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內心醜陋的高曉松,本該能救了李詠

內心醜陋的高曉松,本該能救了李詠








作者:喵女王


來源:慢時光

前段時間,曉松去趟北歐,回來寫了篇文章,題目是《在北歐,我覺得自己內心很醜陋》。不久,朋友圈已經被李詠因癌症去世的消息刷屏,心痛著銀屏上陪伴我們的主持人,就這樣離開了。一時間,所有的群,大家似乎都在討論和癌症相關的話題。

我也轉發給老李,附加了一句,「拿錢換命的人,請看看,我們有的時候以為自己會活很久,沒有想到,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會奪走一切」。

老李和大多數中國男人一樣,永遠抱著生活必須先苦後甜,今天的苦逼是為了明天的幸福這樣的念想支撐著,一次次加班,一次次外派,如今常駐北京,離開家庭,過著和老婆孩子分離的生活。

夏天我去北京探望他,發現,拿著幾百萬年薪的他,蝸居在北京一個小破出租屋裡,冰箱里全部是發霉的菜,因為長期熬夜加班,頭頂也快禿了。北京的夏天接近40度的氣溫,他還蓋著冬天的被褥,原因是,反正將就著,也不是自己的家。

我氣得二話不說 就去超市給他買了新的空調被,給他買了新鮮的蔬菜水果酸奶果汁填滿冰箱,做了豐盛的飯菜,我說:你此刻連當下都活不好,又有什麼能力能擁有幸福的明天。

「在丹麥和瑞典待久了,我越來越覺得,這兩個國家真的很有意思。這裡的人不聊金錢,不聊地位,也不聊你讀過什麼名校。「



高曉松坦言:」到了北歐沒幾天,我居然都不太敢跟人說話了,因為我覺得自己的內心很醜陋,很粗鄙,我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跟人鉤心鬥角,跟北歐人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

曉松說,在丹麥,人們出行就是騎一輛自行車,在瑞典,人們出行就是開一條小船。在美國,一個人如果有一艘遊艇,大家都覺得他特別厲害,但在瑞典,幾乎人人都有一條小船,大家開著小船看看落日,釣釣魚,船上也沒有什麼先進的設備,自己動手解纜繩,啟動發動機,把船開出去,過著非常安逸、與世無爭的日子。

想想北歐人幸福的生活,再看看中國不斷攀升的癌症率,反思一下,生活的初衷究竟是什麼?我們為什麼離健康和幸福越來越遠?



01


中國人過著越來越繁忙的生活


北歐人只關心今天過得幸不幸福



李詠得癌症,是和他長期得壓力有關,還是生活習慣相關?不要說社會名人,中國每一個中年老百姓每天睜開眼就是壓力,工作、家庭、孩子、車子。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根本就沒有停下來喘息的片刻。

有些人說,這都是窮惹的禍,等我有錢,我還用過這種生活嗎?

真的是如此么?前段時間和一個整形醫生吃飯聊天,他說他最近失眠特別厲害,整個人焦慮得快要發瘋了。我詫異,以他年薪上千萬得收入,焦慮個什麼,他說:哎呀,你搞不清楚,沒錢用啊,你給我十個億,我就能睡得著了。

對比之下,北歐國家沒有高樓大廈,人們穿著樸素,開著舊車,吃著簡單的食物,每天晚上七點以后街上就靜悄悄地,沒有燈紅酒綠的夜生活,也沒有超級奢華的消費刺激著人的神經。

 北歐人的不攀比不講排場,只關注當下,用極簡的生活理念享受著美好的當下,高曉松發現自己的名氣和才氣在那兒完全排不上用場。在北歐,你穿愛瑪仕或者穿優衣庫,他們都不會有羨慕或者鄙視的目光。他們只會關心自己今天穿得舒適與否。 

北歐國家人少地多,但道路卻明顯比德國要窄。在城市裡,直道很少,大多是小巷。

當地人開的私家車也都以小為特徵,很多人則乾脆騎自行車上下班,環保對他們不僅是一種時尚,更是一種高尚。

當我們內心的慾望值越來越高,物質的攀比心越來越高,幸福就開始離我們越來越遠。

開豪車,住大房子,讀名校,到底是我們的實際需求,還是因為怕被人看不起而使得自己的物質攀比慾望在不斷的攀升。

日本的日野原重明先生曾經在《活好》一本書中所說:

活出真實的自己:第一,不在於身外之物,第二,不被他人評價所左右,第三順其自然,不要勉強。




那麼,我們離真實的自己有多遠?



