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知名車隊將使用3D列印技術改進賽車,以應對不同賽事需求

知名車隊將使用3D列印技術改進賽車,以應對不同賽事需求

知名車隊將使用3D列印技術改進賽車,以應對不同賽事需求

馬里奧·安得雷蒂是美國賽車運動歷史上最出色的車手之一。他和他的家族一直活躍於包括電動方程式錦標賽、印地賽車系列賽、汽車拉力賽在內的眾多國際級賽事,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最近,由馬里奧家族成員邁克爾擔任首席執行官的 Andretti Autosport 車隊宣布與 Stratasys 建立合作,雙方將藉助 Stratasys 公司在 3D 列印領域的專業設備和服務,來對車隊賽車進行改進,以滿足參與不同賽事的需求。

在合作之初, Andretti 車隊將利用 Stratasys Fortus 450mc 及 Stratasys F370 這兩款 3D 列印設備來加速車隊賽車關鍵零部件的設計和開發進程。作為全球知名的 3D 列印公司, Stratasys 在汽車競賽、運動護具、體育裝備的 3D 列印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本次合作一定會為Andretti車隊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儘管並未披露具體用於原型驗證或直接用於賽車裝配的 3D 列印零部件,但是整個Andretti 車隊顯然對與 Stratasys 的合作及日後系統性的 3D 列印應用充滿了信心。本年度,車隊還將征戰包括 2019 印地賽車、世界拉力錦標賽在內的多場重要賽事。或許屆時我們就能看到車手們駕乘著藉助 3D 列印技術改進的賽車馳騁賽場的英姿。

3D列印技術助明尼蘇達大學改善抗癌藥物的研究

近日,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正開始使用生物 3D 列印技術來創建更準確的模型來研究癌細胞和治療方法。

之前,觀察細胞的傳統方法是將組織樣本夾在兩個載玻片之間並在顯微鏡下觀察,玻璃載玻片將所有物體放在同一平面上,這樣顯微鏡的單個焦距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大範圍的細胞活動。或者,可以將顯微鏡直接放置在平坦的培養皿上以觀察其表面上的樣品。這兩種方法都有相同的缺點:它們創建的 2D 環境無法準確複製我們體內存在的自然 3D 環境。

但生物 3D 列印可以複製 3D 環境,並在這些環境中精確定位細胞和藥物,為人體提供更準確的模擬,使細胞能夠像往常一樣表現。 藥物的功效取決於實驗室觀察到的與我們體內細胞活動相匹配的細胞活動,準確的模型對於實現這種匹配至關重要。

3D 列印能夠準確地模擬人體內部結構,而且其創建複雜幾何結構和環境的能力是傳統工藝所無法比擬的。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項目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未來它在醫療領域的發展潛力將不可估量。


奢侈手錶買不起!那3D列印的奢侈手錶呢?

手錶作為一種彰顯身份和品味的工具,必然有著昂貴的身價。其價值之高,讓普通人難以接受。有一句話叫「窮人玩車,富人玩表」,由此可見手錶是多麼貴重的東西。

買一個帶陀飛輪表芯的機械腕錶動輒需要花費上萬美金。如果你不介意買一個塑料做的, 並且大一號的陀飛輪表芯手錶, 3D 列印技術可以讓你嘗嘗鮮。陀飛輪表芯是由著名的製表大師寶璣在 1795 年發明的,並在 1801 年獲得了專利。陀飛輪表芯是高檔腕錶的核心結構。

3D 列印的塑料陀飛輪表芯實際上是一個放大的模型。它雖然不實用,但是絕對的吸引眼球。除了滾珠軸承部分,該模型的其餘結構都是用可降解的 PLA 材料列印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科普,目的是讓人們更清楚的看到陀飛輪表芯的精湛工藝,並理解其工作原理。


NASA使用3D列印和激光技術造未來宇航服

美國宇航局正在研發新一代的宇航服,可以讓宇航員在火星表面自由行走。比起前一代宇航服而言,新款宇航服的活動部件較多,可滿足宇航員進行各種複雜動作的需要,最終版本的宇航服將在近期進入測試階段,科學家認為未來 20 年內宇航員有望穿著這樣的宇航服在火星表面行走。在設計與製造過程中,工程師使用了最新的製造技術,比如 3D 列印和激光技術來製造宇航服,宇航員甚至可量身定做適合自己身材的宇航服。

美國宇航局正在設計的下一代宇航服,採用了仿生學設計的熒游標志,可在昏暗的光照條件下作業, 美國宇航局未來太空行動工作組成員認為這款宇航服研發的目的是要在行星表面行走,在未來的火星任務中將扮演重要角色,行動上更加靈活。工程師將該宇航服命名為 Z-2 ,在原型設計時參考了仿生學的思路,比如水生生物的生物熒光特性,這些生物可在難以置信的深海中活動,它們的游泳與發光特性有助於在深海中生存,宇航服的外表設計也參考了爬行動物的皮膚,這使得這款宇航服可勝任未來大部分太空任務。

仿生學的設計讓宇航員們不會沾染火星上的塵埃,這一點對未來執行火星登陸任務至關重要,因為科學家發現火星上的塵土對宇航員的呼吸系統有明顯的危害,之前阿波羅登月任務中宇航服上沾染了月球塵埃,據宇航員反應,月球塵埃有種火藥味。

美國宇航局航天服工程師艾米·羅斯認為 Z-2 宇航服改進了艙外行走的能力,在微重力環境中可以行走自如,其性能遠遠超過目前在國際空間站上使用的宇航服,而且穿戴也很方便,預計在近期投入測試。 Z-2 宇航服前胸上的熒游標志在未來登月任務中可能會發揮較大的作用,尤其在光照條件並不是非常好的撞擊坑陰影區可以讓宇航員清楚隊友的位置,整個構造和用料也較為耐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D造 的精彩文章:

3D造雲列印祝大家身體健康,豬年大發
3D列印火星棲息地挑戰賽!3D列印居然還能這麼玩!

TAG:3D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