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孤本被鑒寶專家判為假貨,讓他僅以2萬元撿漏,再以160萬賣出

孤本被鑒寶專家判為假貨,讓他僅以2萬元撿漏,再以160萬賣出

玩收藏,「漏」與「雷」往往只在一念之間。經驗充足眼力高超的人那叫撿漏,光聽故事人云亦云的人那隻能踩地雷!但還有一種是別人給機會。有時候過於信任所謂的專家,偏聽偏信,往往能把大好的機會讓給他人。今天就來說說這件又是一起誤判便宜了別人的故事。

古寺廟(配圖)

事情的起因源自山西的一座古寺廟裡,歷經數多年,寺廟破敗不堪,香火難以為繼。廟裡的僧人不得不拿出一些殘舊的古物來換取一些金錢。在2005年的時候,一位小販僅以收廢品的價格將廟裡的一堆線裝古書給買下來。然後又以1500元轉賣給了另一個書販。幾經轉手,誰也沒注意到這堆書里品相最差的那一本,這本書破敗腐朽,實在讓人提不起來興趣。本著賣掉就不虧的心理,有位藏家僅僅用幾枚民國徽章,就在小販手裡換回了這本最破的古書:《金剛經》。而10幾年前,也正是鑒寶節目在電視上最火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喜歡找一些傳家寶,然後上節目給專家掌眼,期待著能讓專家金口一開,一夜暴富!這位藏家買下書後,自然也是隨大流,剛好有一期鑒寶節目在山西尋寶,便去參加了一次。

鑒寶現場(配圖)

然而和大多數藏友碰到的情況基本一樣,經歷了熱火朝天的海選排隊之後,終於把這本書拿到台上請某位著名專家鑒定,得到的卻只有寥寥幾個字:「這東西不對,不怎麼值錢。」在當時,專家說得話在藏友們心中就是真理。既然專家說不對了,那基本就沒希望了。但藏友雖然被專家的話打擊了,還是覺得這本書的紙張厚實,老舊自然,其包漿根本不像是現代能作偽出來的,無奈之下只能聯繫上在成都的朋友郭先生,希望他能來看看,本著能賣一點是一點的想法,如果能看中的話,就趕緊賣給他得了。這位郭先生在成都高升橋開有一家古書店,收藏有四五千冊古書,手中不乏有妙復軒評點《紅樓夢》這樣的精品古籍。對古籍善本收藏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聽聞朋友描述的經歷之後,便馬上坐飛機到了山西去看看此書的真面目。

郭先生

憑藉多年的經驗,郭先生上手一摸就知道此書不簡單,肯定不會晚於明代。判斷紙張年代是高深的學問,簡單說「時代越早,紙張越厚」。從上古到秦代的簡牘時期,秦代到唐代的捲軸時期,它們大多都已經絕跡,所見基本上都是出土的一些斷簡殘篇。所以說如今的古籍收藏以宋版書籍為最古,並以宋版書為最佳。此本《金剛經》紙張是北方地區的染黃紙,多麻纖維成分,徐徐展開,歷史滄桑之感撲面而來,絕對是一本宋代古籍。如此難得的珍本竟被說成假貨,郭先生認為可能是此書沒有年代和著錄,所以導致專家誤判。他果斷提出要買下此書,藏友剛開始要價10萬,郭先生覺得太高,好說歹說才用了2萬元購買下來。買回去之後,郭先生馬上找一些相熟的朋友過來幫忙參考,果然,這本《金剛經》是南宋時期的,而且查遍資料市面上沒有任何相同的品種,也就是說,這是一本價值連城的孤本!

南宋孤本《金剛經》

這部《金剛經》總長10.55米,高33.2厘米,框高24.5厘米,共20版。從題記考察,是當時一名叫姚鈞的男子為其母霍氏百日忌辰專門奉請的,存世僅此一本。因為長久供奉在家中,因此得以完整保存至今,雖有破損,但內部保存完好。它對研究我國古代北方刻書、雕版印刷史和古代佛經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郭先生得到之後想要轉手,但絕不賣給私人,因為怕流到國外去,有人出300萬都沒有賣,並且放出話來:「這本書非公立圖書館不賣!」當時國家圖書館還特地和郭先生溝通,但因為價格原因還是沒有談攏。最終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館長李昭淳,咬著牙以160萬元的價格買下。從此,中山圖書館也終於有了他們的鎮館之寶!

中山圖書館

如果當時鑒寶專家判斷這本南宋《金剛經》為真品,那麼郭先生不可能僅以2萬元的價格就買過來。實在是專家給機會,讓他撿了一個大漏。所以藏友們在收藏過程中切忌一味聽信專家的話,畢竟是人就會犯錯,不可能每次都能精確判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像郭先生那樣,自己掌握深厚的鑒賞知識,才能立足於不敗之地!而中山圖書館也是這本《金剛經》最好的歸宿,為以後的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的貢獻。對此館長李昭淳還興奮的說「這不僅是鎮館之寶,也堪稱是鎮省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大視界 的精彩文章:

深藏幾百噸寶物的古墓,被數十萬大軍盜掘,被大炮轟炸,依然完整

TAG:收藏大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