看書對不對了求分享點你的看法 謝謝!

梁文道: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好與不好,這純粹是習慣。我有很多朋友看書看得分外慢,所以看書的數量也不大,可能就是因為他們有這種習慣,一邊看一邊會停下來思考。我覺得這並非不好,因為這樣其實相當於你是非常投入地在看這本書,真的把自己看進去了。這本書很多時候它都能打動你,其中很多段落都能夠觸發你思考,我覺得這其實是件挺好的事。

我可能也會這樣,當我看一本書,讓我有了一些聯想的時候,我不可能全部等到看完了再去想,幾乎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對不對?因為很多時候,那些想法、那些觀念是稍縱即逝的,當真的合上了書本,就會發現你再總結不出來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要做讀書筆記的理由。

讀書筆記不只是記下書里重要的東西,同時也包含自己一邊讀,一邊興起的感受和聯想,甚至可以由此觸發你去查閱別的資料,翻其他相關的書,這就是讀書筆記能夠起到的作用。雖然我不太做這樣的讀書筆記,但我真的會一邊看書一邊腦子裡浮想聯翩。

提問:@wplse

道長好,請教您一個讀書問題,我看書總是喜歡差不多一個方向和一個類型,比如歷史和歷史散文,但是其他領域不知道如何拓展開,想系統連接起來,之前您推薦的《觀看之道》我很喜歡,關鍵受益匪淺,現在又聽了王老師的講座,更是對藝術感興趣…賜教

梁文道:其實你的問題已經包含了你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了。

今天世界上各門學科之間的交叉重疊,彼此覆蓋的範圍越來越廣,很多學科基本上已經突破了原有的學科邊界,比如傳統上歷史學和社會學之間的歷史社會學就是一個灰色地帶,又比如歷史學和人類學,還有我們中國歷史學家很擅長做的事情,就是把文學當成史料用以歷史研究或者從文學的角度來切入歷史。

所以我覺得,既然你喜歡讀歷史書,如果你仔細去讀一讀正在看的歷史書,你會發現裡面就已經指引你去注意一些議題,那些問題很可能在別的學科也都有所討論,不如就沿著那個問題出發,嘗試一下拓展和連接?

事實上,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讀書方法,最好不要一開始就限定自己閱讀的領域,而是以你最感興趣的核心問題作為出發點,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領域的專家,而要沿著自己感興趣的一個問題來發散。

一旦從感興趣的問題入手,你就會發現,對同一個問題的解答,不同知識領域,不同學科模型,都會給出不同的角度、入手的路徑和方法,這樣你就能夠沿著你感興趣的問題和話題逐步擴大閱讀領域,這也是我自己的經驗。

梁文道:要有信仰,但信仰什麼?

提問:@萬能姣

道長,如何在讀書時培養批判思考能力呢?特別是當作者是名人的時侯,很容易覺得他/她說得都很有道理。感覺自己思維懶惰不知道從何練起。。。

梁文道:在我看來,首先要破除對名人的迷信。為什麼作者是個名人,你就要覺得他/她講的都有道理?是不是應該先甩開名人的背景,直接看他的書籍和內容。

當然我自己也需要承認,歷史上許多經典的、著名的思想家、作家、學者所寫的書,我們在閱讀的時候,確實會被他們的名氣所左右。這也不是完全不對,因為很多時候一些非常重要的經典,你看的時候覺得這雖然是經典,但是為什麼我就是看不懂,怎麼我覺得他/她講得完全沒道理?

如果說要保持批判思考能力,我們可能便會批判說,這作者就是胡說八道。那麼,這樣算不算是一種很好的批判能力呢?我有所保留,我覺得今天的我們常常太容易去批判一些自己沒看懂的東西。

請注意,我並非是說批判及獨立思考能力不重要,相反,我們在看書時,隨時都應是和作者角力,對作者提出的觀點和想法,以及寫法提出我們自己的疑問,這基本上是在看任何書時都應具備的能力。

可問題是,批判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在於,你對這本書是不是真的已經讀懂了,你是不是已經非常真切,或者達到你最大努力範圍去了解清楚這位作者所要表達的東西?

舉一個例子,20世紀最偉大的倫理學家和政治哲學家之一的約翰·羅爾斯,他就曾經介紹過一個他認為最好的讀書方法(主要是哲學書與哲學經典),他在哈佛大學教書時也是用這樣的方法進行閱讀,也教授學生用這樣的方法閱讀——那就是,當你在看一本書的時候,你要試著對這本書作出最強的解釋、最強的辯護。

梁文道:要有信仰,但信仰什麼?

也就是說,當你碰到一本書時,你覺得這本書好像沒什麼意思,或者你並不同意這位作者表達的想法的時候,你首先要做的,是先替作者構想出一些非常厲害的論證,考慮自己這些到底是不是這位作者真正要表達的意思,絕非表面上看起來這麼微不足道,是不是這些觀點背後其實具有更大的支撐力量和推論,所以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要先替作者構思出最強的辯護,為這位作者的立場建立一種強有力的講法,之後作為讀者,再來談批判與不批判。

為什麼要這樣閱讀?因為我們任何人要去否定一個想法,乃至於否定一本書,其實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如果每本書都被我們如此輕易地否定掉,到最後其實我們自己什麼都沒有學成,自我的思辨與思考能力也沒有任何進展。

相反的,假如今天我要否定一本書或者一位作者的觀點,連替他們我都能夠構想出對他們而言最有利的辯護,隨後我才去想辦法找出其中的漏洞以此駁倒,這個時候其實我就在培養某種批判能力了。

梁文道:要有信仰,但信仰什麼?

最後,曾經有人說我在這裡總是回答一些關於成長的問題,讓人覺得我們這個節目好像越來越低齡化,是不是因為我想媚俗討好年輕人,或者是企圖做一些教化啟蒙?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其實很簡單,首先我從來沒想過要討好任何人,這點你可以放心。我之所以在這裡選擇這些問題來回答,也不是因為試圖教化人心,我從來不認為我們有什麼資格或能力去達成教化的工作,我要做的事情其實就是挑些簡單的問題來回答,以及一些我覺得真的重要的問題來回答。

不要以為與成長有關的問題只是年輕人關心的問題,年輕人也是人,他們關心的問題在很成熟的人看來也許不外如是,但是在年輕人的這個階段,這就是他/她所面對的人生之中最重要的問題,我們為什麼不能夠很認真的去尊重這種問題背後的出發點呢?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時候所謂的成長問題或者牽涉到人生意義的問題,它也絕不是年輕人才有的問題。

梁文道:要有信仰,但信仰什麼?


內容整理自看理想App節目《八分》,文章為問答精摘,更多精彩可點擊閱讀原文,移步至看理想App收聽。

本文原發於看理想微信公眾號,請勿以任何形式擅自轉載。

歡迎關注看理想微信公眾號(ID:ikanlixia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