到底我們穿給別人看讓別人知道我們有錢或者很有品味,

還是我們吃給別人看讓別人知道我們有錢或者很有品味?

我們住大房子開豪車到底是為了讓別人看我們覺得很成功,

我們的一切都在演一個成功者還是在真正做自己?

我們正在失去了自我的同時更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02


中國人買買買成了生活的常態


北歐人的簡約生活


降低物質的慾望。回歸安靜的心靈溫度

有一次我們做讀書會,當問到慢友,你拿什麼來寵愛自己,很多人回答,當然是去shopping 買買買,吃吃吃。

在中國高速經濟發展的大環境,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網路環境都不斷地刺激人們的消費和購買慾。網紅店打卡趨之若鶩,雙11爆髮式購買。

日本人曾經在一篇報道里分析過中國人消費欲強盛的最大原因:「中國有著想通過消費來確認自由、表現自我的慾望,年輕人更加以炫耀消費,試圖證明個人身份」。

相比之下,北歐苛刻的天然環境,使節約的習慣成了必須:飯不能不吃,但不必太好;錢不能沒有,但不必太多。

北歐人的簡約傳統隨處可見,穿衣打扮,不論貴賤,但求合適,符合自己的氣質,凸現自我個性。

七八十歲的老太太,米色風衣、呢裙、淑女皮鞋、英國女王式的頭巾,氣質優雅地走在街上,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一位瑞典服裝設計師這麼解釋:


「我們從來不會把錢大把地花在時裝上,


實用和節儉是美德。


在瑞典人眼裡,服裝是用來穿的,


必須擁有,不用鮮艷奇異,


或許有點單調,卻讓人放得開。


每天都有星期五那種休閑的感覺,


每個人都能更放鬆。」

所以大可不必太在意一時一變的潮流,也不必計較所謂名牌,去購買發自內心真正喜歡、合適並且需要的東西!

瑞典還擁有巨大的二手市場,每個人都有機會淘到價廉物美的用品。從不多見的瓷器到設計經典,不一而足。

你可能要鑽進一堆 「破爛」 里,但這就是體驗:到設計商店買幾件物品是容易的事;而在布滿灰塵的舊物堆里尋得幾件寶貝,就需要眼力、決心與耐心。

巷尾街頭遇到朋友,咖啡館是首選。一杯咖啡15克朗,就是一杯濃郁可口的卡布奇諾,也不過25克朗左右。

這樣,沐浴著太陽,大半天的時間就可以和朋友舒服愜意地打發掉了。

03


中國人嘴上說著養生,身體卻在輕生


北歐人只注重身體和心靈的平衡



「沒有什麼比健康更快樂的了,雖然他們在生病之前,並不覺得那是最大的快樂。」




有多少人,一邊熬著最久的夜,一邊敷著最貴的面膜;

有多少人,一邊收藏養生指南,一邊拚命加班到深夜;

有多少人,一邊天天酒局夜夜買醉,一邊往杯子里放枸杞;

……

嘴上說著養生,身體卻在「輕生」。這應該是中國人的常態,很多人,白天還嚷嚷著健康生活遠離癌症,一到晚上拿著手機根本放不開,一刷就是到凌晨。

刷手機只是行為表象,而真正的行為習慣的背後是白天工作學習的巨大壓力,導致內心的孤獨,壓抑,匱乏,找不到排解的出口,而手機成了最好的依賴。

相比之下,北歐人高效與高度自律的生活,十分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北歐人為了節約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必然要提高工作效率。為了更高效,北歐人總是絞盡腦汁地思考如何創新,如何把更多的工作交給機器,而讓自己投入到美好的生活中。

瑞典試行6小時的工作制,鼓勵工作中的人有自己的業餘愛好來平衡身心。當我們壓力過大,杏仁核就會令人進入 「戰鬥或逃跑模式」(fight – or – flight mode),不斷分泌腎上腺素。因此,與休憩相關的 「副交感神經系統」,就顯得格外重要。它能使人在高速驅動後平靜下來。

