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應該這樣吃

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應該這樣吃

小編導讀:

民以食為天,吃是中國老百姓的一件大事。飲食不僅能填飽肚子、滿足口腹之慾,還與健康關係密切。一日三餐應該怎麼吃?聽聽專家怎麼說——

飲食與健康、養生關係重大,養生要從關注一日三餐做起。我把自己飲食養生的觀點,概括成了一首詩,分享給大家。

飲食養生在平常,

食慾譜味性質量。

不及太過均非宜,

知常達變守中講。

量出為入善轉化,

運動鍛煉思想敞。

辟穀當悉氣機運,

凡人仙境道無兩。

這幾句詩都說明了什麼問題呢?是說通過飲食保健達到養生效果,應體現在平常生活的飲與食之中。

1

食慾譜味性質量

飲食養生必須注重食慾、食譜、食味、食性、食質、食量幾個方面。

食慾

食慾是飲食前對食物的慾望,這是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結果,良好的食慾,更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轉化,所以,按食慾進食是養生飲食的首要條件。

食譜

食譜是指飲食的類別、系統和飲食習慣。人們要儘可能拓寬食譜,使飲食多樣化,有利於從多角度、多渠道獲得人體必需的豐富營養,不需經過多層轉化,更有利於機體的直接吸收代謝和利用。

食味

食味是指食物的酸、苦、甘、辛、咸、淡、澀七味,這是植物和動物食品本身所具有的味,中醫認為每一味都有它的作用效果,可用於養生保健治療和康復。

食性

食性是指食物的寒、熱、溫、涼、平五性,這是植物和動物食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中藥一樣,性和味共同作用,構成飲食物補充營養、保障健康、防治疾病的作用。當然性味用之不當,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食質

食質是指食物的質地,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質,這是多種多樣食品的本質區別。不同的地域生長著不同的食物,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即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但社會的發展、交通的發達,使食品類別的地域性區別越來越小,且原來四季分明的蔬菜水果也模糊了時間界限。

那麼,反季節食物到底好不好呢?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天然食物的寒熱溫涼四性是與季節相反的,即夏季的食物多具有寒涼性能,冬季食物多具有溫熱性能,這是天然造化的陰陽平衡,對人體與環境氣候的關係具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反季節食物違背了自然規律,對人體健康是有影響的。

另一方面,反季節食物的生長,也必然隨著環境氣候的變化而改變性能,人們也應當順應這個潮流進食,畢竟反季節食物使一年四季飲食多樣化,為機體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營養物質。

食量

食量是指食物的數量,包括每日的飲食次數和每次的食量。一日三餐是古人遺留下來的風俗習慣,既然人在進化過程中已形成此習慣,就要按一日三餐進食。因為長時期的條件反射使機體產生了生理變化周期,在消化液分泌旺盛時進食,食物就能消化充分、吸收完全,有助於養生保健。否則,消化液分泌旺盛時沒有進食,消化液會侵蝕胃腸道,久而久之易形成消化道潰瘍,而在消化液不分泌時進食,會造成消化不良。

所以,從養生保健的角度講,除非特殊情況,應當每日三餐按時進食,不主張加餐或減餐。每次的食量以吃飽而不過度為宜,所謂吃飽是指腹部有飽感卻不撐脹,且至下次吃飯時仍有食慾。因為人與人的食量有較大差別,故要因人而宜。

2

不及太過均非宜

不及是太少沒有達到,太過是太多、超過適度,無論是食慾、食譜、食味、食性、食質、食量,都存在不及與太過的問題。

食慾、食譜好理解。食味不及是不喜歡吃某一味或幾味;食味太過是過嗜七味中的某一味或幾味。食性不及是該吃而未吃寒熱溫涼平的某一性或幾性;食性太過是過食偏嗜一性或幾性。不及和太過,久而久之都不利於養生保健,甚至還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食質不及是指吃的食物缺乏營養,達不到機體需要,造成營養不良;食質太過是指過食含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多的食物,使營養過剩而致病。

食量的問題,筆者建議餐數與食量要匹配,一般不主張少食多餐,特殊情況如需要少食多餐,總量宜適中,不應太少或太多。

3

知常達變守中講

知常就是知道常規,達變就是通達變化,要依據生活條件、生活環境、生活狀態的變化,以及疾病狀態而變。守中是不太過無不及。

4

量出為入善轉化

量出,一是指消耗狀態,如運動量的多少;二是指代謝的快慢,這與身體素質及年齡有關。入,是指進食。量出為入,就是根據消耗和代謝情況,決定進食。機體的出與入是經常改變的,所以,進食多少要據情變化。

5

運動鍛煉思想敞

運動鍛煉和思想心理作用,是食物消化吸收的重要方面。運動可以強化代謝功能,增加營養物質的吸收轉化;思想開闊,心胸寬敞,可減少心理負擔,都是健康飲食的重要保障。

6

辟穀當悉氣機運

辟穀要建立在機體氣機通暢、氣強盛的基礎之上,有其方法可循,不可盲目節食減食,甚至絕食。

7

凡人仙境道無兩

一是要因人因時因地因境而宜,二是要循序漸進,三是以身體舒適為度。

以上這些原則,說來平淡無奇,卻需細細體會,把它們落實到日常的飲食習慣中去。如此,才能讓自己的一日三餐有法可依,不會因為這個專家說吃綠豆好,那個專家說吃紅豆好而無所適從,在日常生活中實現養生的目的。

《中醫食養保平安——中醫飲食養生【羅增剛 】》

(點擊封面,立即購買好書)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吃」是頭等大事,也是人類的本能,但「如何吃」卻不是那麼簡單,吃得不對非但無益,還可能有損健康,正所謂「禍從口出,病從口入」。本書正是一本教你如何「吃」的書。書中詳細介紹了中國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和豐富的藥物食物資源,教你如何在不同季節選擇適宜飲食,針對不同臟腑以及不同體質如何通過飲食加以保養,對於日常生活中容易困擾大家的飲食問題一一解答。熟讀本書,可以「吃」出健康,「吃」出長壽,「吃」出快樂。

本文選自「中醫健康養生官方號」微信公眾號,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和文中插圖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皮膚痒痒癢,撓抓亦無用,老中醫雙管齊下,止癢於無形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