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瘧疾治癒癌症」?放棄正規治療之前必須知道這些!

「瘧疾治癒癌症」?放棄正規治療之前必須知道這些!


  來源: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最近「瘧原蟲治癒癌症」的文章還在發酵,在營銷號的推波助瀾下,患者已經把臨床試驗諮詢電話打爆了!



  這件事兒,我已經寫過一篇科學解釋的文章(用瘧原蟲治癒晚期癌症,靠譜么?),提醒大家要冷靜看待。結果被很多人罵是「漢奸」,「看別人出名眼紅」,「蹭熱度騙點擊」。


  心理素質不好的人,真的不要做科普,尤其不要闢謠。

  我很少闢謠,就是深知它費力不討好。相比真相,很多人更願意無條件相信「希望」。所以才有權健帝國,所以才有無數「神醫」。


  本來我已經不想討論這事兒,也拒絕了所有媒體採訪。但今天為什麼又寫了這一篇?


  因為越來越多後台讀者反映,家裡病人堅信網上信息,已經開始拒絕正規治療,就等著用瘧原蟲!


  我無法坐視不理。雖然肯定又要被罵,我還是要再說一次,瘧疾治療晚期癌症效果遠沒有大家想像的好。它只是眾多抗癌試驗中的一個,不是救命稻草!


  這真不是我瞎說,不信大家看看中科院直接參与研究的科研人員給我的留言。



  看到了吧,不管媒體怎麼吹捧,研究者自己其實很清楚,這個東西「作用有限」,還在研究早期!


  自媒體很聰明,用一些關鍵詞成功觸動了大家的神經:中國原創,央視,院士,中科院,青蒿素,諾貝爾獎,屠呦呦,以毒攻毒,純天然,治癒晚期癌症。。。。。。


  營銷號為啥這麼干?因為對他們而言,點擊量就是收入,不僅有廣告,還有無數熱血沸騰的群眾打賞。根據我的觀察,僅靠「瘧疾治癒癌症」這一篇爆款文章,某些營銷號的收入就能超過10萬。


  真相併不重要,流量才是王道。

  最可悲的是,連團隊自己去投訴都無法刪掉營銷號的文章。



  如果沒有監管,我們註定長期生活在垃圾信息的糞坑裡。自媒體時代,獲得信息越來越容易,獲得真相卻越來越難。


  「瘧原蟲治癒癌症」這件事兒,在科學上其實真的沒有那麼複雜。


  1:簡單說」瘧疾高發的地方,癌症發病率低「是不能證明瘧疾能抵抗癌症的。由於瘧疾爆發地區普遍屬於落後地區,而落後地區癌症發病率整體低於發達地區,是常識。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包括人均壽命低,根本沒有得癌症的機會,也可能是醫療水平差,根本診斷不了癌症。


瘧疾爆發地區常常是落後地區。圖片來源:Pixabay

瘧疾爆發地區常常是落後地區。圖片來源:Pixabay


  2:「瘧原蟲治癒癌症」屬於早期研究,目前參與人數還太少,也沒有正式的臨床研究論文,所以療效和副作用都屬於未知。


  3:從有限數據來看,單獨用瘧原蟲治療的效果並不好,加上反覆感染帶來的持續高燒等副作用,治療的風險收益比是不清楚的。對患者而言,應該優先考慮標準治療,「瘧原蟲」不應該做為首選方案。


  4:我認為任何科研項目,尤其是臨床項目,應該先發表相關研究論文,向業內公布統計數據,再向大眾傳播,不然可能導致嚴重誤導,甚至耽誤治療。大家可以去看我寫的每一篇抗癌新葯文章,都有生存曲線,都有參考文獻,就是這個原因。

  再強調一遍,我只提供盡量客觀的信息,治療的選擇永遠需要患者和家屬自己來做。我只是希望大家更清晰地知道,自己選擇的是什麼。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我上篇文章寫過,「瘧原蟲治癒癌症」的想法其實並沒有那麼稀奇,100多年前,美國的外科醫生威廉·科利就已經做了類似的事情。



  它直接把致病活細菌注射給癌症患者,誘使持續發高燒來抗癌。 這就是所謂的「科利毒素」療法,被認為是第一批現代腫瘤免疫治療試驗。


1891年,一位35歲的義大利癮君子佐拉,脖子上長了一個大腫瘤,沒法吃東西,位置也沒法手術,基本就是等死了。威廉拿著帶活細菌的針管,前後給佐拉注射了幾十針。佐拉果然得了丹毒,高燒到41度。而且,伴隨著發燒,他的腫瘤果然開始減小,兩個禮拜後,腫瘤消失了!

1891年,一位35歲的義大利癮君子佐拉,脖子上長了一個大腫瘤,沒法吃東西,位置也沒法手術,基本就是等死了。威廉拿著帶活細菌的針管,前後給佐拉注射了幾十針。佐拉果然得了丹毒,高燒到41度。而且,伴隨著發燒,他的腫瘤果然開始減小,兩個禮拜後,腫瘤消失了!


  雖然當時用的是細菌,而現在用的是瘧原蟲,但兩者是有很多相通之處的。它們的本質,都是希望用一種外源病原體來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從而達到殺滅腫瘤細胞的效果。


  「科利毒素」在上千人身上試過,但發明100多年來,從來沒被推廣,也沒有成為主流療法,為什麼?

  因為它無法證明整體上」受益>風險「!


  任何癌症治療,核心就是」風險收益比「。


  科學是有局限的,所以我們可以接受未知機理的療法,我們可以接受治療有副作用,但我們不能接受的,是一個整體風險大於受益的療法。


  「科利毒素」沒有成功,就是因為風險和受益不成比例。


  嚴重副作用比例很高,甚至可能導致患者死亡


  客觀有效率不高,絕大多數使用的患者是無效的。


  無法預測什麼患者使用會有效,只能盲試。


  不同研究者使用科利毒素的效果不同,且無法解釋。


  正是這些原因,讓「科利毒素」100年來毫無進展。「瘧原蟲治療腫瘤」,現在其實也面臨類似的瓶頸。


  它是值得研究的科學問題,但它目前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還是未知的。

  在確定」受益>風險「之前,我們需要非常謹慎。直到臨床研究論文發表,所有數據公開,整個科研領域才能一起評估研究的價值和效果,才能判斷是否應該上市,是否應該推廣。


  過早宣傳很容易造成誤解,給患者帶來不合理的預期,也給試驗帶來不可知的變數。


  魏則西事件就是誇大宣傳導致的典型悲劇,不僅患者人財兩空,還導致中國的細胞免疫治療領域整體停滯多年,連本身很有潛力的新療法也受到牽連。最近賀建奎事件帶來的醜聞,對全球的基因編輯科研領域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生命倫理學家邱仁宗評「基因編輯嬰兒」研究:研究成果不該通過媒體發布

生命倫理學家邱仁宗評「基因編輯嬰兒」研究:研究成果不該通過媒體發布


  媒體也好,科學家也好,都得堅持底線,因為你們守護著患者真正的希望。


  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真的不只是一句口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流浪地球》中哪些有科學基礎,哪些還只是幻想?
流浪地球安全提示進入現實: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