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親戚做客只想躲屋裡?小心,可能真有病…

親戚做客只想躲屋裡?小心,可能真有病…

眼看著春節假期就要結束了,不知道各位父老鄉親有沒有度過一段溫馨的時光呢?對於很多朋友來說,春節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在家吃吃喝喝躺平。肥宅的快樂,是一年最大的享受。

(圖源:微博)

可另外一些網友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吐槽,分享了自己因為過節,和爸媽一起走親戚時的血與淚。還是學生的被問成績、考研;畢業工作的單身狗被催婚;結了婚的被問啥時候生娃生二胎。

(圖源:微博)

只要一出家門,春節禮數套路就悄然襲來,弄得人哭笑不得。這時候估計好多人都想大喊一句:「媽媽,我真的只想在家宅到天荒地老!」

但調侃歸調侃,死宅這樣的行為,其實暗藏著許多「玄機」。嚴重的死宅,別說春節想宅在家,他們可能一年三百五十天都只願意待在家裡,甚至可能在家都只想待在自己的床上。

(圖源:微博)

這樣的人里,有一位名叫Anna Gekoski的心理學博士,前幾天就分享了自己五年以來的心路歷程。

(圖源:Anna Gekoski)

讀大學時,因為學業和青春期等等的壓力,Anna開始有了恐慌發作Panic Attack的癥狀。她會突然覺得噁心、心悸,有時候身上也會一陣陣發燙,總覺得有什麼不好的事情會發生。

漸漸的,這樣的發作變得越來越頻繁,她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恐懼-心悸-嘔吐-心跳過速-幾近昏厥。漸漸的,她對出門這件事變得非常抗拒,寧願在家宅著,都不願意踏出家門一步。

(圖源:flickr 示意圖)

「外面的世界,實在是太恐怖了!」

可學習心理學的Anna,並不想放棄自己的人生,於是開始了「自我療愈」。以前,她遛狗時會和狗狗一起走到兩個街區外的公園。得病後,她強迫自己開著車出門去公園,然後坐在車上看著狗狗在附近溜達。

(圖源:Anna Gekoski)

車變成了一個「安全柱」,可以把她拴在安全範圍里。可是,害怕出門的問題仍然沒解決,只是暫時性地被屏蔽了。如果遇到不得不出門的情況,Anna就會再次陷入慌亂中。

後來,最開始還能開車出門的Anna,變成了只能在家宅著的死宅。

「我害怕旅遊,所以我不出去玩了;我害怕電梯,所以我開始爬樓梯;我害怕逛超市,所以後來只網購;我害怕上班,所以開始在家工作。最後,我連待在家裡都害怕了。

(圖源:flickr 示意圖)

最嚴重的時候,Anna連自己的房門都出不了。她害怕和家人說話,不想見任何朋友,一旦被打開房門,就會心跳加速,覺得自己要死不活。

踏入絕境後,Anna在家宅了好多個月,最後不得不在家人的幫助下,開始了治療。這一下,她才搞清楚自己如此恐懼出門的原因。她得的,是一種名叫Agoraphobia廣場恐懼症的焦慮症。

(圖源:mayoclinic)

顧名思義,廣場恐懼症,講的就是人對周圍環境,尤其是開放空間、公共場所、甚至家裡客廳的恐懼。

(圖源:flickr)

但得了這種恐懼症的病人,迫切想逃離的背後原因,其實大多並不是真的害怕這些地方本身,而是這些地方關聯到的處境和情況。

病人會覺得「這種地方/場景帶來的東西根本逃脫不了,太讓人尷尬了!」

(圖源:微博)

與此同時,得了廣場恐懼症的病人非常的敏感,無論是單獨待在家裡,還是在熱鬧的地方,如果不是自己覺得可以掌控和有安全感的地方,都會變得特別的緊張和不安。

(圖源:wikimedia)

那麼,這樣的恐懼症,到底能不能治好呢?和廣場恐懼症抗爭了五年的Anna介紹了自己的治療過程。

(圖源:Anna Gekoski)

首先,廣場恐懼症的病人需要正式的心理評估和醫療介入,自然緩解的過程非常緩慢。這也是為什麼最開始Anna「自我療愈」不成功,反而情況越來越惡劣的原因。

因為廣場恐懼症也是焦慮症的一種,病人也有較高的抑鬱症風險,所以Anna的醫生為她開了專門的抗焦慮處方藥物,並開始了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認知行為治療和暴露療法。

(圖源:wikimedia)

醫生和Anna進行了長時間的心理對談,並為她設計了循序漸進的治療方案。從房門到客廳,從客廳到後院,再到家附近的街道,和之後的學校、商場等公眾場合,一步步幫助她重塑了自己的生活。

(圖源:pixabay)

醫生、家人、朋友,還有家裡的狗把我從恐懼里拉了出來。雖然有時候我還是會有輕微的恐慌症發作,但至少不用再擔心自己陷入深度的恐懼中了。」

(圖源:flickr 示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廣場恐懼症的發病率,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多在18歲至35歲之間。年紀越大,發病數量越少,兒童則更加罕見。有研究表明,這樣的情況和病人們所處的社會文化息息相關。

(圖源:flickr)

想到每次想逃卻逃不掉的,和陌生長輩們吃飯敬酒說吉祥話;還有新聞里報道的,無數次在周末假期里,都被逼著去相親的「大齡男女青年」。真真兒是尬到想鑽地洞。

(圖源:微博)

青年們除了要應付學業事業個人生活,還得面對社會環境可能引發的各種恐懼症和焦慮症,也是超辛苦又不容易了。宅,是自我療愈的一種方式,但宅多了,也正好說明了這背後更多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報姐 的精彩文章:

志玲姐姐高空跳水美到逆天!但這替身咋這麼酸
又有明星被收智商稅:想減肥,喝桶油就行!

TAG:英國報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