閱讀,踢球、手工活、彈鋼琴、畫畫、飯後散步……這些都是北歐人自我休整、充電的方式。越經常這樣做,越能感受到它的好處,不僅工作效率提高了,生活的習慣變得規律,幸福感也倍增。


04


中國人是喪偶式家庭


北歐人有全球聞名的超級奶爸


家庭陪伴是北歐人最重視的日常

網上有這麼一個段子:為什麼說父愛如山,意思就是當爹的就像座山在那矗著一動不動。

中國家庭,大部分都是「喪偶式婚姻,喪偶式育兒「。多少父親借著以工作,應酬,朋友聚會為理由不帶孩子,即使在家,也是端坐如山,完全不插手帶孩子的事。

我們先不用責任來約束任何人,單從健康的角度,這些父親,正在丟失最寶貴讓自己能夠減壓,身心平衡的最好方式,正在丟失一份最彌足珍貴的快樂。



而在瑞典街頭,你可以很容易就看到一手推著嬰兒車,另一隻手舉著咖啡杯的男人。他們被稱為 「拿鐵咖啡爸爸」。


男人們約伴遛娃,很和諧有沒有?!

家庭中的夫妻關係,需要面對的巨大挑戰期,大都是在孩子初降臨時。那也是離婚念頭的高發期。平等的兩性關係中,夫妻二人合理分攤家務瑣事,也能讓孩子更健康、幸福,遠離抑鬱症和不良誘惑。

這種兩性關係平等與平衡的認知,基於一個出發點:

無論家庭還是職場中,都不將某項職責以性別為依據加以固化,並視其為理所當然。

北歐人的家庭觀念很強,即便是男人也不會以「加班應酬」為由,犧牲與妻子、孩子在一起的時光。這樣的家庭生活成為他們幸福的源泉。

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家人一起度過不開電視機的「家庭時間」。

他們一起做飯,做遊戲,講故事,聚會,很少有人在外留戀。即使要加班,也以不影響家庭時間為準。

例如父親寧可選擇凌晨3點鐘去加班,家裡至少還有母親可以陪小孩吃早餐,父親也只損失早餐的 1小時相聚。

一位叫Fredrik的爸爸說:「我一天不看見我的孩子,不給他講故事,不在他的小額頭上親一下,我就什麼都做不了。如果錯過了孩子叫第一聲『爸爸』,我可能恨不得撞牆。」

他們認為,最好的時光就是孩子們在睡覺之前爬上膝蓋,向自己要一個擁抱。

這種時候,他們覺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幸福。



高曉松被北歐,李詠被癌症後,我們是否要自我反省呢? 一輩子忙忙碌碌,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呢?什麼才是真正最終的追求目標?

沒有幸福,沒有健康,那些所謂的物質和金錢,又有何意義。

北歐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生活品質」。中國人總以為,有錢才可以買的來生活品質。

然而,生活品質不是用昂貴的東西堆砌出來的物質,而是通過觀察、感受、體驗、實踐,而演變出的一種生活態度。

「全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松浦彌太郎認為:「最好的用錢之道,是把錢浪費在豐富個人體驗和感受上。」

因為錢是可以儲存的,而時間是不能儲存的,你怎麼花時間,決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質量。

花時間,用心去認真對待生活的每一個小細節。一日三餐,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用心地去感受,去體味,去和這個世界,和人發生最美好的鏈接。學習北歐人的生活態度,將幸福作為我們的人生目標。人生短暫,好好生活在每一寸當下。



附:高曉松竟在北京建了一座島!每天限流200人,盛世美顏刷爆文藝圈!


