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00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1、莝。讀cuò。《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斬芻」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給的補充是:「謂以鈇斬斷之芻」。「鈇,莝斫刀也。」就是鍘刀;上一課我們講過芻的本義是割草,而作名詞時,應是牲口吃的飼草。而莝的本義就是鍘碎的草。人們把麥草、高粱、苞谷等糧食秸稈用鍘刀鍘成一寸左右一段一段的,適宜牲畜細嚼慢咽,既省飼料也便於消化。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鍘出來的碎草)

本義之外,莝字還有還指英鍘草喂馬這個動作。比如《詩經.小雅.鴛鴦》里有:「乘馬在廄,摧之秣之。」鄭玄箋註:「摧,今之莝字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艸部》也有:「以摧為莝,以莝飲馬也。」王筠的《說文句讀》:「莝本靜字,此則以為動字也。」

莝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莝的小篆寫法)

2、萎。這是現代漢語常用字。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讀音wèi。給的解釋是:「食牛也。」邵瑛的《群經正字》記有:「今經典以此為枯萎之萎,而萎食義少見。惟《公羊.昭二十五年傳》:『牛馬維婁,委已者也。』」萎的本義並不是現在的枯萎,而是喂牛馬。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喂牛)

這個讀音意思好記,就記住「喂」的讀音字義就可以。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是wěi。有兩個意思:(1)《廣韻.支韻》里有:「萎,蔫也。」蔫字之前已經講過,所以在讀這個音時,就是草木枯死的意思。這也是現代漢語最常用的意思。比如《詩經.小雅.谷風》里有:「無草不死,無木不萎。」大意是(大風颳得)百草都枯死,(颳得)樹木盡凋零。《毛傳》給的解釋是:「草木無有不死葉萎枝者。」再比如《離騷》里有:「雖萎絕其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枯死的樹)

(2)藥草名。《集韻.紙韻》里有:「萎,藥草。《爾雅》:『熒。委萎。』葉似逐,表白里青,可啖。「就是委萎。也叫女萎、葳蕤 、萎香、熒、玉竹、地節。主治眼紅兼有澀、痛,小便淋。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委萎)

(三)這個字的第三個讀音讀作wēi。這是現代漢語後生的字義:表示衰落,比如:氣萎了,價錢萎了。

萎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3、蓛。讀c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以谷萎馬置莝中。」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給補充:「以谷曰秣,谷集莝中曰蓛」也就是說:蓛的本義是用谷雜在草料里喂馬

本義之外,蓛還有另一個意思出自《玉篇.艸部》「蓛,小言貌。」就是小言貌。

蓛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蓛的小篆寫法)

4、?。讀q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蠶薄也。」就是蠶箔。是養蠶的器具,用竹篾等編成,圓形或長方形,平底。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蠶箔)

?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的小篆寫法)

5、蔟。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讀音cù。給的解釋是:「行蠶蓐」《玉篇.竹部》里有:「蔟,蠶蓐也。」簇的本義是蠶蔟。就是供蠶作繭的設備。用稻麥桿等堆聚而成(現在也有用木料製作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蠶簇)

本義之外,蔟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聚,堆積。《正字通.艸部》:「簇,艸盛蔟聚也。」(2)量詞。相當於「群」。一蔟蔟,即一群群。(3)巢。《玉篇.艸部》有:「蔟,巢也。」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是còu。用於專用詞太蔟。也寫作大蔟。是樂律名,十二律中的第三律。《廣韻.候韻》有:「蔟,太蔟,律名。」十二律是一種律制。從黃鐘律標準音起,按照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種律制,十二律分別是:黃鐘、大呂、太簇 、夾鍾、姑冼、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 應鐘。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十二律對應表)

(三)這個字的第三個讀音是chuò。指叉取。張衡的《東京賦》有:「翡翠不裂,瑇瑁不蔟。」李善注引薛綜曰:「不蔟,不叉蔟取之為器也。」

蔟的小篆寫法是: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蔟的小篆寫法)

6、苣。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讀音j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束葦燒」邵瑛的《群經正字》說:「今經典作炬」《集韻.語韻》里也說:「苣,或從火」。匯總下,也就是說苣後來寫作炬,苣的本義是指用葦桿紮成的火炬。就是火把。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火把)

本義之外,苣還用於一些菜的名字,王禎的《農書.蔬屬.萵苣》有這樣一段記載:「苣,數種:有苦苣,有白苣,有紫苣,皆可食。……今人家常食者白苣。」萵苣已經成為現在經常吃的蔬菜了。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萵苣)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qǔ。專用於「苣蕒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苦苣菜屬植物,花黃色,莖葉嫩時可以吃,亦可入葯,入葯後可清熱解毒,利濕排膿,涼血止血。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苣蕒菜)

苣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0課:「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萎的本義為何

(苣的小篆寫法)

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已經到第100課了,每課六字的進度我們也已講了600個字,算是《說文》9300多個漢字的一個小小里程碑。

(【說文解字】之100,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95課:「價人維藩,大師維垣」,「藩」是什麼意思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