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風詞韻 留別王維

詩風詞韻 留別王維

留別王維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注釋

寂寂:落寞。漢秦嘉《贈婦詩》:「寂寂獨居,寥寥空室。」竟何待:要等什麼。

朝(zhāo)朝:天天;每天。《列子·仲尼》:「子列子亦微焉,朝朝相與辯。」空自:獨自。南朝梁何遜《哭吳興柳惲》詩:「樽酒誰為滿,靈衣空自披。」

故人:舊交;老友。《莊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違:分離。

當路:身居要職的當權者。宋陳亮《庶弟昭甫墓志銘》:「疇昔之年,當路欲置我於死地,病餘而繼以囚系。」假:寬假,優容的意思。

索:一作「寂」。

故園:舊家園;故鄉。唐駱賓王《晚憩田家》詩:「唯有寒潭菊,獨似故園花。」扉(fēi):門扇。

譯文

這樣寂寞我還在等待什麼?天天出門求仕卻一無所獲。本打算歸隱山林尋找佳境,又因與故友離別深感惋惜。身居高位者誰能保薦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我這寒士只應該甘守寂寞,還是回到故園閉門隱居吧!

鑒賞

第一聯寫落第後的景象:門前冷落,車馬稀疏。「寂寂」兩字,既是寫實,又是寫虛,既表現了門庭的景象,又表現了作者的心情。一個落第士子,沒有人來理睬,更沒有人來陪伴。只有孤單單地「空自歸」了。在這種情形下,長安雖好,也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他考慮到返回故鄉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試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聯寫惜別之情。「芳草」一詞,來自《離騷》,王逸認為用以比喻忠貞,而孟浩然則用以代表自己歸隱的理想。「欲尋芳草去」,表明他又考慮歸隱了。「惜與故人違」,表明了他同王維友情的深厚。「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兩句,說明歸去的原因。語氣沉痛,充滿了怨懟之情,辛酸之淚。一個「誰」字,反詰得頗為有力,表明他切身體會到世態炎涼、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賞識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維,這的確是太少了!一個「稀」字,準確地表達出知音難遇的社會現實。這在封建社會裡是具有典型意義的。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表明了歸隱的堅決。「只應」二字,是耐人尋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來歸隱是唯一應該走的道路。也就是說,赴都應舉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場誤會,所以決然地「還掩故園扉」了。綜觀全詩,既沒有優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辭藻,語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語。對偶也不求工整,卻極其自然,毫無斧鑿痕迹。然而卻把落第後的心境,表現得頗為深刻。言淺意深,頗有餘味,耐人咀嚼。

創作背景

此詩是孟浩然游京師,應進士試,失意後所作。據《舊唐書·文苑傳》載,孟浩然「年四十,來游京師,應進士不第,還襄陽」。於是孟浩然決定歸隱山林,但不忍心與朋友分別,就寫下了《留別王維》這首詩。

作者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歡迎下載【文藏】手機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每日館藏】玉版
對話李翔:「水墨」概念越來越熱,是流行還是必然?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