來源:騎驢(qilvtravel)

錢鍾書在《圍城》里寫道:擁擠里的孤寂,熱鬧里的凄涼,使他像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

人人生而孤獨。

但是啊,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而在這個寒冬,孤獨的人們對北京小夥伴的羨慕,又要溢出地表了。

而這一切是因為高曉松在北京建了一座島。

一座0門票免費開放的島。

它叫曉島。



還記得去年春天,高曉松在杭州開了家公益圖書館,叫曉書館,一度刷爆朋友圈。


落地窗外花開花落,圖書館裡書香靜謐。

置身於這樣一座圖書館裡,彷彿回到那白衣飄飄的年代,而高曉松就是個造夢者。




有開放的空間,也有舒適的躺椅,任你徜徉在書山書海里。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淵博的高曉松曾說:「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塊地方,裡面全是我喜歡的書、電影和唱片,我在那一待就能待一天!」


以至有人用這句話表達對高曉松的羨慕嫉妒:原來最高級的人生,是把做過的夢一個個實現!

而現在他朝著他的文藝夢想,又往前走了一步。

繼曉書館後,他在北京又開了一家免費開放的圖書館,叫曉島。


對高曉松來說:

這是一個他從小就期盼著的文藝根據地;

這是一個被他稱為「武裝到牙齒的文藝青年陣地」;

這是一個讓他一進來就感嘆"太幸福了"的空間……


而對來者而言,在這裡找到了心靈的島嶼。

確實啊,就像高曉松寫的歌詞一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應該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350㎡的圓形空間,


是他對文藝的極致理解和定義。

1. 這裡陳列的每一件文藝作品,


都非常走心。

裡面的14000多本圖書,


都是高曉松親自精選的,


像是一步步走進他的書房。


這20張電影海報,


是對高曉松影響最深的經典文藝片,


也蘊藏者對文藝青年的靈魂拷問,


(你想去瞅瞅都是什麼電影嗎?)


100多張經典黑膠唱片,


滿滿4排,60多公斤重,


都是他從美國人肉背回來的。


他說:


當他在洛杉磯一家黑膠唱片店裡


挑選好所有心儀的唱片時,


手機提示他已經走了兩萬步了!


而高曉松挑選的唱片,


並非特別小眾的類型,


像Michael Jackson,Linkin Park等


這些音樂不僅陪伴了他的成長,


也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


2. 這裡每個角落的設計,


都藏著他的文藝小心機。

「書房」里還有很多長形座椅,


讓你舒服得像呆在家裡。


島內的圖書陳列,


沿用了曉書館的「彩虹分類法」。

藏書依據標籤顏色,


共分紅、黃、藍、棕、紫、灰6品14類,


這樣上島的居民就能輕鬆找到喜歡的書籍。


陳列室旁邊,還配備了試聽室,


你只要帶上耳機,就可以在視聽設備上,


找到與黑膠唱片一一對應的音樂盡情欣賞了。

除了經典的黑膠唱片,


甚至你還可以欣賞到他個人的音樂作品,


以及脫口秀節目《曉說》、《曉年鑒》等。


這裡還掛了他當年寫歌用的吉他,


看著這把吉他,彷彿能想到


當時他寫《同桌的你》的樣子。

從現代感到懷舊感,


大概就是科技與文藝的衝突,


也是科技與文藝的共生共存吧。


直行是詩意,轉角是文藝,


在這裡,總會與美好不期而遇。


就連通往二樓的階梯也不經意打動你!



就連「曉島」二字也很講究,


是他特意邀請他的好友,


中國台灣著名作家、學者,


張大春先生親筆題寫的。


3.這裡不止是圖書館,


還是文藝活動暢想空間。

除了書籍可供免費閱讀,


黑膠唱片可供免費聽,


未來,「曉島」還會


開展人文、藝術、學術類的展覽及活動,


甚至不定期舉辦電影觀摩活動,


分享喜劇、音樂會…

這個武裝到牙齒的文藝陣地,


有文藝青年對文藝生活態度的所有嚮往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說道:一個人如果抱著義務的意識去讀書,便不了解讀書的藝術。

這種具有義務目的的讀書法,和一個參議員在演講之前閱讀文件和報告是相同的。這不是讀書,而是尋求業務上的報告和消息。


沒有人是為了讀書而讀書,


或者是為了發朋友圈而讀書,


而是在書中讀自己,


或在書中發現自己,檢查自己。

如果你很久沒有讀書了,


如果你喧囂塵世中焦慮了,暴躁了,


那不妨來曉島,體會那片刻的安靜與從容。


如今,


曉島已正式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


而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


曉島採用預約登島方式,


每天限200人登島,周一閉島。


不過最近太火啦,


據說最近一周的都已經約滿了!

