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15年探索路終畫上句點!NASA宣布機遇號火星車任務結束

15年探索路終畫上句點!NASA宣布機遇號火星車任務結束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北京時間2019年2月14日清晨消息,有開始,就會有結束。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早就知道這一天必然會到來,不是今天,就是明天。但當消息真正傳來的時候,仍然難免失落。

謝謝你 機遇號

就在北京時間今天凌晨3點多,美國宇航局宣布,行星探索領域的里程碑,迄今最為長壽的火星車「機遇號」,可能已經永遠陷入了沉睡,無法再次蘇醒了。這位火星老兵已經在這顆紅色星球上行駛工作了15年之久,幫助我們極大增加了對於火星的認識。

在2018年6月份,機遇號遭遇一次全球規模的劇烈火星沙塵暴,受其影響,機遇號停止了與地球之間的通訊聯絡。在那之後,科學家們進行了超過1000次恢復聯繫的嘗試,但均沒有得到回應。昨天,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太空飛行控制中心的工程師們進行了最後一次通訊聯絡嘗試,仍然杳無音信。地球最後一次聽到來自機遇號的呼叫信號是在2018年的6月10日。

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坦表示:「正是因為有了像機遇號這樣的先行者,未來人類宇航員踏足火星才將成為現實的可能。」他說:「當那樣一天真的來臨時,人類踏足火星所留下的第一個腳印,其中一部分將屬於那些為機遇號項目心情工作的人們,以及他們所製造的那輛在火星上披荊斬棘,一路前行,為科學發現做出重大貢獻的小小火星車。」

2004年7月26日,來到火星的第180天,機遇號火星車拍下這張自己影子的有趣照片

根據最初指標,機遇號火星車的設計壽命僅有90天,行駛距離是1公里。但最終,機遇號極大地超越了這個指標值,其科學價值和耐久力遠遠超過了哪怕最樂觀人士的想像。機遇號的壽命比設計壽命長了60倍,其總的行駛距離是45公里,是設計的45倍。

美國宇航局總部科學任務委員會的副主任托馬斯·祖布岑博士表示:「10多年來,機遇號一直是行星科學探索領域的一個象徵,不斷高速我們有關火星潮濕的過去,潛在宜居環境以及火星荒蕪地貌的全新知識。」他說:「不論我們此刻正在經歷何種關於失去的痛苦,但令人欣慰的一點是,繼承機遇號遺志的新一代火星著陸器,包括好奇號火星車以及洞察號著陸器已經在火星表面,繼續我們的發現之旅。而在美國加州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無塵室之中,新一代的2020火星車也正在加緊研製。」

美國時間周二,通過設在美國加州的NASA深空網70米天線,工程師們最後一次進行了恢復聯繫的嘗試,從而結束了長達8個多月,旨在通過各種途徑恢復與機遇號火星車取得聯繫的嘗試努力。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火星漫遊車項目經理約翰·卡拉斯表示:「我們已經嘗試了每一種可能的工程學方法來恢復機遇號,我們現在判讀機遇號恢復聯繫的可能性已經極其微小,不再適合進行進一步的嘗試。」

經過7個月的太空飛行之後,機遇號火星車於2004年1月24日降落到火星子午線平原上。它的姊妹火星車勇氣號比它的著陸時間早大約20天,降落地點位於火星的另一側。在2011年5月份停止工作時,勇氣號一共行駛了大約8公里。

從機遇號火星車著陸的第一天開始,一個由工程師,火星車駕駛員和科學家組成的團隊便開始緊密合作,通過細緻規劃路徑,保障機遇號安全地從一個考察地點前往下一個地點。他們為這輛174公斤重的小車繪製細緻的周邊地形圖,以便確保其能夠安全地穿越礫石遍布的崎嶇地形,有時候它甚至需要在碎石堆上行駛,或者在斜坡上攀爬。最終,機遇號抵達了它最終停止工作時所在的「永恆谷地」。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米歇爾·沃特金斯表示:「作為機遇號火星車的最後歸宿所在,我想不到還有哪裡是比永恆谷地更好的選項。」他說:「這輛小車所達成的各項記錄,科學發現和韌性,正是人類奉獻,頑強和持久精神的最好象徵。」

來源:新浪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天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再見!「機遇號」
不要鋁,要鋼!

TAG:航天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