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小行星採礦致富?醒醒吧,在人類登陸火星以前沒有此需求

去小行星採礦致富?醒醒吧,在人類登陸火星以前沒有此需求

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許多人開始打小行星的主意。近年來,各國科學家提出了開發小行星資源的方案,例如讓探測器登陸小行星進行開採、把一顆小行星抓回月球軌道開採等等。最近,奧地利科學家提出的設想,為五花八門的小行星開採攻略譜寫了新的篇章。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近日報道,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專家托馬斯o邁因德爾及團隊提出,人類可以將空間站設置在一個自轉的小行星內,從「內部」開採小行星資源。該研究發表在美國阿奇夫論文預印本網站上。

對於這一開發熱潮,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認為,目前看不到這樣的需求。

在小行星內部建站?只能防輻射而已

雖然目前開採小行星的設想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基本想法都是將探測器發射到小行星上,開採資源後帶回地球,或直接在太空用於建設。

邁因德爾團隊卻認為這種方式無法實現。因為大多數小行星重力很弱,常規挖掘的撞擊力足以將設備反推到太空中。按照他們的想法,如果將空間站模擬成圓柱體,建在一個自轉的小行星內部,就會產生人造重力,以便進行開採,同時可以保護採礦平台及航天員免受輻射等環境危害。

不過,怎樣將空間站「植入」小行星內部?如果是通過挖坑,豈非與直接開採一樣會面臨微重力的尷尬?記者的這些疑問,在外媒報道中沒有找到答案。

拋開工程問題不談,楊宇光認為,該設想確實有一點好處。他說,無論是登陸月球還是火星,都會用土壤填埋基礎艙以抵禦輻射。如果要長期在小行星上進行開採,進入其內部相當於得到了一層輻射屏障。但其意義僅此而已。「我認為這件事還非常長遠。」他表示。

邁因德爾自己也對媒體說:「科學研究和科幻小說之間的界限在這裡有些模糊。我認為對小行星資源進行真正的開採,至少還要等20年左右。」

想靠開採小行星發家致富?目前沒有此需求

除了漫長的等待,也許並不像想像中那麼美好。首先要面臨的是距離。

楊宇光說,即使是近地小行星,距離地球最近時通常也有數百萬公里,人類訪問一次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如果沒有穩定的貨運補給,航天員生活會有很大困難。「畢竟現在人類重返月球都很難,登陸小行星雖然比登陸火星難度小,但要長期駐留,也是規模很大的工程。」他表示,「我認為未來20年內不會發生。」

另一個問題是,開採小行星資源能帶來多大效益。以耗資巨大的阿波羅計劃為例,多次無人、載人登月活動帶回的月壤,總共不過382公斤而已。楊宇光認為,在小行星上開採資源帶回地球,從經濟角度說毫無意義。「沒有什麼元素或礦物是地球上發現不了的。即使是地球上很稀有的礦物,開採成本肯定也比去小行星上開採要低得多。」他說,除非是基於科學考察目的,帶回少量樣本進行研究,這會有很大的科學價值。

要說利用小行星資源,楊宇光認為原位利用才有價值。「例如從小行星岩石中提取可以製作推進劑的物質,或是可用的材料,直接在現場生產製造,這比帶回地球實用得多。」他說。

綜上所述,希望靠開採小行星發家致富的小夥伴們可以醒醒了。楊宇光表示,無論是科學探索還是原位資源利用,都是很長遠的事。至少在人類登陸火星以前,基本看不到這樣的需求。

(原標題:去小行星採礦致富?醒醒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前沿科技 的精彩文章:

分眾傳媒:將回購總額調整為15億元至20億元
消息稱蘋果3月25日舉行發布會 或正式推出新聞訂閱服務

TAG:看前沿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