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髮長遠心,量力而行

髮長遠心,量力而行

發心勇猛很好,但要量力而行,如果令自己太多壓力或愧疚,會損害到長遠的修行,那就適得其反了。不要「涸澤而漁」,精進也需要方法,如果內心的準備還不夠,決心還不夠,行為上的過度精進就會損害長遠的動力。暫時的止息是為了更好的前進。

佛弟子修慈悲、修忍辱,不等於不能說「不」。超出能力之外的布施,對信心會產生損害。現在能做到的儘力去做,現在做不到的要發願,希望將來具足力量做到,這就不是矛盾,而是一種動力了。

要幫助別人,自己先要有更強的能力,無論從財力還是心力上都是如此,因此自己的學習和修行是根本。

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儘力去做就好。救度眾生,不能執著於一時、一事、一點,否則就會增加很多煩惱。唯有引導眾生究竟解脫才是圓滿的救度,要發大願。

聽聞了一個道理,但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到,這要打一個問號。所以並不是外在行為的矛盾,是自己內心力量不足的矛盾,自己對這個道理信心和理解不足的矛盾。什麼境界的人,做什麼樣的事,雖不必在果相上盲目效仿自己做不到的行為,但也不要質疑和否定它的意義,而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實踐、去體會。

菩薩確實要在生死中修行度眾生,不離輪迴,但這是佛菩薩的境界,並不代表自己能夠做到。想要效學佛菩薩,不是直接把佛菩薩果地的境界當做自己的境界,而是要效學佛菩薩因地的行誼。思維無常、苦諦,發大願,培養信心、皈依心,策發精進力,這些都是我們現階段要努力的。

要修行,增長自己的福德與智慧,才能更好的幫助別人。學佛的人要很注意:不要覺得學了佛自己就是佛菩薩了,要把自己當做一個稚嫩的孩童,有好的心愿,但能力上還有很多不足,要好好學習、好好成長。不要急求眼前的果相,要有長遠的心、種因的心、希望的心。

佛法的道理,對初學者而言還只是道理,不可能立刻轉化為內心實際狀態。菩薩的行誼是果地的顯現,若自己內心無真實功夫,僅在行誼上效仿,無有大益。學佛,不是要勉強去模彷彿菩薩果位的功德,而是要學習他們因位的努力,建立信心、樹立宗旨、深信因果,打好基礎,一步步走上來。

丹霞禪師把佛像劈來燒火,那是祖師「破一切相、破一切執」的示現,到了這個境界才能做這樣的事,不可視為普通行為,更不可狂妄模仿。獅子能夠輕易跳過的懸崖,兔子若去模仿,只是粉身碎骨而已!

修行有必經的過程和次第。初學者,追求自我的解脫是根本動力,在此基礎上再推己及人,這樣的心是真實的;大菩薩無我發心,是修行的果相,無法用這個境界去硬套,要求自己或別人。

在山腳的人問山頂的風光,即使看到了山頂風光的照片,自己也還在山腳。好好走現在腳下該走的路,到了山頂自然就懂了。修行不是追求高深莫測的境界、探究各種自己不懂的理論,而是踏踏實實從自己的身心上入手,觀察認識自己的貪嗔痴慢,樹立正見、培養願力,在每一個具體的人與事上用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吳京被「騙」6000萬: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暗中標著價格
母音老人:這就是「不二法門」!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