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在浩如煙海的書法藝術寶庫中,行書無疑是一座最為絢爛多姿、豐富厚重的寶藏。

因其行雲流水、書寫快捷、飄逸易識的特有藝術表現力和寬廣的實用性,從產生起便深受青睞、廣泛傳播。行書歷經魏晉的黃金期、唐代的發展期後,在宋代達到了新的高峰,在各種書體中逐漸占居主流地位。縱觀漫長的書史,篆書、隸書、楷書的發展都存在盛衰的變化,而行書則長盛不衰,始終是書法領域的顯學。歷代書法大家共同書寫了行書發展輝煌燦爛的歷史。

隨著當代書法藝術的蓬勃發展,行書創作的探索與創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熱潮,呈現出多元激蕩的繁榮景象。

但是,想要練就一手還不錯的行書,卻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剛剛接觸行書的書法愛好者們,入門期間就常常碰壁,比如用什麼筆?買什麼紙?學哪個帖合適?怎樣運筆能寫出原帖中的字……

中國書協副主席宋華平先生醉心行書已近40年,他將自己在行書上的心得體會歸納總結,希望能在你的行書學習之路上起到作用。

一、筆法

1.逆入平出

趙孟頫說:「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而宜。」我贊成這個觀點。那麼用筆的基本方法是什麼呢?郭沫若用八個字來概括:「逆入平出,遲送澀進。」也就是說,起筆欲下先上,欲右先左,收筆時有一個回收的動作。像打拳一樣,要想使拳頭有力量,首先要把拳收回然後再打出去;打出去,再收回來。行筆時,不要一掃而過,要注意筆和紙之間的摩擦。所謂「入木三分」、「以錐畫沙」就是這個道理。

2.方圓兼備

一般情況下,方筆給人的感覺是有力、險峻,圓筆給人的感覺是流動、柔和。毛筆是軟的,寫出圓筆相對容易,但要適當強調方筆作品才有骨力,特別要注意筆鋒在提按中的折轉。

3.提按

提按是運筆過程中的主要形式,也是表現書法節奏和虛實的主要方法,要注意觀察提按變化,並掌握好提按的程度。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宋華平作品

二、字法

1.繁體字

書法講究變化。與寫簡體字相比,繁體字中從最少筆畫的字到最多筆畫的字,變化的空間很大。加之繁體字比簡化字相對含蓄,更有藝術性,因而從審美上講,行書還是寫繁體字為好。

2.筆順

筆順就是一個字從起筆到收筆的順序。為了尋求變化,同一個字可以有不同的寫法,也可以用不同的筆順書寫,這一點我們在臨習時要加以注意。

3.內緊外松,上緊下松

結字的基本方法。中間部分相對緊湊,外部適當放鬆。字的上半部分相對緊湊,下半部分適當放鬆,這樣寫出來的字比較有神采。

4.多種結構形式的把握

以偏旁部首為基本構件,字有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包圍、半包圍等結構形式之分。寫上下結構的字,要注意上緊下松;寫左右結構的字,注意不要兩邊一樣寬,以一邊為主;寫上中下結構的字,要注意把各部分壓扁,不宜把字寫得太長;寫左中右結構的字要把各部分寫窄,不宜把字寫得太寬;寫包圍結構的字,注意不要寫得太大;寫半包圍結構的字,注意帽子要適當……

5.映帶

行書的映帶是區別於楷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映帶主要通過筆畫與筆畫之間連續運筆、略微提筆和似提非提來完成。行書因為有映帶而顯得靈活,但也會因為映帶過多而落入俗格。

6.欹側

欹側是行書結字常用的方法。欹側是為了產生運動感而有意使筆畫間、部首間、字與字之間有傾斜感的一種方法。在結字時欹側有多種態勢,根據字的結構形式變化而不同。主要應掌握在欹側中尋求平衡。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宋華平作品

三、章法

章法就是一件書法作品的布局。布局要注意把握好局部與整體的關係。一個字是章法的一個部分,字與字之間的關係是章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鍵要注意呼應、顧盼、流動。

1.謀篇

書法創作和寫作一樣,首先要謀篇。準備書寫的內容確定之後,要計劃好幅式、寫幾行、每行大約多少字、如何落款、如何鈐印等,做到胸有成竹,大件作品或較為生疏的內容也可以先寫一個草稿。

