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我家那閨女》簡直就是大型催婚現場,但婚姻不能將就

《我家那閨女》簡直就是大型催婚現場,但婚姻不能將就

文:點點

2018年,湖南衛視推出中國親情觀察成長勵志節目《我家那小子》,將父母請到錄影棚內,實時觀看孩子的生活,以此達到「更加了解」的目的。

一經播出,就在網上引起了熱烈反響。

觀眾們表示:這種形式,能切實讓父母了解年輕人的壓力,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

2019年,湖南衛視再接再厲,推出女生版《我家那閨女》。

節目形式和《我家那小子》一樣,剪輯、故事、嘉賓選擇都沒有什麼硬傷,口碑度卻有所下降。

原因是:《我家那閨女》真的是太愛催婚了,父母聊天時催,朋友聚會時催。甚至於字幕也不放過,明晃晃打出「大齡剩女」四個大字。

點點覺得很不尊重人。

剩女怎麼了,是擋你家路還是吃你家大米了?

懷揣著這份憤怒,點點決定,好好和大家扒一扒這檔節目。

先說主嘉賓。

分別為吳昕、袁姍姍、傅園慧、何雯娜、郭躍。

長得好看,性格也好。都在各自的領域所成就,有房有車,完全沒有生存方面的憂愁。

但,她們一出現,棚內的父親就開始嘆氣了,主題還特別統一。

「都這麼大,身邊還沒個人陪著。」

因而,我們可以看見這樣一個對此。

實時轉播畫面中,嘉賓們積極生活著:吳昕主動調節自己憂鬱的心情、袁姍姍出門買菜做食物、傅園慧無時無刻都在訓練、何雯娜一有時間就進行拉伸運動。

實時轉播畫面外,父親們對孩子獨自一人生活的狀態憂愁不已,張口閉口就是:「如果她有男朋友的話,就不用這麼累了。」

僅一個對比,就呈現出社會對大齡剩女的偏見。不管你多麼有能力,都應該結婚生孩子。

就好像:成家生子是女人必須的歸宿,不然的話,人生就是不完整。

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完全忽略到女性的自我追求、自我價值。

再說到節目中隨處可見的相親話題。

據不完全統計,節目前3期催婚共計23次,地點變化多端,方式也是各不相同。

有長輩著急催婚,也有嘉賓們聚會時的自我擔憂。(不排除節目組故意剪輯的可能性)

好端端一個「中國親情觀察成長勵志節目」,硬生生被剪成「當代大齡女青年催婚實錄」。

完全違背了節目初衷。

毫不誇張的說,這一季有80%的負能量部分,從「社會對大齡女青年偏見」到「對年輕女性精神追求的忽視。」

節目組太懂觀眾,太想吵噱頭。知道「催婚」是當代青年最厭惡的事情,卻一次次把它拿出來說。還動不動在「出來打醬油男嘉賓和女嘉賓」直接營造粉紅氣氛。

活生生把一檔勵志成長節目做成催婚、相親實錄。

但,這並不代表《我家那閨女》沒優點。至少,點點眼中的正能量設定是有兩個的。

第一,嘉賓們的婚姻觀很正。

第二,有真實呈現出嘉賓們的生活煩惱、渲染出那份勇敢面對挫折的勇氣。

以吳昕來舉例。

她的父親很擔心,總覺得:女兒年齡不小了,身邊需要能夠照顧她的人。

吳昕知道父親的想法,也想著,在最快的時間內讓父親放下擔憂。

觀眾得以看見。

吳昕是焦慮的,一邊哭一邊反駁自己:「我想找男朋友,但是,我總得找一個合適的吧。」

她想要在人生道路上前進,與此同時,她有自己絕不能違反的底線。——婚姻不能將就。

而後,是節目中呈現出的,女嘉賓們各式各樣的生活狀態。

有過憂愁,也有過自我勉勵。雖說單身,卻能夠把生活過到最好。

節目組並沒有淡化她們對工作的擔心、對未來人生的迷茫。

這種狀態很真實,能讓長輩更加理解自己的孩子,也能讓觀眾在這些情緒中找到自我認同感,和嘉賓們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就像何老師(飛行嘉賓)在飛行節目時所言。

「我們應該在適婚年齡討論出更多幸福生活的方式。」

「我們應該知道在未婚的情況下,我們要怎樣過得更好。」

這才是《我家那閨女》應該給觀眾呈現出來的主題,也是所有單身人士、不論男女,都應該明白的道理。

目前,微博上#我家那閨女#話題討論度已達到140萬,閱讀量25.5億。

大眾對這檔節目的關注度居高不下,討論的方向也非常廣泛。

衷心希望,湖南衛視後面幾期不要再強調「催婚」這一主題了。

是什麼類型,就做什麼節目。噱頭太重,是可以砸死招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生活 的精彩文章:

這個堅持自殺30年的男人,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大型催婚現場?開年最有爭議的綜藝,是真好看還是真雷?

TAG:電影生活 |