而不僅杭州曉書館、北京曉島,


未來,他還會把公益圖書館開到更多城市


想想就覺得好期待!

而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


感謝有人來做這樣的事情。


「生於塵土,歸於宇宙」


科學巨人霍金在地球上的時間終止了,但他留給世界的遺產仍然熠熠發光。



你是誰?


你從哪裡來?


你要到哪裡去?

這是物理學和哲學的終極問題

是上帝創造了宇宙還是大爆炸?


我們真的能回到過去嗎?


你知道為什麼世界是十一維嗎?


宇宙是否需要一個創造者?


......

或許你能在

《霍金三部曲》

(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

中找到答案

霍金,這位

全世界最火的科學家

,我們小時候都聽過他的故事:


史蒂芬·霍金,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家,21歲患上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從此在輪椅上待了半個世紀......

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當代偉大的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的

《經典三部曲》

,這是

國內外最為暢銷的科普經典作品。

《時間簡史》——科普界暢銷書之王

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宇宙有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前發生過什麼?


宇宙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


宇宙是永恆不變還是膨脹或是在收縮?


時間有沒有盡頭?

我們知道杯子在重力作用下,會從桌子掉到地上;但為什麼我們從未看到碎杯子集合起來並跳回到桌子上呢?這就是時間的秘密!

那時間又是什麼?它的起點在哪裡,又將在何地終結?

史蒂芬·霍金,將這些只有上帝才知道的宇宙奧秘寫進了《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自1988年首版以來,已成為全球科學著作的里程碑。它被

翻譯成

40種

文字

,銷售了近1

000萬冊

,成為

國際出版史上的奇觀


"迷人而清澈......光輝四射的巨著。"--《紐約客》



"童真好奇與天才智慧的結合。當我們領略霍金宇宙之際,為他精神的瑰麗所驚異。"--《倫敦星期日時報》



"既生動活潑,又發人深省......霍金無疑具有教師天賦。" --《紐約時報》



當代物理學家關於宇宙構成以及演化理論的權威性總結。"--《華爾街日報》

本書是關於

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前沿的通俗讀物

,是

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重要的經典著作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第一版中的

許多理論預言

,後來在對微觀或宏觀宇宙世界觀測中

得到證實

「我注意到,即使那些聲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而我們無力改變"的人,在過馬路的時候都會左右看。」書中霍金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帶我們來一場時間之旅。

在無限的宇宙中,有無數個"世界"在產生和消滅,不過作為無限的宇宙本身,卻是永恆存在的,生命不僅地球上有,在那些看不見的遙遠行星上也可能有。

本版增加了

250幅彩色插圖

,包括衛星圖像和照片。詳細的插圖說明使讀者能體驗到星系太空的廣漠、黑洞的奇妙性質,以及物質和反物質碰撞的微觀世界。

本版還更新了內容,把許多觀測揭示的

新知識

,有關蟲洞和時間旅行的激動人心的課題,霍金還準備了新的前言。單看目錄小編就已經

迷上書中浩瀚的宇宙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我們的宇宙圖像
第二章 空間和時間
第三章 膨脹的宇宙
第四章 不確定性原理
第五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第六章 黑洞
第七章 黑洞不是這麼黑的
第八章 字宙的起源和命運
第九章 時間箭頭
第十章 蟲洞和對間旅行
第十一章 物理學的統一
第十二章 結論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伽利略·伽利雷
艾薩克·牛頓
小辭典
感謝

作為一本宇宙學新理解的經典著作,

《時間簡史》插圖本是探索時間和空間秘密的引人入勝的故事。

《果殼中的宇宙》——懂與不懂都是收穫


天空為什麼是黑的?


宇宙是有限大的么?


牛頓的定律可以解釋完整的宇宙嗎?


相對論的名字從何而來?


目前相對論的進展如何?


以前航海靠天上星星的位置判斷,天上的星星不動么?


從小到大伴隨我們成長的問題,你在什麼時候遺忘了嗎?