2.布白

所謂布白實際上就是安排作品的空間,換句話說就是正確地把握疏密關係。古人有「疏可跑馬,密不透風」之說,是指結字的疏密。章法是和書寫風格相一致的。追求雄偉風格的一般布白密集,追求典雅風格的一般布白蕭散,追求剛柔兼濟風格的布白適中。總之要密而不亂,疏而不散。一般來講,行書的布白以行距大於字距為好。字的大小安排是布白的一個方面,字的大小要有變化,但是變化要自然,大小要適度。

3.題款

題款分窮款和長款。窮款題的字較少,最少的只落年號和書者姓名,適合於書寫正文後余白較少的章法;長款題的字較多,多到幾十個字、上百字甚至更多。除年號和書者姓名外,還可以寫天氣、心情、感賦、齋號等,適合於書寫正文後余白較多的章法。

窮款多為單行款,長款多為雙行款或多行款。字通常比內文字小一半,還可以更小。

如果正文書寫完之後,最後一行只有一兩個字,可以將部分款中的內容寫得和正文一樣大,將布白安排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宋華平作品

四、墨法

1.加水

寫行書要注意墨里的水分含量。現在常用的「中華墨汁」和「一得閣」墨汁都要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水,天氣乾燥時還要不斷往裡加水,這樣寫起來才流暢。

2.乾濕

蘸一次墨連續寫十幾個字,自然就產生飛白,既干又虛。然後再蘸一次墨書寫,自然就產生了乾濕變化,產生了節奏感。但不要蘸墨太勤,否則節奏感差,氣息就不順暢了。

五、器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一支得心應手的毛筆,可以寫出很多稱心如意的作品。因此要充分重視選擇毛筆的重要性。選毛筆主要是選筆鋒的長短和軟硬,筆毫是羊毫、狼毫或是兼毫。什麼樣的筆適合自己使用,可以多選幾種試一下。

六、生機

行書寫得好,神采躍然紙上,每個字都如同有生命,運動著、呼應著。書法作品的生命力體現在力度感、運動感、節奏感、虛實、顧盼等多個方面。只要潛心臨帖,勤於創作,博覽群書,就一定能寫出一手好行書。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宋華平作品

宋華平先生說,很多年輕人反映,把毛筆字寫好太難了,其實,只要天天堅持臨帖,就一定會寫好。現在你讀完宋華平先生的經驗心得,不知你是否與我一樣,心中或多或少有些許感悟,是否對學習行書又增添了不少信心。


微信添加liangchanglishao,回復「畢雲揚」即可獲取學習鏈接,與老師交流互動

那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

你是否想學行書,卻不知道如何入手?

你是否是初學行書,卻不知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臨摹學習,掌握正確的行書技法?

仔細想想,咱們普通的書法愛好者學書法,最難的是什麼?

筆墨紙硯找不到合適的嗎?

筆法、字形難掌握嗎?

都不是。

學書法,最難的是沒有學習方法,也找不到老師指導,學習初期沒有方向,學習過程中沒有反饋,學到最後方向對不對也不知道,這才是最痛苦的。

然而,墨池學院經過近半年的研究與探討,嘗試用一套科學有效的學習體系和教學模式,解決你在學習過程中的諸多疑惑,消除你在書法路途中的種種迷茫。

由國展行書高手、青年創作型書家畢雲揚老師講授的《行書體系入門課》正是為想要學習行書的書友們量身定製的系統課程,帶你從古人尺牘墨跡入手,釐清行書的用筆方法,明晰行書的結體方式,體悟行書的章法布局,配合針對性的作業訓練,讓你快速掌握行書的基本法則,進入科學的「帖學」學習體系中。


微信添加liangchanglishao,回復「畢雲揚」即可獲取學習鏈接,與老師交流互動

宋華平作品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微信添加liangchanglishao,回復「畢雲揚」即可獲取學習鏈接,與老師交流互動

課程剪影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導師作品欣賞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中書協副主席40年學書心得曝光:把握這個關鍵點,行書一定能寫好


微信添加liangchanglishao,回復「畢雲揚」即可獲取學習鏈接,與老師交流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一張悶騷的紙 書寫出古人的雅緻與情懷
也是美呆了:宋徽宗瘦金體千字文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