《果殼中的宇宙》書名源自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的台詞


我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仍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


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

霍金把我們廣闊的宇宙隱喻成一顆果殼,果殼上的量子皺紋包含著宇宙中的所有密碼。認為在廣義上,粒子、生命和星體的處境都和果殼相似。




伽利略望遠鏡也不過400年,牛頓用他創立的微積分,說明了天體的運行,因此我們去了月球,也去了火星......

那宇宙會為什麼會膨脹呢?


宇宙確定了我們所在的實時間中的歷史,在這個歷史中宇宙在空間的每一點都相同,所以它在時間中膨脹。



在《果殼中的宇宙》這部新作中,霍金把讀者帶到理論物理的最前沿,真理在那裡甚至比幻想更令人眼花繚亂。

他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制約著宇宙的原理。


該書

獲得安萬特科學圖書獎

(該獎項是世界最知名的科普圖書獎之一),圍繞

主題是宇宙學

,涉及廣義相對論、量子論、黑洞、暴脹、時間旅行、弦論、超引力等諸多前沿概念。

霍金以他獨特的熱情,

邀請我們一起進入非凡的時空遨遊

。這個旅程用大量色彩繽紛的插圖,呈現物理學家認知中的宇宙奇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相對論簡史
第二章 時間的形態
第三章 果殼中的宇宙
第四章 預言未來
第五章 護衛過去
第六章 我們的未來?《星際航行》可行嗎?
第七章 膜的新奇世界


                                                                                                               


正如古諺語所說的:充滿希望的旅途勝過終點的到達。我們追求發現,不僅在科學中,而且在所有領域中激起創造性。

                                

《大設計》——霍金近10年間的首部經典巨著


 


宇宙何時並如何起始?


我們為何在此?


為何是有非無?


何為實在本性?


為何自然定律被這麼精細地調諧至讓我們這樣的生命存在?


以及我們宇宙的表觀「大設計」能否證實使事物運行的仁慈的造物主?


科學能否提供另一種解釋?



科技發展到今天,沒人懷疑地球是圓的,宇宙起源於大爆炸的說法也有不少人相信,但有一個根本的問題仍沒有回答:是「誰」製造了大爆炸、引發了宇宙的起源?






霍金的《大設計》給了這個問題一個比較明確的回答:宇宙完全可以從無到有地自發產生,根本不需要外界力量(比如上帝)的幫忙。




有關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基本的問題,

霍金用精彩簡樸的非專業術語,向我們展現物理學最前沿的思考。

人類花費了幾千年才從神話的朦朧走向理性的澄清智慧生命逐漸意識到,宇宙整體及其萬物是由規律制約的。

宇宙和萬物的演化不只經歷一個歷史,它們經歷所有可能的歷史。根據量子論,宇宙不僅具有單獨的存在或歷史,而且同時存在每種可能的歷史。這對因果論本身提出疑問。


這是一部簡潔的驚人的附有大量插圖的指南,一些新發現正在改變我們的宇宙觀和傳統信念。

沒有任何一本書像《大設計》這樣信息豐富,這樣刺激。

目錄 :


譯者序
第一章 存在之謎
第二章 定律規則
第三章 何為實在
第四章 可擇歷史
第五章 萬物理論
第六章 選擇宇宙
第七章 表觀奇蹟
第八章 偉大設計
小辭典
感謝

你見過什麼樣的宇宙?是星羅棋布的夜空,還是電影《星際穿越》里的奇思妙想?

捧起《霍金三部曲》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物理學家的宇宙奇觀。


從力學、相對論,量子理論、M理論...

《霍金三部曲》試圖回答

物理學和哲學的終極問題: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霍金三部曲》


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

小編推薦,

126

元/套

重要提醒

:由於

新疆、西藏

運費較貴,所以新疆、西藏的朋友如要購買,每套書需

補收30元

運費差,請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單,感謝您的理解!




  小編提醒:


1、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滿意,可聯繫

寄件人

處理;


2、

7天

內可與

寄件人

協商退貨,

15天

內仍為您保留換貨的權利;


3、

全國包郵,貨到付款

,敬請放心購買。


  購買方式:



點擊下面

閱讀原文

,填寫

姓名、電話、收貨地址

即可下單,這邊會儘快發貨,貨到付款。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趣聞 的精彩文章:

賀衛方:歷史深處的憂思
科學家為什麼堅信有外星文明的存在

TAG:天下趣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